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精神内耗,程度不同而已!78年前的心理学经典,依然可以解决现代人的...

一、引言
一)我们内心的冲突

二)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让人找到问题的根源,卸下包袱和防备

霍尼曾因为不幸的原生家庭患上精神分裂,也一度抑郁到想要自杀
三)本期将聊聊
1、焦虑、内耗、抑郁等精神痛苦的根源
2、如何解决不断消耗甚至拖垮自己的精神疲惫
二、内心冲突的根源
一)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的时候,做选择甚至没得选
1、心理活动的复杂,让我们有了不同种类和层次的心理需求,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心理冲突
2、内心冲突的范围和激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
1)个人需求跟社会价值观相违背,再做选择就艰难很多





①因为人的心理受生活环境影响
②每天都要面对选择的冲突,并做出取舍,因此产生内心冲突
二)很多人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认为合适的选项,调和矛盾、结束冲突。
1、一般人做的选择是自主意愿驱动的
2、有些人做的选择是被恐惧驱赶的
1)通过压抑需求化解内心冲突
①短期内有效
②但是需求只是被压抑并没有消失
2)内心世界跟现实行为的巨大反差,不断拉扯自己
3)焦虑、内耗、强迫、抑郁的情绪慢慢放大
4)内心的冲突放大,变成神经官能症
三、内心冲突的三种人格
一)如果在人生早期,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1、是最初的神经症倾向
2、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压抑自己的需求

二)三种人格

1、正常人身上,三种性格倾向可以相互调和,人们通过理性判断和妥协来平衡,灵活选择手段,处理与外界关系
2、由于始终把需求压抑在内心深处,长期处于内心冲突的人会缺少这种灵活性,极端的选择一种行为倾向主导自己的行为。
3、屈从型人格始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能忍则忍,能让则让
1)渴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2)老好人,容易被控制和伤害、PUA
4、攻击型人格
1)不信任人际关系,把脆弱封禁在内心深处,执着于竞争和成功
2)断开与外界的联系。但实际上并没有收获内心的平静
三)采用的两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1、理想化形象
1)在幻想中追寻理想化形象
2、外化:内心冲突转移到外界
1)内部心理活动投射到外部,认为自身问题都是外界的过错
①自卑外化为别人看不起我
三、如何解决内心的冲突
一)精神分析学派有一定道理
1、剖析童年经历造成的负面影响,寻找问题根源,就解决了问题

2、但是强迫改变潜意识基本徒劳无功
二)霍尼认为,必须改变人格中滋生这些冲突的条件。过程很难,没有捷径
三)过程
1、深挖、了解内心冲突
2、探寻真实需求
3、形成完善的价值观
1)不能忽视情感价值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4、不逼自己,慢慢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