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宣誓会要不要取消?妹子的“豪言壮语”让人不寒而栗
每年很多学校都会举行百日宣誓大会。原来只是一名高中生,后来被初中毕业生传染了。现在连我边城的初中都要隆重举行了。
百日誓师大会效果如何?单独看场面,十分壮观。现在有了各种拍摄的加持,让人觉得很刺激,但是实际效果呢,或者说持续效果呢?这种血誓就如同一个充气的皮球,终究会慢慢泄气。
近日,湖南一名女高中生的一段热血誓言登上了热搜。枯黄的脸庞和突兀的眼神(戴高级眼镜的后果)让人不仅为她担心,也给一个获救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她挣扎着喊出誓言。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吐槽和关注,是因为这个女孩不仅代表了她个人,更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真实反映。台上说话的人好像都这么说,太悲壮了。学习,考试,学习,考试,其他的都差不多了,唯有考试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把学习当成一项任务,甚至是生死战,零和博弈。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看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知道了。先不说孩子学习压力有多大。我们似乎是一种悲伤的教育。看看孩子们教室里的文化墙和标语,你就会知道诸如“不苦不累,高中(初三)无味”、“吃不苦就学不成”之类的话。吃苦耐劳”,“努力吧!努力奋斗无怨无悔”、“只要不死,向死者学习”、“学习是苦的,坚持是酷的”等等,都仿佛在向我们暗示,学习并不容易,像上战场一样残酷。竞争,拼搏,生死。
让我们再看看获奖感言在某个事件中的不同反映。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很悲惨,感动,哭泣,哭泣,例如,我们会说,“我妈妈从小就告诉我,穷人的孩子掌管着房子……”之类的可怜的故事。然而,来自西方国家的选手在领奖时却满心欢喜,洋溢着幸福和自信。这或许就是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吧。
“自律”、“努力”、“奋斗”这些词都是空洞的,没有实质内容。从哪里开始以及如何做?比如你想让一个人跑得快,你不能光靠鞭子,那是体罚,但是如果你在他身后放一条狗追他,他就会拼命的跑,但是这种跑法是短期的,跑不动了怎么办,后面的狗没了,甚至跑错了方向怎么办。
不过这个方法对主管来说简单有效,但见他跑得快,其实是最懒的方法。单靠学习上的自律和努力是不够的。应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不是让狗追,而是领在前面。学习的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踩别人的胜利。
学生的宣誓,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温暖和力量,而是冰冷的感觉。就是这种教育的结果,是没用的鸡血。这不是女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