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工大电气与控制学院考情分析,专业课最高分147分!
一、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简介学院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前身源于南京化工学院1958年成立的化工机械系,1977年开始招生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1994年成立自动化与计算机系,后经两校合并组建自动化学院,2008年12月更名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年4月更名为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学院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专委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技术服务中心挂靠单位。
学院以标杆创建以指引,全面加强党建工作。院党委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以打造高水平、创业型、新前沿学院为目标,构建“5+”党建育人生态圈。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近年来斩获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校“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等党建、思政工作的全部集体荣誉。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学科人才一体化建设。拥有“动力工程自动化”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高级职称占比64%,海外经历人员占比48.3%,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团队31人次(个)。
学院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拥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 “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学院获批“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近年教师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一门课程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门课程获批江苏省一流课程等。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具备伟大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获“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铜奖各一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一等奖,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校前三,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教授、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宏业教授、科创板上市公司柏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晔、上海德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等为代表的各类校友10000余人。
学院以标志性成果培育为重点,全面提升科研质量和影响力。建有“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国家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共建)、“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江苏省绿色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自动化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与美国ROCKWELL、德国SIEMENS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拥有“自动化”、“控制工程中心”、“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等8所校级科研机构。学院积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在控制理论及应用、过程控制、高电压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近年来,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0多项,出版专著5部,有150余篇论文被SCI检索,年科研经费到款逾3000万元。
学院以科产学研为发展特色,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与法国勃艮第大学联合培养(机器视觉方向)全日制研究生,2019年获批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设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澳“2+2”,2021年与意大利国家计量研究院等国际知名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科院医工所、中科院长光所(滁州)、中船重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国电南自等国内大院大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多项产教融合合作。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持党建引领,重点瞄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科实力整体提升、产学研合作项目层次提升等四大领域,科学实施“一流专业高质量提升计划”、“人才汇智计划”、“卓越发展计划”、“合作聚力计划”等四项计划,着力建设国内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领域知名的高水平、创业型、新前沿学院。
学硕
专硕
二、考试科目与录取情况
01专业目录
控制学院主要有4个专业:
电气工程(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电子信息(专)、机械(咋专)。
学姐解读:
①控制学院除了电气工程专业考的是819电路之外,其余的专业都是考的820自动控制原理
②需要注意的是,控制院的学硕考的都是英语一+数学一,相对专硕来说难度较大,如果数学和英语都不太好,建议报专硕
02各专业历年复试线
02.2022年 招生情况
拟招生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对比
说明:以下皆为第一批复试录取信息,不含调剂信息。
学姐解读:
1、电气工程进入复试7人,未招满,但是淘汰一人,说明复试应该准备比较差劲
2、控制院目前来最卷的还是电子信息,也就是控制学院的专硕,从录取来看,扩招了10几个名额后复录比才维持在了1:1.2
3、机械专硕是这几年新增加的,考的也是820自动控原理,但是特点是相比电子信息分数线低,不超300,所以这两年考的人逐渐增加了,相比21年,人数有越来越多的趋势,21报考过线录取的不超10个(这里指的是报考人少,复录比是1,没招满然后进复试的都录取了)。
各专业录取成绩分布
01.各专业初试成绩分布
02.各专业复试成绩分布
080800电气工程(学)
学姐解读:
上图为电气工程(学)录取名单数据分析,一志愿拟招生18人,一志愿进入复试7人,实际录取人数6人,淘汰一位同学,分数是278,复录比为1:1.17
同时,上岸的同学专业课的分数还是蛮均匀的,基本都在100~130之间,平均分107.86;初试最高分为360,最低分为274,均分317.58
电路专业来说的话,在控制院属于招人少也考的人比较少的
08100控制科学与工程(学)
学姐解读:
上图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硕)录取的数据,一志愿进入复试14人,最终录取14人,无淘汰,复录比为:1。录取人数中最高分394分,最低分274分,平均分329.36。
由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专业课分数主要集中在120~130之间,有5人,专业课最高分为147分,说明820的专业课拿高分是不难的,820自控原理考的胡寿松的自控原理,没有现控的部分,所以说整体难度不大,希望备考的同学可以好好复习!
085400电子信息(专)
说明:以上2022年数据仅为第一批复试录取信息,不含补录与调剂信息。
学姐解读:
上图为电子信息专硕录取名单数据分析,一志愿进入复试93人,实际录取77人,包括两个非全名额,复录比为1:1.21
今年电子信息的复试分数线为309分,相比去年来说分数线是降得!录取人数中最高分为408,最低分265(士兵计划),平均分为342.89。由数据可以看到,分数高峰区间有这几个:310~330;330~350;350~370分,而350分以上就没有淘汰的同学了
所以说初试分很重要,初试排名大部分决定了复试的!
085500机械(专)

编辑切换为居中
学姐解读:
①上图为机械专硕录取名单数据分析,一志愿进入复试14人,实际录取14人,复录比为1
②初试最高分为356分,最低分为275分,初试平均分342.89;专业课最高分为141分,最低分为82分,平均分116.44分
③机械专业这两年开始考的同学逐渐在增加,往年最终录取的不超10人,今年增加到了28人,想必今年报考的人会再上一个台阶,因为相对电子信息来说,考的科目一样但是分数线越低很多,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控制院专业课的复习共涉及到以下几科的内容:
819电路:电路
820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参考书目介绍
819电路:
[1] 邱光源主编,《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6
[2] 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20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胡寿松主编(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7 年或《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主编(第六版),科学出版社,2013年
具体考试内容可参考红果研专业课资料,资料全面详尽,还包括QQ群答疑哟
2023控制考研群:41872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