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该它大火吗?最大的不幸就是和豹纹守宫生活在同一时代! | 肥尾守宫



肥尾守宫 Hemitheconyx caudicinctus
科:壁虎科 Gekkonidae
属:半爪守宫属 Hemitheconyx
分布:西非塞内加尔至喀麦隆间各国
活动习性:夜行性 、地栖型 、可以群养
体长:20 ~ 28厘米
寿命:可以活 20 年以上
适宜温度:摄氏 27 ~ 35 度
适宜湿度:相对湿度 50% ~ 70%,偏潮湿
保育级别:非公约物种
特征
肥尾守宫又被称为双头守宫,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肥硕的尾巴。特别是断尾后再生的尾部,更像另外一个头部。

说到肥尾守宫,就不得不提豹纹守宫,两种守宫在体型,习性和宠物化程度上,都十分类似。


肥尾守宫原产于非洲西部的干燥草原和稀树森林地带。虽然和豹纹守宫的产地相距遥远,但是肥尾守宫和豹纹守宫在生物学上的关系非常亲近,这点从它们非常相似的外形上也看的出来。两者都具有可闭合的眼睑,脚趾上同样缺少攀爬吸附用的吸盘。


肥尾守宫较之豹纹守宫更敦实,它全身都显得更短粗。更短小的四肢,包括脚趾都显得更短更粗;更肥硕的身体;头部更宽厚,吻部更短,眼眶更圆;尾部整体显得肥厚。这都使得肥尾守宫看上去更笨重更可爱。其实肥尾守宫性格也是如此,相较豹纹守宫肥尾守宫更加温和内敛。




但因为肥尾守宫繁殖难度更为困难,使得这个品种的产量远远不及豹纹守宫,对花色和品系的人工选择培育也没有豹纹守宫来得深入和丰富,导致这种守宫在市场上的能见度远不如豹纹守宫。

导致价格高

除了价格高外,也更娇生惯养
原生的肥尾守宫有两种形态,普通种身体间有暗褐色和棕褐色宽条纹。而还有一类直纹个体其他地方跟普通个体基本相同,区别在背部中间有直线白色条纹从头部贯穿至尾部。


肥尾守宫近年来通过选择性繁殖,也如同豹纹守宫一样出现了各种不同花色基因个体。但由于产量稀少,肥尾守宫的基因品种普遍价更高。


雌雄辨别(跟豹纹守宫)同样是看股孔。体型上,雄性会比雌性大。

饲养
肥尾守宫属于地栖型。环境设置上跟豹纹守宫类似。稍微有点不同的一点是肥尾守宫需要更高的湿度。

特别是幼体对湿度的要求比成体高
饲养箱选用阔矮形的比较合适。一般鞋盒大小(30 * 40 厘米)的空间可以饲养 1 ~ 2 只成体的肥尾守宫。DIY 的饲养箱需要在上方打上通气孔。

10 周龄以上的雄性肥尾守宫就开始具备领地意识。饲养者也通过测量体重来判断,15 克以上的雄性就必须单独饲养。雌性肥尾一般不具备领地意识,它们可以安全的群养在一起。


但雄性间的争斗却异常激烈

没有内斗问题
垫材可以用餐巾纸,椰土,赤玉土等保湿型比较强的垫材。环境需要定期喷水保持湿度,方便起见的话也可以使用加湿装置。但要要注意如果过于潮湿,就特别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肥尾生病。健康的肥尾守宫食量比豹纹守宫要大,排泄物也更多。
在高湿度的环境中如果粪便不及时清理,特别容易发霉滋生细菌。所以这点上看的出来,养肥尾守宫要比养豹纹稍微勤快点。


JMG 繁殖场使用 50 * 38 * 14 厘米规格的饲养箱,可以饲养 4 ~ 8 条亚成或 3 ~ 4 条成体。并以泥炭藓和蛭石用 1 : 1 的比例混合作为基底,铺上大概 2.5 厘米的厚度。
肥尾守宫习性上比较害羞,昼伏夜出。饲养它们时保持黑暗以及隐蔽空间。环境中最好不要有太强的光线进入,并配置躲避穴让它们感觉更安全。

最适合肥尾守宫的温度在 25 ~ 34 °C 间,昼夜温度可以适当调整。加热设备一般使用加热垫做底部加热,加热垫的加热范围大概是饲养空间的一半位置,营造出冷热区,热区温度保持在 31 ~ 33 度之间,冷区约在 23 ~ 26 度。除了加热垫外,陶瓷灯,爬虫夜灯都可以作为加热器材,设置时同样要保证环境中必须要有冷热区之分,可供肥尾守宫自己调节。一般躲避穴适合设置在热区,水盆设置在冷区。

食性
在原产地,肥尾守宫白天躲在地下洞穴,岩石下或在腐烂的树木。晚上活动并捕食小昆虫,如蝗虫,蜘蛛和甲虫。

人工饲养环境中,肥尾守宫比豹纹显的要挑食许多。它们对蟋蟀和面包虫的兴趣比较大,对大麦虫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特别是蟋蟀,大部分肥尾守宫都非常喜欢,幼体出生后大都只接受蟋蟀。
但为了方便起见,幼体阶段度过后(出生 2 ~ 3 个月后)可以慢慢的开始喂食面包虫。刚开始接触面包虫的个体要小心发生呕吐,如果发现,马上减少喂食面包虫的量或直接停止喂食面包虫。有些肥尾守宫还可以接受蟑螂(樱桃、杜比亚)作为蟋蟀的替代品。

也使得饲养它们变得麻烦了许多
只要温度合适,大概每隔 1 ~ 3 天喂食一次。饲养者可以通过肥尾守宫尾巴的胖瘦来推断健康情况。另外要小心,肥尾守宫的肠胃比豹纹守宫更为敏感,发生问题后治疗起来也更麻烦。如果一下子拿捏不准该喂食的量,那宁少勿多。

定时补充钙粉与维他命粉是保持肥尾守宫长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一般每隔一天喂食添加一次,添加方法非常简单,喂食前把钙粉与维他命粉洒在食物上即可。也可以用小容器(小瓶盖)盛满钙粉放置在环境中,供肥尾守宫来舔食。

繁殖
肥尾守宫达到完全性成熟需要 8 ~ 12 个月*。一般公肥尾需要 9 个月以上,体重达到40克以上;母体需要 10 个月以上,体重达到同样要达到 40 克以上。一些不足 30 克的母体也能交配产卵,只是这样的母体产后比较难恢复,产出的后代质量也不高。
*争议: 8 ~ 12个月就性成熟上,时间太短,实际肥尾守宫性成熟时间远超过一年。( 观点来自 chao )

部分母肥尾守宫达到性成熟条件后的第一年并不会繁殖,直到第二个繁殖季才能正常繁育。有些国外资料指出肥尾守宫需要经过 18 个月才能进行繁殖,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肥尾守宫大概在每年的 12 月底至 2 月初发情,比豹纹守宫的时间要早一个月。交配也不像豹纹守宫瞬间完成。肥尾守宫个体在配对上会比较挑剔一点,整个过程也显得比较墨迹。肥尾守宫的整体繁殖难度都稍高于豹纹守宫。

卵的孵化温度在 27 ~ 34 度之间,最安全的孵化温度在 28 ~ 30 度。孵化过程中保证温度平稳,孵化温度不要忽高忽低。孵化湿度保持在 70% ~ 80% 略高于豹纹守宫。

肥尾守宫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一般 28 °C 以下的基本都是雌性的,相反高于 28 °C 的,雄性的机会比较大。蛋经过约 55 ~ 65 天的孵化期即可孵化,刚出生的个体约 6 厘米左右。




刚出生的幼体,性情非常胆怯。食物主要就是针头蟋蟀
亚种
Hemitheconyx 半爪守宫属共涵盖两个种类,肥尾守宫和东非肥尾守宫,都没有亚种,成员十分单纯。东非肥尾守宫由于产区连年战乱,输出的个体很少,价位比一般肥尾守宫要高很多倍,美国已经有人工繁殖个体出现,但是仍然只有野生型态的体色。

肥尾守宫 Hemitheconyx caudicinctus :分布西非塞内加尔,奈及利亚,迦纳,喀麦隆等国。本篇提到肥尾守宫就是分布在西非的这种肥尾

东非肥尾守宫 Hemitheconyx taylori :分布东非索马利亚与衣索匹亚.。又名泰勒肥尾守宫。它们分布在海拔约 1500 公尺的高地,外貌上跟肥尾守宫有明显区别,它们身上尾部都有一些圆形小刺突起。本种的体色主要为灰色或棕色,成体大小在 20 ~ 25 厘米,算是中大型的守宫。

它能复制豹纹守宫的成功吗?
大量人工繁殖前的肥尾守宫主要主要来自贝宁,加纳和多哥这几个地区的出口。其中大多数野外捕获的标本来自贝宁。

但现在肥尾守宫与豹纹守宫一样都已经人工化的非常彻底,市面上的个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人工繁殖的个体。

早期大家对于肥尾守宫认识不足,它一度被当做沙漠型爬行动物来饲养。后来才发现其实它们居住的环境并没有非常干燥,才渐渐有了成功饲养繁殖的例子。
肥尾守宫虽然跟豹纹守宫并不是同一个物种。但无论是特性,饲养,繁殖都几乎如出一辙。其实就连肥尾守宫登上宠物的舞台也和豹纹守宫不无关系。

豹纹守宫颠覆了人们对于守宫的看法。也让很多爱好者去关注寻找跟豹纹守宫有同样品质的守宫。肥尾守宫就是这样进入了人们的视眼。

爬行宠物发展的这些年,豹纹守宫作为这个领域的天皇巨星率先登上舞台。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疯狂发展,豹纹守宫的宠物化已经非常成熟,基因花色也异常丰富,想要突破非常困难。慢慢的很多饲养者包括很多大型的繁殖场逐渐将焦点转移到肥尾守宫身上。大家期望着像开发豹纹守宫那样的去开发肥尾守宫。


毕竟是两种动物。在肥尾守宫慢慢被开发人工化的同时。更多的饲养者认识到了两者的不同。
简单来说,肥尾守宫无论在是饲养还是繁殖都跟豹纹守宫很像,但又都稍难于豹纹守宫。

可以说肥尾守宫是进阶版的豹纹守宫,养好了豹纹再来挑战肥尾吧~
编写 | Darwin
图 | Internet,肆养爬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