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脑科学日报| Science:坏死性凋亡抑制剂治疗AD的潜力
第1875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10月13日
科 学 时 讯
1,Science:坏死性凋亡抑制剂结合以Aβ和tau为靶点的干预措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BioArt
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并不能解决其典型病理特征淀粉样蛋白-β(Aβ)斑块、tau缠结、颗粒空泡变性(GVD)和神经细胞丢失之间的关系这一关键问题。近日,来自比利时VIB-KU鲁汶大脑与疾病研究中心Bart De Strooper团队将人类或小鼠神经元异种移植到AD小鼠模型的大脑中,发现只有人类神经元显示出包括tau缠结、GVD等在内的典型AD病理特征。
他们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的长非编码RNA(lncRNA)MEG3在人类神经元和临床AD患者中强烈上调,仅MEG3过表达就足以诱导体外人类神经元坏死性凋亡,相反,下调MEG3并通过药理或基因操纵RIPK1、RIPK3或MLKL可抑制坏死,进而挽救异种移植人类神经元的细胞丢失。这些发现提示将抑制神经元坏死的疗法与以Aβ和tau为靶点的干预措施相结合,可能会成为目前开发AD治疗策略的补充。
2,Science:不止生育后,孕期大脑已经被“重新连接”
来源:生物通
虽然雌性啮齿动物没有表现出与幼崽的太多互动,但雌性啮齿动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照顾幼崽上。人们认为,分娩时释放的激素对这种母性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但早期的研究也表明,剖腹产分娩的大鼠和接触妊娠激素的处女小鼠仍然表现出这种母性行为,这表明怀孕期间已经发生的激素变化可能更重要。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雌性小鼠在怀孕后期确实表现出了更多的亲代行为,而这种行为变化并不是暴露在幼崽身上所必需的。大脑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中的一群神经细胞(表达甘丙肽的神经元)与养育子女有关,受到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影响。雌激素和黄体酮甚至在后代出生之前就对大脑中的一小部分神经元起作用,从而开启父母的行为。这些适应导致了对幼崽更强、更有选择性的反应。
3,Nat Commun:通过双向无线药物传输和电生理在社交交互小鼠中用于行为神经药理学的神经探针系统
来源:WEST可穿戴电子
尽管最近的研究确定了脑部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神经回路,但对操纵神经回路的药物的疗效评价有限,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系统,可以深入确定它们对神经回路和行为的药理作用。近日,韩国大学Il-Joo Cho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小型化的无线神经探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药物,用于实时调查药物对社交小鼠行为和神经活动的影响。
该研究展示了无线药物递送和同步监测所产生的神经、行为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剂量依赖性和可重复的反应。此外,在两对小鼠中,使用了一种食物竞争试验,其中社会互动被药物的传递所调节,并分析了它们的神经活动的变化。在药物注射调制食物竞争过程中,观察了参与实验的小鼠mPFC区域的神经活动随时间的变化。该系统可能为研究药物对行为和神经活动的影响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4,NeuroImage:噪声下自然言语加工机制研究
来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尽管噪声造成了言语信号的失真,但人们在噪声环境中理解言语的能力是相对稳健的,提示大脑存在适应性的神经机制。近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张丹课题组通过噪声下自然言语多层级信息的神经响应分析探索噪声下言语理解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语义加工中存在预激活响应,这可能反映了语义的“预测性”加工。该预测性响应成分在无噪声、低噪声和高噪声条件下均显著,其潜伏期随着噪声增强而逐渐提前,且与受试者的言语理解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反映了语义层面独特的噪声下预测加工机制,为深入了解稳健噪声下言语理解的适应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自然言语范式下的新神经证据。
5,Neurology&Stroke:抑郁症可能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
来源:健康榨知机
中风后抑郁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干扰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还可能加重中风后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然而除了中风可能导致抑郁症之外,抑郁症(或抑郁症状)也可能是中风的影响因素之一。近日一篇新研究观察了10,797名平均年龄65岁且没有中风史的成年人,发现即使是抑郁症状的轻微增加,尤其是情绪和疲劳相关症状,也可能是即将发生中风的信号。另一篇研究对12,520名50岁以上、没有中风史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随访,发现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风风险更高。
6,Nature Aging:饮食限制可通过改变溶酶体形态,延长自己和后代寿命
来源:Aging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即所谓的饮食限制,能够延长包括线虫、果蝇、小鼠在内的多种模式动物的寿命,并且可以改善人类的健康。然而,饮食限制带来的这些积极作用背后的具体分子机制却并不十分清楚。
近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饮食限制触发了溶酶体的形态变化——从圆形转变为管状,这种变化对于饮食限制诱导的寿命延长至关重要。抑制这种形态转变时,饮食限制将不再能够延长寿命,此外,饮食限制的线虫的营养良好的后代仍能维持管状溶酶体形态并延长寿命,这一现象可持续四代。这项研究为诱导管状溶酶体促进健康衰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可能成为年龄相关疾病干预的可行靶点。
7,Schizophrenia Bulletin Open:心理所合作开发的社会性情绪预期量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预期情绪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在未来某个时刻会体验到的情绪,与人们的动机、决策、目标导向行为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个体对于未来社会性事件与非社会性事件所预期的情绪可能有不同的表现。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分裂型特质人群对社会性事件与非社会性事件的情绪预期表现,能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快感缺失与动机缺乏的内在机制。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陈楚侨研究员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张瑞婷博士合作开发了“社会性情绪预期量表”(SAFS),以考察预期情绪与分裂型特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关系。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SAFS能够有效测量个体对于未来社会性事件、非社会性事件的预期情绪,并且能够有效应用于临床与亚临床人群。
8,Nat Commun:野生寒鸦可以选择性地调整社会关系,同时保持有价值的长期关系
来源:集智俱乐部
在自然种群中,短期的伴侣选择决策可能不仅受到对群体成员当前价值的实时评估的影响,还受到维护长期关系的需求。有影响力的认知和合作演化理论提出,跟踪关于他人的信息使个体能够战略性地调整他们的社交关系,重新塑造社交网络以促进与兼容伙伴之间的联系。近日一篇研究使用社交网络操纵实验来调查:野生寒鸦个体是否会学会有选择地调整社交关系以最大化奖励,以及这些决策是否通过导致网络内兼容个体的簇形成来影响社交结构。发现野生寒鸦学会偏好与兼容的群体成员(在社交觅食互动中提供更大回报的个体)建立社交关系,但由于需要保留有价值的现有关系,导致网络结构的改变受到了限制。该研究结果为社交可塑性的认知基础和个体决策与社交网络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见解。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