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票房乱象的一点思考
这两天一直关注电影票房的事,心情其实很快恢复平静了,没受啥影响,就是思考和探究了一整天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以至于日常码字到了凌晨两三点…… 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是简单的资本干涉市场进行不平等竞争,引起了许多观众不忿。我也是其中一员。 个人冲动下也做了不理智行为,买了十几张球2的电影票。这个其实不提倡,也是注水行为。 为什么觉得球2这个电影十分难得,其实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主观因素就是自己是个老科幻迷,小时候读世界未解之谜产生外星人的幻想,是科幻引导着我去创作,我在仙侠作品玩科幻内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经常被读者诟病,这个也是我需要个人注意的点。 一些激进的观点说,中国电影市场不配拥有球2,这个也是不对的,大家看过的95%都说好,我刚五岁的女儿被我摁在椅子上看了半个小时也没出声。虽然她啥也看不懂。 然后我在去看国外评价的时候突然发现……球2该不会把国内宣发省了,想靠自来水,然后去国外重点宣传了吧……好像还真有可能…… 至于偷票房、幽灵场等等不正当竞争,我只能说,纸老虎永远只是纸老虎,球2这部作品注定会成为电影史上的一块丰碑。 说下我觉得这部作品比较珍贵的地方。 第一是制作水准,世界顶级的特效+制作,顶级的剧本延伸和科幻理念,有人喷地球不可能被推走,为啥不喷星际穿越人类直接穿虫洞呢?那玩意本质上是时空扭曲,虫洞附近绝对不可能时空均匀分布,物理常数肯定变化。【我是星际穿越老粉,只是举例子,科幻就是要脑洞。】 第二是中国式叙事和集体主义解决方案。 以往的美国科幻大片去宣扬美国精神的时候不见有些人喷,现在轮到中国主导计划了开始喷了,你说这部分人到底图什么? 今天在作者群里讨论的时候,有个大神突然说,他感觉就是有一股力量不想让这个作品走出去……这个没啥证据,只是瞎猜。 (个人也觉得国内买办、老影阀体系、境外势力、饭圈粉丝等等团体共同发力,在进行一场狙击战。) 第三就是关系到中国电影工业的良性发展。 这个不只是关系到电影团队,也关系到文化形态的方方面面,我之是一名籍籍无名的小说作者,但也不得不思考这些。 科幻并不小众,相当多数量的影片都走科幻因素,从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到黑客帝国、阿凡达等作品的热卖,你扒拉扒拉就会发现,科幻是国外市场的标准商业元素。 文学方面,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持续了三十年的美国科幻文学黄金岁月,对应的是什么?是美国的国力全面强盛,是美国推动星球大战计划,是人类对太空积极探索,而经受这些文学作品熏陶的美国收到了正反馈。 我一直说,一个强盛的民族不能没有好的科幻作品,这个并不是喊口号,而是读了很久的美国科幻作品后得出的感慨,好的科幻作品是对下一代、对当代青年一种的激励。 我们需要自己的科幻,需要自己的星球大战和星际穿越,需要燃烧起一份对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执念,需要在科幻的领域注入中国当代文化的音符。 更难的,还是这份中国式叙述方式,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内核。 宣传口一直在说要文化自信,要中国文化走出去,其实更重要的是抵御文化入侵。 如果连境内资本恶意竞争都置之不理,又谈什么构建自我文化保护的壁垒? 境外势力以资本为矛,已经把文化领域搞得乌烟瘴气,前有某方的火速外译本,后有阿凡达2给观众强行灌大半个时长的美丽粪水然后还要买营销号打国内观众的脸……我们如果连一部优秀的作品最基本的公正待遇都无法保证,到底该拿什么去抵御文化入侵? 是的,我今天就在思考这个,感觉挺有危机感的。 不过我并不会过分悲观,《满》我也买票了,本身85分水准,问题比较多,我个人对电影评分的包容度挺高的,只是特别反感发行方的一系列骚操作。现在排名靠前的这两部作品都有瑕疵,球2在我这93~95分。 但从各种角度上来说,我们都该注意这些问题。 不只是因为科幻电影是电影工业的桂冠,中国式科幻传递的思想,大刘作品中表达的集体主义理念和人类文明大团结的理念,都应该得到每个人的重视。 我最喜欢的还是大刘的《她眼》,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比《神们自己》还要深刻的印象。电工的高级浪漫。 说了这么多……马上各单位恢复正常工作,事业单位该包场的快包场了,上头该敲打的估计也快敲打了。 我依然对中国科幻的未来充满信心。 买了个笨笨的周边,有空了拼出来,取名‘军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