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实用参考书——中医思求
一本实用参考书——中医思求
树上微出版
中医思求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思求”一词,
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 自序》:
“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新书上架,限时抢购中!
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树上微出版精心策划而成。
本书运用《黄帝内经》理论,阐释人体生命与自然规律,阴阳,五行辩证法和整体观,学术源流的发展,五运六气与四时疾病,病因、病机、病证思考,诊脉、察舌源流,机理与要诀,集两代中医五十余载临床医疗经验,及其学术论文,传承中医文化。
本书引经据典,切合实际,实为中医初学者、爱好者,临床医疗工作者的实用参考书籍。
01
序 言
仲景先师曰:“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批斥有业医者,不坚持研习典籍精义,以丰富其所学。千古垂训,当引以为诫!
陆君如春,家学渊源,才思敏捷,潜心医道,精勤不倦,数十寒暑,博极群书,学养深厚,临证有年,经验丰富。于探赜中医学术之奥理,求索诊治疾病之妙法,颇有心悟。有感于仲景之告诫,奉医贵思求之意,筚路蓝缕,奋力编撰,荟萃其多年治学从医之所得,撰成《中医思求》之鸿篇,感佩之至!
医道精深而广博,如何做到有识见、明医理,问疾诊病心中了然,殊为不易。古之圣者,论述繁富,今人之著书立说纷纭,各抒己见,各具特色,初习医者望洋兴叹,莫可适从。唯陆先生此书,为习医者指明了从启蒙入门以至登堂入室之光明途径,需要攻读的典籍和务须掌握的医理与技术,堪称上乘之作。
医之典籍,汗牛充栋,毕其一生,也未能读其万一。本书则胪列必读之书《黄帝内经》等等,并指出要研读的重点和奥旨微义。于习医者必备之脏腑枢机、阴阳五行法则、病
因病机原理、五脏六腑、卫气营血诸辨证之基本概念,察色按脉、望闻问切之微义,皆辨析述要,阐论深刻,指点迷津。对经方今方的应用,条分缕析,易学易用。中医之学说,是历代众多医家传承发展的结晶。本书则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者,阐发其学说精髓和独到的遣方用药法式。诸如张元素脏腑用药法象,李东垣甘味药妙用和脾胃学说,叶天士痰诸法等,示人以启迪。书末还献出自己宝贵的辨证用药经验。
景慕陆先生弘扬国粹之志存高远,呕心沥血,开兹后学之良苦用心,书将剞劂,不揣浅陋,约弁数言,以为序。
中医古籍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
2021年3月于北京
02
作者 简介
陆如春,副主任中医师。
1946年11月出生,扬州江都人,出身于中医世家,业医五十余载。
退休前任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国中华医药学会会员,《美国中华医药杂志》第二、三届编委,系江苏省优秀中医师、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荣誉医学专家、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专家委员、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曾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03
内文 节选
1.桂枝汤
治中风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脉浮缓、汗自出、杂病自汗、盗汗、虚虐虚痢,皆可治之。
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若脉浮紧的无汗者,不可用;酒客家、亡血家亦忌之。
释义: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汗也。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阳。枣泄营气,佐芍药行阴。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行卫解腠理郁热,故曰解肌。邪来入营,而用白芍者,和阳解肌,恐动营发汗,病反不除。观此足以贯通全部方法,变化生心,非仲圣其孰能之?
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表虚之证,还可用于内伤营卫失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诸如感冒、低热、自汗证、更年期综合征、泄泻、痢疾、妊娠恶阻、痹证、失眠、痛证。其他还有桂枝汤加减治疗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加葶苈、蝉蜕治疗过敏性鼻炎等。
关于桂枝汤禁忌:《伤寒论·十六》: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2.桂枝加桂汤
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此汤。
处方:桂枝汤原方桂加二两。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释义:奔豚病,少阴肾邪上逆也。用太阳经药治少阴病者,水邪上逆,实由烧针外召寒入,故仍从表治。惟加桂二两,不特御害,且制肾气。王旭高:“凡奔豚病,此方可加减用之。”
【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对于“更加桂”的问题,历来有争议,是加桂枝还是加肉桂,看法不同。方有执认为应加肉桂,徐灵胎认为应加桂枝。章虚谷认为若用于治疗肾邪上冲,宜加肉桂,用于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章虚谷说较为符合实际。
树上微出版
专业出版,定制出版,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加入!
3.桂枝加芍药汤
治太阳病下之后,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处方:桂枝汤原方加芍药三两。
释义:桂枝芍药汤,乃和里缓急,益阴温阳之法。王氏: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之剂。
4.桂枝加大黄汤
治太阳病下之后,腹中大实痛者。
处方:桂枝加芍药汤内,更加大黄二两。
释义:痛在太阴腹中,阴道虚也,主以桂枝芍药汤。痛在阳明实痛,阳道实也,主以桂枝加大黄汤。此表里双解法也。
5.桂枝加附子汤
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并治寒疝腹痛,手足冷,身疼不仁。
处方:桂枝汤原方加附子一枚(炮)。
释义:此玄府不闭,故加附子。若大汗出而后大烦渴,是阳陷于里,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此漏不止而小便难,四肢不利,是阳亡于外,急当扶阳,故用桂枝加附子。仲景辨证之确、用药之精如此。
6.桂枝加黄芪汤
治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处方:桂枝汤原方加黄芪三两。
释义:此方治湿郁皮中,阳气内郁,而又表气不固,故用黄芪固表气,桂枝汤宣阳气和营卫,令黄从汗解也。曾用此方治疗黄肿病。
7.黄芪桂枝五物汤
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处方: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三两,生姜加三两。
释义:旭高按:“此方以桂枝汤加重生姜,佐桂枝领黄芪行阳通痹,既以祛风,且以固表,庶几血中之风出,而血中之阳气不与之俱去。不用甘草者,欲诸药周卫于身,不欲留顿于中也。”注意血痹与风痹之鉴别。
8.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治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处方:桂枝汤原方加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释义:柯琴《伤寒附翼》说:“桂枝本不治喘,此因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已疏,则不当用麻黄而宜桂枝矣。所以宜桂枝者,以其中有芍药也。既有芍药之敛,若但加杏仁,则喘虽微,恐不能胜任,必加厚朴之辛温,佐桂枝以解肌,佐杏仁以降气。”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中医思求】
▼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