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制定战略?看看本田摩托打进美国市场的故事

2022-05-13 12:34 作者:富日记  | 我要投稿

战略不管对公司,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要。

很多公司或个人非常勤奋,但效果不好,有可能就是战略出了问题。

战术上勤奋,但战略上懒惰,就可能出现南辕北辙一样的状况。

方向错了,马车跑得再快也没用,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制定战略呢?

我们可以看看本田摩托打进美国市场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决定进军美国摩托车市场。

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不同。

日本的轻便摩托车,主要用于车水马龙的狭窄的马路上,为商店送货。

本田在这种小型耐用摩托车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日本相当成功。

而美国市场并不需要这种小型耐用摩托车。

在美国,摩托车是作为长途交通工具使用,体积比较大,功率也更高。

当时美国市场被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还有一些欧洲进口品牌公司主导。

本田做过市场调研,知道自家擅长的小型摩托车在美国没有市场。

公司专门为北美市场开发了一款功率和速度更快的大型摩托车。

本田公司的战略是:生产性能和竞争对手匹敌的摩托车,然后以更低的价格来销售。

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劳动力非常便宜。

理想状况下,如果这个战略成功,他们能从欧洲摩托车进口市场抢走10%的份额。

但现实给了本田当头一棒。

首先品牌的塑造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

在当时美国人眼中,本田这个牌子似乎就是穷人用的牌子。

其次产品也出了问题。

因为美国人都喜欢骑快车,跑很远的路程。

因为没有相关产品经验,本田在北美销售的摩托车出现了漏油等情况。

而当时本田在美国的经销商没有能力维修。

只能把有问题的摩托车空运到日本去维修。

销量不高,故障多发,维修还要运回国,成本高昂,本田公司在美国的战略举步维艰。

这让本田公司在美国的员工非常郁闷。

为了推销方便,几位员工都带了一辆小型摩托车去美国,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

有一个周末,一位郁闷的员工骑着他的小型摩托车到洛杉矶西边的山上散心。

由于山路崎岖,车子一上一下地颠簸,这位员工在跑山中找到了乐趣。

于是他又邀请其他同事也来这座山骑摩托。

没想到的是,很多人看到后,纷纷询问从哪里能买到这种“越野摩托车”。

即使他们被告美国还没法买到这种车,他们还是不死心,请求本田公司员工帮他们向日本下订单。

本田公司这时就面临一个重要选择。

他们是继续坚持原来的战略卖大摩托车,还是改变战略卖小摩托车呢?

公司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改变原来的战略,改为用小型摩托车打开美国市场。

原来的战略听起来没问题,但实际执行时困难重重。

而小型摩托车在美国意外受到欢迎,让公司有了新的战略。

本田按大型哈雷摩托车价格的四分之一来卖小型摩托车。

他们不再把小型摩托车销售给经典型摩托车客户,而是销售给一个全新的客户群,后来这些客户被称作“越野车骑士”。

新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田还创造了一个摩托车销售神话。

1958年面世的本田幼兽摩托车,累计销售超过1亿辆,这是一个很难打破的纪录。

本田公司的案例,对我们如何制定战略有很大的启发。

首先,我们要先制定一个战略。

这时一定要清楚,这个战略是否正确,谁也说不好,要让市场来评判。

如果运气好,市场认可了这个战略,当然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市场不认可这个战略,这时就要根据市场的反馈来调整战略。

有一些反馈是公司在复盘总结过程中发现的。

还有一些反馈可能来自偶然事件,就像本田公司的员工骑摩托车在山上玩耍,吸引了不少订单一样。

然后公司要做的就是根据各种反馈来调整原先的战略。

这就是制定战略的过程,战略的制定是动态的,长期的,不断调整的。

本田公司的案例还告诉我们,比起战略对错,有没有战略更重要。

战略的对错,一开始谁都不知道,要经过市场和时间检验。

而一家公司有没有战略非常容易判断,这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即使一个错误的战略,也能够凝聚公司的力量,在遇到挫折后,通过不断调整最终为公司指明正确的战略方向。

不管对公司,还是对个人,最好的是正确的战略,第二好的是错误的战略,最糟糕的是没有战略。

最后给大家留两个问题。

第一、你公司的战略是什么?

第二、你的人生战略是什么?

对这两个问题的不断探索,也许能让我们更成功,更幸福。


如何制定战略?看看本田摩托打进美国市场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