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卧龙到驳大汉翼骑兵说
卧龙苍天陨落可以正式游玩后,社区出现了大量视频作品分享展示。正因为如此笔者近期也看到了许多关于卧龙的视频,其中大汉翼骑兵张辽我印象尤为深刻,不过呢这都不如弹幕和评论区精彩捏。

翼骑兵与负羽就是讨论的焦点,可惜毕竟只是评论区而已,都无法涉及关键的东西,只能在这说和翼骑兵不一样,或者不是有羽毛就是翼骑兵。笔者认为张辽这已经是大汉翼骑兵了,而不是所谓的“负羽”。

负羽,实际上,“负”、“被”二字 含义相同。《仪礼·丧服》: “负,广出于适寸。” 郑玄注: “负,在背上者也。” 《国语·齐语》 “负、任、担、荷”,韦 昭 注: “背 曰 负”。 “被”, 《楚辞·九章·涉江》 “被明月兮佩宝 璐”,王逸注: “在背曰被。”由此可见,“负”、 “被”二字含义相同,都是指置物于背。故 《后 汉书·贾复传》 “被羽先登”,李贤注 “被犹负 也” 。“被羽先登”,《国语·晋语》作 “被羽 先升”,韦昭注: “羽,鸟羽。系于背,若今军将负毦矣。

郭宝钧先生认为是 “肩有旌羽”。 李家浩先生进一步认为是 “右肩佩戴一翼状物”。孙机先生明确指出是 “负羽”。这种 “旌羽”实际上是置于后背的,由于角度的原 因,我们是从持戟战士的右侧来看他,因而产生了“旌羽”著于右肩感觉。

山西潞城战国墓出土铜匜的刻纹。刻纹中的第一列左起第三人 “持戟直立、 注视前方”,其后背负 “旌羽”。该 “旌羽” 与水陆攻战纹铜鉴纹饰中的不同。“旌羽”有主干,主干向上,分为两支。羽毛积攒在两分支的 末端。 孙机先生指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某些陶俑背后的两个环,江苏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与北洞山西汉墓出土陶俑所背负的长方形盒状物,以及北洞山陶俑上的佩盒状物,都有可能与负羽有关。

狮子山为西汉初某楚王陪葬坑,其中某出土跪式着袍俑,其双手前伸,左手向下半握,是握有缰绳的造型,右手心向左呈半握姿势,中有小孔,不是持有器械,而是原持有马鞭, 这种造型与陕西秦始皇陵铜车马坑中出土铜车马的御手俑几乎相同,所以可以判断为御手俑。发掘时将背后盒子称为箭服。孙机先生认为在盒状物中未曾发现箭簇即便是它的模型 。而且在这两批陶俑中亦无持弓或佩弓翰者箭不与弓配套 ,则将失掉其存在的意义,所以其猜测其为负羽。
以上就是负羽派的观点。然而就算是负羽也不能证明负羽就是卧龙中张辽“翼骑兵”。接下来就是反驳以上实物负羽的观点。
在杨英杰先生的《先秦旗帜考释》中认为山彪镇水陆攻战纹铜鉴图象显示的正是饰旌之鼓 。作先锋的勇士要把旌插在肩背上,称为 “ 被羽 ” 。《 国语·晋语》“ 晋攻狄,郤叔虎被羽先登 ,克 之 。”《 后汉书·贾复传》 李贤注云 “ 被羽即析羽之旌旗 。 ”水陆攻战纹铜鉴图象的第三人,手持长戟,肩被羽毛,真切地再现了被羽之旌的形象图 。商末至战国战争的主要形式是车战,因而师、田用旗多建于车上。据车马猎纹图象 ,旗是斜插在车輢之后 。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二号车马坑四号车 ,左右两侧车輢处各有一筒状物 ,简报认定为插旗筒 。



此外,有没有真的有翼骑兵可能的实物呢,有!羽人,一指羽化升仙的仙人(带翅膀),二是指古东夷族的祭祀或战斗化妆为羽人,他们有神鸟崇拜,断发文身,信仰文身可以保护他们下水免受蛟龙等的侵害(PS:中原信龙东夷信鸟,曾互相敌对)。

这里的羽人是头饰排状毛翎类似于狮子鬃毛包裹头部,还有羽衣。羽人与中原等地的的羽毛装饰是不同的。

怎么哪里都有小黑子!bushi,可能是吕布。

过于抽象……与翼骑兵貌似很难搭界吧,而且羽人也在汉的主流文化内,而是汉族前身之一东夷等族的遗老文化。

回到“疑似”负羽的器具上来,在《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一书中也提出了负羽实物的其他意见,首先是负羽确实是没有明确形象,发掘报告与此书都认为该盒子为装箭簇的箭服。这里我们要提一个常识喽,汉代是常用弩箭的,这种盒子大小和位置都便于弩使用,而陶俑尺寸较小,箭簇和弓弩都难以做出配套模型,并且南北朝时期南方出土的俑也是没有配套弓弩的,但是其他南北朝俑是有箭簇的,此外在吉林也出土过和陶俑相似的实物箭服。
战车御手是翼骑兵?步兵也要有羽翼?乃至大汉御林军是大汉翼骑兵?没有真正的马镫我真为背负羽翼作战的御林军们担忧呀。而且大汉的冠、兜上多数都已经戴羽了,真的还会不戴羽而搞对大翅膀形式的“负羽”?



综上所述,大汉翼骑兵根本没有成为“现实”,多的是讨论的空间,负羽到底如何根本无法得知,居现有的资料来看“负羽”,更像是背后系羽识别身份,或背上旌旗先登者,或战车、仪仗、使者负羽。
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有人能复原出“大汉翼骑兵”是负羽,如果没有参考翼骑兵,谁信?
通过挖掘史料的只言片语,来为游戏提供灵感和依据是很正常的,你做个大汉翼骑兵问题不大,毕竟参考资料有限。但是如果有人把虎豹骑、卧龙张辽等形象说一定是负羽是否有点抽象?包括跳出来强行指责调侃大汉翼骑兵、波兰战神的人,自己真的确定了解负羽的情况?笔者也喜欢用大汉翼骑兵来调侃这种张辽形象,分明就是参考翼骑兵的形象来制作耍帅的模型,凭什么不能调侃?如果你直说这种翼骑兵羽翼是负羽,只能暴露出来你也不懂。更是把翼骑兵的羽翼直接当做御林军了可还行。另外,找资料不要选择性、断章取义式使用,不同观点,释义不是都应该采用然后综合性判断吗?
最后,我懂的也不多,但是信息时代谁不能动手查阅资料呢?我们只是资料的搬运工。
参考文献:“戴羽”、“被羽”与“戴毦”-罗小华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彩绘陶仪卫俑刍议-李永乐
汉代军服上的徽识- 孙机
青铜器“水陆攻战纹”研究-樊珂
先秦旗帜考释-杨英杰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刘永华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第一次发掘简报-王恺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出土跪坐俑名实考-刘照建
汉画建鼓舞构形分类谈-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