抑郁症心理治疗之调整思维模式(八)忍耐到底,必须得救!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忍耐的人,并且能够在诸事上忍耐,那么抑郁症就与你无缘。反过来讲,如果你压根儿就不懂得忍耐,也做不到忍耐,那么抑郁症就会做你的伴侣。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存在一种认知上的问题,那就是相信自己想成的事就一定会快快成功。斯科特·派克医师把这种心理称为“逞一时之快”心理,并认为这是一种缺乏自律的幼稚的心理。
他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一碰到问题就希望立刻把它解决,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也最具有破坏性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说“一碰到问题就希望立刻把它解决是最原始的、也最具有破坏性的反应”呢?
原因有三:一是凡事皆有规律,想将问题立刻解决首先是违背规律的,违背规律不仅不能使事情成就,反而会使事情失败;二是这种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欲望,而不是为了通过成就一件事而促进人格发展;三是这种急躁心理反映了个人心智上的不成熟,缺乏自律能力。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性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极其朴素但又极其有哲理。
“热豆腐”比喻事情的好结局,好结局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你性子一急,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性,最后得到的就不是好结局了,而是坏结局了。
无数个事实证明,大凡世界上成功的人,几乎都是稳健的人,具有忍耐品质的人,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即“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他们绝不违背规律而任凭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
克服“凡事都要立刻解决”的错误认知,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认识到忍耐的好处。
那么,忍耐的好处到底在哪里呢?忍耐不同于忍受,忍耐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主动和积极的心理,而忍受则含有被动、消极的意味。
你能够在何事上忍耐,说明你内心里具有承担这件事的能力;反过来讲,你在何事上不能忍耐,也就证明你在心理上无法承担这件事。
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忍耐其实是心灵强大的表现,而不能忍耐则是心灵脆弱的表现。
抑郁症患者不要认为忍耐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自己现在没有忍耐的品质,将来也不会再有。实际上,忍耐是学习得来的,是不断培养的结果。
学习和培养忍耐心理首先要学会延迟享受,先吃苦,再享乐,将难事放在前面,把容易的事放在最后。这样,你慢慢地就会体验到忍耐的好处。
《圣经》上说:“唯有忍耐到底的人才能够得救” 。什么叫忍耐到底?忍耐到底不是指忍耐到事情结束,而是指在心灵上达到极处,忍耐到常人无法忍耐的程度。
抑郁症患者必须明白,你能够多忍耐一点,你的心灵就会强大一点。忍耐从来都是孕育强大最好的途径,谁不懂得忍耐,谁就与强大无缘,与成功无缘。
在与抑郁症作斗争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患者有忍耐的心理:你要忍耐抑郁症的折磨,你要忍耐药物的副作用,你要忍耐遥遥无期的治疗过程,你要忍耐周围人的不理解,你要忍耐他人的歧视,你可能还忍耐医生的坏治疗。
如果这些你都能够忍耐,那么抑郁症必将离你而去。
本文转自“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公众号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