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绕开认知中介

2023-03-31 20:26 作者:千叶秦风  | 我要投稿

讨论中医的问题,最糟心的就是对方既不懂中医又不懂科学,偏偏我又略懂0.0但知识体系的缺失也不好怪罪个人,我本来就另类,就该做点科普。从哪里开始呢?之前我其实挺排斥“传统医学”“现代医学”这个划分的,现在想想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首先要说清楚,何谓现代?

现代化是一个祛魅的过程,要求去除神秘的“人”,把一切过程解析为各种可以用机器来完成的技术。无论是不可捉摸的主观意志,还是大师傅巧夺天工的手艺,在“现代”人看来都是神秘的,是不可理解的,是必须破除的。这就是现代的革命性。问题来了,当代的学术研究脱离师徒传承的模式了吗?被祛魅的是个别大师,还是全体人类?这种“前现代”与“后现代”交织,倒也相映成趣。也罢,这些问题先按下不表,我们继续主线讨论。

站在现代的立场,必须把一切过程彻底解析为机器可以重复的,才是合乎现代礼法的。而这种解析的过程就是现代的学术行为,或者叫做“科学技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B超检测是否怀孕,科学;号脉是否怀孕,不科学;通过机器学习,用传感器和机器学习模型重复号脉的过程,科学。是否科学,不在于准确性如何、甚至不在于是否可重复,而在于是否足够“客观”、是否“彻底”剔除了人的因素。我没有阴阳怪气的意思,这也确实不是双标,这就是科学本身。

这条路走到极致就是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第一性原理很大程度上和从头算(ab initio)是同义词,这种认识方法认为,全部的真理已经被掌握(你没听错),比如被概括为某几个物理学公式,只需要用这些公式去推演(不用人,只要机器去算就行)就可以复现古往今来的万事万物。很可笑吧?从决定论在哲学上破产,到量子力学挑战决定论,至今至少100年了,而大多数人的世界观仍然被决定论支配。决定论的世界中,是没有人的,是不需要人做出决断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正是不断排斥劳动、排斥人的:二者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顺便一提,机器学习其实已经违背现代的理念了。比如说,谁也不知道神经网络模型中第一隐藏层的第二个神经元是什么意思。又比如说,Alphafold通过蛋白质一维序列预测三维结构,有文章就试图先预测局部二级结构、再组成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实际上,机器学习模型肯定不是按照这个生物学解析出来的逻辑来搞的,机器学习的过程同样是神秘的,被生物学祛魅的蛋白质又被机器学习复魅了。于是,很多科研一线的工作者虽然并不理解何为科学,但是本能地排斥机器学习。你们可以观察,能本能地做到这一点的科研工作者业务能力都不会太差。

好了,回到“排斥人”这个话题。人是如何一步步失语的?上面的描述其实有一个关键词,“机器”。那么,没有机器之前,我们是怎么和世界交互的?感觉。我都能想到这个判断会引发多大的骚动(笑)初二学物理的时候,老师用测量水温的实验告诉我们:感觉是不可靠的,你的身体会欺骗你,要相信仪器(机器),我们只能相信仪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深入骨髓的。其实从“机器”一步到“感觉”跨度太大了,从世界到人,首先是感觉,然后是(自然)语言,再然后是数学语言,最后才是机器。这里也不展开了。

问题在于,仪器就不会欺骗人吗?我记得有位作家记录了一件小事:他去看医生,排在他前面的病人感到肩膀不适,可是既不痛也不痒,体检也白搭,医生就认为他没病。实际上就是肩膀僵嘛,大家都有体验,但是仪器并不知道。就像小汽车缺油了表盘会报错“油量低”,油箱进老鼠了表盘会报“有老鼠”吗?人(通过直接的视觉、听觉)去检查油箱是会发现老鼠的,一旦预设了“全部的真理已经被掌握”并且“已经由仪器完全掌握”,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这就是庄子所说“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怎么办?回归经验、回归人本身。不得不承认,人本身才是最精密的仪器。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仪器提供的结果、不能盲目相信数据报表呈现的结果、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调查研究报告,我们只有真正去和这个世界直接交互,获得第一手的感受,才算是真正“懂了”。在有些领域,“没有你,对我很重要”。但在知识传承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追求“人人都成为大师傅”。

绕开认知中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