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祥旭: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2024年考研备考指导

2023-06-14 16:05 作者:新祥旭博学堂复旦考研  | 我要投稿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邱老师对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学校设立的政治教育专修科(1954年改为政治教育系),学科根基扎实,是全校重点学科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成立了政治学教研室,政治学、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等专业相继被批准设立硕士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设立政治学硕士学位点的单位之一。1993年,国际共运史被批准设立博士学位点;2003年, 政治学理论被批准设立博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增设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点。2009年,建立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自此,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学科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政治学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政治学科获评B+。2020年,政治学与行政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经历近70 年的砥砺发展,华东师大政治学以“探讨世界格局演变、回应世界秩序重构,亮出中国立场和观点、形成世界政治学的‘中国学派’”为学科发展愿景。在理论训练方面,力求让研究生领会政治学的“整体学科图景”,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现状和前景,帮助研究生领会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经典问题,探讨经验研究、理论研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探索形成自己未来研究的领域与方法;在“实践关切”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上海市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将所学的政治学知识、学术训练与社会现实关怀紧密结合。

 

主要研究方向:

在学科目标指引下,结合优势与特色,目前本专业主要设置如下4个培养方向: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政治传播与技术政治、区域国别与大国关系。

方向一:政治学理论。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研究涵盖政治学理论各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中国本土政治与政治学;2比较政治制度;3政治历史学;4政治社会学;5政治经济分析等。

方向二:政治哲学。本方向立足中西古今政治哲学史及当代政治哲学,发展兼具历史意识与哲学品格的研究议程,培养学生在政治哲学基础领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为“重绘世界政治的知识图景”积累学术资源、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沉静研读、深入思辨和自主探索的学术习性。

方向三:政治传播与技术政治。本方向适应政治社会化、信息化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技发展态势,以政治学一级学科发展为原点和旨归,寻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间的深度交融,为党政机关、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媒体机构或平台培养政治传播与技术政治领域的前沿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政治传播理论、政府公共关系、政治宣传、媒介化政治、技术政治、话语政治等领域,经过多年积淀已经在学界和业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方向四:区域国别与大国关系。本方向聚焦俄罗斯、欧洲、亚太、中亚等区域国别与大国关系研究,凝练国际政治经济、新兴技术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传播等跨学科交叉研究特色。重视研究生质量培养,尤其注重经典名著研读、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             

 

专业课程:

学位基础课(必修):政治学研究的领域与方法、政治科学研究方法、西方现当代政治思想、西方经典政治思想、政治传播前沿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国际问题研究导论,必修其中三门。 学位专业课(必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政治思想:文本与阐释、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史与区域国别方法论、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公众舆论与宣传专题研究、专业外语等,必修其中三门。 学位专业课(选修):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中国外交、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专题、公共关系经典著作选读、比较立法机构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思想史文献选读(宋明理学)、国家治理专题研究、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政治、阿伦特政治思想导论、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派别比较研究、全媒体视野下的公务员与政府形象、学术写作通识、中东欧国家的政治转型与转型正义、中西古典思想比较研究、政治沟通理论与实践等,选修其中两门。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注重从社会实践、学术素养等方面培养人才,服务于上海和国家战略需要,力图培养一批兼具现代知识、意识与能力并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类学术研究、政府管理、信息传播、现代组织发展等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卓越人才。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去向有:在国内或海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其余学生适合担任国家公务员、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教学与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学生辅导员、国际组织任职人员、跨国公司职员、企事业单位媒体沟通和行政管理人员等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

全日制:48
推免上限:33

复试录取按方向排序:01方向招9,推免上限6;02方向招6,推免上限4;03方向招9,推免上限6;04方向招24,推免上限1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4政治学原理

④809政治学综合

 

初试范围:

644政治学原理:主要考试内容范围:政治学基础与前沿(政治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学

809政治学综合:主要考试内容范围:政治传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中国特色国际政治思想、重要的国际热点问题;国际体系、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冲突与合作、区域化与区域主义、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霍布斯的政治思想,洛克的政治思想,卢梭的政治思想,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

 

复试范围:

复试按方向进行。

一、政治学理论方向的复试范围主要包括:1、政治学基本知识;2、政治学经典名著基本观点;3、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4、西方传统与现代政治;5、以政治学视角分析当代政治与社会热点事件;6、其他。

二、政治哲学方向的复试范围主要包括: 1、西方政治哲学通史类知识(见参考书目);2、中国政治哲学通史类知识(见参考书目);3、政治哲学经典原著精读能力。 参考书目: 1、[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卷,2008年版;下卷,2010年版)(2015年新版为三册装) 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或其他版本)。

三、政治传播与技术政治的复试范围主要包括:1、政治学和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2、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3、政府公共关系;4、技术政治;5、话语政治等。 主要参考书目: 1、荆学民.政治传播简明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2、[德]温弗莱德·舒尔茨.政治传播: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 3、李本乾,王大可.中国特色政治传播:问题、语境与机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4、唐钧.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美]丹尼尔·S·格林伯格.纯科学的政治[M].李兆栋,刘健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6、[法]技术与时间贝尔纳·斯蒂格勒[M].裴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7、吴冠军.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四、区域国别与大国关系方向的复试范围主要包括:1、国际关系理论;2、国际关系史;3、国际热点问题;4、专业英语。

 

三、推荐参考书目

 

644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概论》编写组:《政治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王正绪等:《比较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809政治学综合:

荆学民:《政治传播简明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国际政治学》编写组:《国际政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史蒂芬•斯密什:《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贺晴川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四、2023年复试分数线

 

361(不接受调剂)

统考计划:18

 

五、2023年拟录取名单

 

六、2022报考录取数据

 

 

七、备考建议

 

专业课是非常重要的拉分项!所以一定要尽早开始,建议暑假结束前过完一遍课本,至少梳理结束,对课本框架内容已经很熟了。九月开学就背书,每天至少背四个小时,先背大的框架,再背小点。

根据官网给出的参考书目和初试范围,可以找学长学姐获取一些专业课真题及资料,因为网上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比较有限。

复习方法:

1.纵向梳理:先把章和节的框架理好,整理出一个思维导图,把参考书目的大致内容过一遍,可以是自己梳理,也可以找一两个人互相说给对方听。

2.横向梳理:抓住几个关键词,把课本里所有出现了这些关键词的地方分别整理下来。

3.梳理完就是背书!!!建议大家还是多背几遍,第一遍背的很细很痛苦,但是背完一遍后面就轻松了,背的时候要时时复习,背了就忘是正常的,多复习几遍就记住了。

4.真题利用:近两年的真题用来三个小时的模拟!!!从上岸的学姐那里获取了比较全的真题,一开始是想逐题整理,后面发现年份较早的真题很灵活,近几年偏基础,我就着重背了课本。

5.时政:平时可以刷刷学习强国APP,马中化专业考察的毛中特和时政联系紧密,一些重要的金句,可以作为答题方向比如“经验类”的句子可以背诵一下。

对644,我的个人看法是,政治学原理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泛,要想尽览所有的知识不太现实,重点是灵活地结合已有的知识去解释卷子上的题目。

ps:到了考前几天,如果确实是背了很久还是觉得自己记不住的不要慌,这个时候就不要去纠结细的小点了,就最后花个两三天时间把小红和小绿的框架再细细理一遍,考场上能想到多少写多少,记得大标题不能写错,内容按自己理解的写也行。


新祥旭: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2024年考研备考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