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eam Bunker】《遥远的笛声》(历史背景)

2018-03-04 01:10 作者:机言鸠  | 我要投稿


世界设定:这是人类的神圣帝国在千年计划之中所殖民的一颗海洋行星,海洋面积占星球表面的95%,星球地表之下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矿产,由于海洋面积过大以及人类在这颗星球上的工业生产使得行星表面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下着雷雨,人们生活在由钢铁铸造的海上城市中,城市的面积在五百平方千米到一万平方千米不等,有些城市还在周围建造有与之相联通的卫星城市,这些卫星城市一般是单纯的矿场,铸造厂或者是种植场,只有非常巨大的城市才可能会拥有卫星城市,而通常的城市内部是由几乎密封着的巨型建筑群组成,每个巨型建筑的形状如同尖塔,从底部硕大,然后从下往上逐渐变小,底部通常是用来进行蒸汽发电的蒸汽机群,直接通过蒸发海水来运作,而塔尖则是用来避雷以及吸收闪电释放出来的能量,这些能量通常是作为底部的蒸汽机集群的启动能源以及备用能源,巨型建筑之间的空隙则竖立着无数的巨大烟囱,在烟囱之间的间隙则有着密密麻麻的相互连接这些高塔的铁轨,这些铁轨绝大多数都日夜不息地行驶着运送煤炭的火车,只有少数的铁轨是用来运输人员的,因此,许多赶时间的工人都会选择直接用铁钩把自己挂在用来运输煤炭的火车上来快速地在不同的高塔之间来回,而在城市的外围则通常设立着一道高度在100至500米不等的钢铁城墙,起初这些城墙的建造目的是为了抵御将海上城市误认为是陆地而前来登陆产卵的巨型两栖类生物,但在“提升”计划之后,由于白腹鲸的唯一天敌尖啸兽被人类灭绝,使得白腹鲸的数量激增,其他的巨型两栖类则被大量捕食导致数量锐减,而白腹鲸的数量又通过人类的大量捕猎而得以维持一个正常的数目,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白腹鲸的鲸油,这种鲸油涂在钢铁的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钢铁被海水腐蚀,因此白腹鲸的鲸油是每个海上城市不可获取的必需品,在大爆炸之后,各个城市之间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对峙,在这一时期,钢铁城墙再一次肩负起了保护城市的责任。

 

 

 

星球历史:“千年计划”中的钢铁号在进入此星系时,大量的设备已经在之前遭遇的诸多事故中变得无法使用,想让钢铁号再继续航行下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幸运的是他们在钢铁号瘫痪之前找到了这颗虽然条件恶劣但大气与地球组成相似的海洋行星,他们将中国神话中操控海洋的神的名字“龙王”赋予了这颗星球,虽然钢铁号上的殖民飞船大都已年久失修,但是在绝境中的人们还是决定赌一把,于地球历公元6650年,他们全员登上了殖民船,向着这颗星球进发,在发射出的五百艘殖民船中只有三艘正确地降落在了这颗行星唯一的陆地上,其余降落在海面上的殖民船要么由于失控而在海面上解体,成功在海面上迫降的殖民船则在数分钟内便被“龙王”的海洋中的巨兽群撕碎,拖入海底了,这三艘殖民船十万余名幸存者依托着殖民船中仅存的一些资源,设备以及少量的蓝图资料在这片只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千米的小小大陆上建立起了第一个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的初期,这片大陆由于处于星球的赤道位置,因此气候还算比较温和,又由于降雨量充足,因此殖民地发展的还算顺风顺水,但当殖民地具有一定的规模过后,在繁殖季登陆产卵的两栖类巨型生物成了一个限制殖民地继续扩张的最大障碍,为了对抗这些两栖类巨型生物,于是在公元6841年殖民者建造了第一批钢铁巨人,这一批的钢铁巨人被命名为“三叉戟”,意喻了人类想要如海神一般操控海洋的愿望,这些钢铁巨人的高度为20米,当时创造钢铁巨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其与那些巨型生物直接斗,而是为了让其担任起搬运巨炮以及充当巨炮炮手的任务,因此第一批的钢铁巨人的制作大都非常粗糙,又加上殖民者们没有核反应锥的蓝图,所以这些钢铁巨人都使用的是落后笨重的蒸汽外燃机,因此操作者只能控制其做出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且比较的迟缓,起初,这些巨大的炮兵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保护殖民地的任务,但在公元6847年三月,第一只被人类所目击到的尖啸兽在殖民地的西海岸登陆了,这只身高高达150米的巨兽在让殖民者们付出了三个沿海殖民基地以及479个“三叉戟”钢铁巨人的损毁的代价后才最终被击倒,而尖啸兽的名称正是由于它被击杀时长达半分钟的高分贝的尖叫而来,但是又于同年的四月,另一只尖啸兽在殖民地的南部海岸登陆了,殖民者们出动了当时仅存的全部671台“三叉戟”前往迎战,虽然已经拥有了击杀尖啸兽的经验,殖民者们还是付出了一个殖民基地(注:当时的殖民基地的占地面积在50至100平方千米不等)以及246台“三叉戟”的代价,然而,又于同月,又一只尖啸兽登陆了,这一次殖民者们彻底陷入了绝境,但是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殊死一搏,但是这次的防御行动却有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由于这只尖啸兽是在夜间登陆,再加之雨季的到来以及尖啸兽黑色的皮肤,因此出动的所有“三叉戟”都配备有高功率的探照灯,他们发现,当尖啸兽的眼睛被这种高功率探照灯照射到之后会陷入长时间的昏厥状态,这一发现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而当时的士兵担心炮击会惊醒尖啸兽,于是他们链接了十五台“三叉戟”的蒸汽引擎,用高压将滚烫的蒸汽通过许多根临时组装起来的导管引入了尖啸兽的脑髓中,这只尖啸兽还没挣扎几下便彻底断了气,从这以后,第二型号的“三叉戟”与次年出产了,这种钢铁巨人相比于之前的更为高大灵活,三叉戟二型的高度为60米,配备有高功率的探照灯以及专门用来向巨兽的脑中打入蒸汽的钢铁拳套,在关节处设立了专门的发动机以提高力量与速度,每一台二型机甲的都有着标志性的巨型钢铁“背包”其中装着巨大的差分机,而他没移动一下时,因为大量的齿轮与金属杆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一连串清脆的金属的敲击声也成为了其标志之一,但这时的巨型机甲也仅仅是用于海防而已,因此都使用的是蒸汽动力,但三叉戟二型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巨型两栖类生物所带来的困扰,从此之后,殖民地便在大路上飞速地发展了起来,很快便即将面临人口过剩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公元7014年,第一艘用来考察该行星的海洋表面的钢铁巨舰“希望”号启航了,由于这颗行星的海面经常会掀起数十米高的海浪,因此船只只能造的非常巨大,而“希望”号从各方面讲都是一艘十足的巨舰,舰身长1098米,宽202米,吃水线长988米,吃水50余米,满载时的吨位已经超过百万吨级,这艘巨舰出航的目的一是为了经可能打捞在“钢铁”号登陆行动中葬身海洋的殖民船,以求发现更多的蓝图,如果有可能的话经可能的抢救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而另一个目的则是调查波塞冬的整体地貌以及生态系统,为了顺利达成这些目标,“希望”号上还装载了数十艘由内燃机驱动的潜艇以及近百台的第三型的“三叉戟”钢铁巨人,第三型的“三叉戟”也是由内燃机驱动,拥有更强的力量和更敏捷的运动性,且能够在水下运作(内燃机的制造技术由于部分图纸的缺失,所以制造大型内燃机的技术并不成熟,因此很难量产)但就在这艘被人们认为无敌的“希望”号出航后,不到二十天便失联了,在长达两年的销声匿迹之后,殖民者们派出了第二艘同型号同配置的钢铁巨舰“探索”号前去追踪“希望”号的航线,并任命富勒·汤姆森为船长,但“探索”号也在出航后的第十八天失联了,不过幸运的是,十个月后“探索”号在距离大陆的另一端还有二十三天航程的距离时与殖民地取得了联系,随着“探索”号而来的还有许多好消息,原来,失联是由于波塞冬海上神秘的强磁场造成的,而“探索”号在出航的第五十六天便遇见了早已搁浅的“希望”号,但此时的“希望”号却比刚刚出航时大了好几倍,当“希望”号搁浅的时候,船员们便以“希望”号为根基在“希望”号搁浅的这块巨大暗礁上扩张开来,搭建了一些与“希望”号相连的悬于海面的平台,用于种植作物,土壤则来源于被碾碎的暗礁,他们发现一部分呈黄色的暗礁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被碾碎过后能很好地充当植物的土壤,同时,他们发现了一种体型巨大的海洋哺乳类动物,这种长期居住在海底深处的动物体长大约为一百至一百三十米,最初被发现是这些生物被“希望”号巨大的汽笛声吸引而来的,他们性格温顺,通常不会攻击体型比他们巨大的物体,因此船员们通过这种生物腹部的一道白色条纹将其命名为白腹鲸,白腹鲸不仅捕捉方便,其肉不仅能作为粮食,也能充当良好的植物肥料,同时从白腹鲸的体内提炼出的鲸油也是绝佳的防腐蚀涂料,于是借着暗礁与白腹鲸,船员们在此处建立了一个小型殖民地,在于大陆失联的这两年中,他们对附近的水域中的生态系统以及地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其中最为重大的发现是他们打捞出了一艘保存还算完好的殖民船,虽说船中的人员都在殖民船坠到海面上时的冲击下当场毙命了,但由于殖民船陷入了一片质地还算酥松的礁岩中才使其免于被海中的巨兽撕碎,在这艘殖民船中打捞出了大量的资料、图纸以及未损坏的设备,其中包括一个神秘的动力核心,这种动力核心所能提供的能源非常巨大,数千倍于蒸汽机,甚至比内燃机还要强上许多倍,而其似乎这个动力核心永不衰竭,“希望”号的船长希望“探索”号能够将这个动力核心立即带回大陆进行研究,但“探索”号以还需要继续探索整颗星球为由拒绝了,并许诺回到大陆后再组织人来取走这个仪器,“探索”号则在接下来的航行中发现了不少新物种,同时也打捞起了大量的蓝图以及仪器,在得知这些消息过后,殖民者们高兴万分,他们立刻将新建的钢铁巨舰“事业”号与“探索”号一起发往了“希望”号的驻地,一是希望取回那台仪器以及其他的资料图纸等,另一个则是帮助“希望”号扩建殖民地,以为日后向海上扩张殖民提供经验,但当“事业”号与“探索”号到达了“希望”号的驻地时却惊讶的发现这里早已变得万分死寂,空荡的船舱中横七竖八地躺着“希望”号的船员们完整的尸体,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早已停止运作,唯有那个神秘的动力核心还猛烈地运作着,眼前的情景引发了“事业”号与“探索”号的相互猜忌,最终两艘钢铁巨舰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最后占据下风的“探索”号匆匆脱离了战斗,从此便销声匿迹了,不得已,“事业”号只得匆匆回收了在“希望”号上的部分资料仪器,两具“希望”号船员的尸体以及那个神秘的仪器之后便离开了这个令人汗毛倒竖的地方,当这一消息传到大陆时,无疑是对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殖民者们而言是当头一棒,很快,一个关于名为诅咒兽的海洋巨兽的传说便在人群之中传开了,传说这种巨兽比尖啸兽更高大可怕,同时能从口中喷出致命的毒气让人无处遁形,“希望”号的船员正是死于这只巨兽之手,虽然这个传说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但事实上并不存在“诅咒”兽这种生物,“希望”号上的船员死于长期在无防护状态下暴露在那个所谓的神秘仪器,也就是核动力核心所散发出的强大辐射而死的,但此时“诅咒”兽所带来的恐惧已经深深地扎入了大多数殖民者的心中。

由于缺乏开采放射性物质的器械与技术,因此虽说拥有了如何制造核动力核心的技术,殖民者们依然只能利用从大海中打捞上来的核原料制造了五个核动力发电站,但这五个发电站也足以取缔殖民地上所有的火力发电站了。

公元7074年,为了缓解爆炸的人口增长,殖民地不得不派遣大批殖民者向海洋扩张了,但此时的人们仍然对于“诅咒”兽的恐怖传说深信不疑,因此许多殖民者都是被迫前往海上殖民的,许多的人也对大陆殖民地充满了仇恨,这为日后的“大爆炸”的惨剧埋下了伏笔,在这些海上殖民地建立的初期时,大量的两栖类生物由于不能到大陆上进行产卵,于是他们将这些新建的海上殖民地当成了陆地,并向着这些殖民地发起来攻击,由于大陆缺少能够在海洋上作战的第三型“三叉戟”机甲,于是海上殖民者便通过建造搭载有高功率探照灯的高墙来抵御这些巨兽,虽然效果显著,但是不是地还是会有一小部分的巨兽突破城墙,造成不小的损失,为了彻底解决这些巨兽的问题,在通过对波塞冬的生态圈的仔细研究过后制定了“提升”计划,此计划的目的是彻底灭绝尖啸兽 ,将白腹鲸提升为深海动物中的顶端猎人,由于那些喜爱在陆地上产卵的生物大都来源于深海区,而在深海区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则是尖啸兽与白腹鲸,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的现象,但总的来说尖啸兽是处于上风的,而尖啸兽的繁殖能力低下,他们通常每五十年才会迎来一次繁殖季,而幼年尖啸兽要经过至少十年的成长才能成年,因此尖啸兽的数量极少,极易灭绝,而一旦消灭了尖啸兽过后,白腹鲸的数量便会变多,从而大大地削减其他深海两栖类生物的数量,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它们所带来的威胁几乎降低至零,公元7097年,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后,乘着大陆殖民者与海洋殖民者一起组建了一支由一百多艘各类型号的钢铁巨舰所组成的猎杀舰队,趁着尖啸兽的繁殖季向着全波塞冬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针对尖啸兽的猎杀行动,这次长达三个月的猎杀行动可谓是非常成功,总共有3894头尖啸兽遭到了屠杀,而留在深海区的幼体在彻底失去成年尖啸兽的保护下根据推算也会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被白腹鲸和其他各类深海生物捕食殆尽,从此之后,人类彻底确立了自己在波塞冬上的霸主地位(体长长达一千米的特拉肯海怪虽然非常强大,但是由于其存在数量为个位数,且通常不会离开深海区因此对人类不构成威胁)。

自从两栖类生物的威胁被彻底清除之后,“诅咒”兽的恐惧又开始重新回到海上殖民者的心中,在海上殖民者之间兴起了一个新兴的组织(名字已经无从考究,这个组织在后世有着各种别称),这个组织四处散播关于“诅咒”兽真实存在的谣言,并且向海上殖民者们大肆宣言对大陆殖民者的仇视,包括海上殖民初期对于两栖类威胁的不作为,不愿分享核动力技术甚至还出现了“诅咒”兽是用来控制海上殖民者的工具这一说法,为了能使这个说法以假乱真,他们故意制造了大量的意外事故,“诅咒”兽在他们口中所拥有的能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夸张,虽然荒唐,但是这些言论却在当时海上殖民者之间占据着上风,海上殖民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自己对于“诅咒”兽的恐惧转化为对大陆殖民者的仇恨,由于波塞冬海面上强大的磁场,大陆殖民者没有能够有效的限制各个海上殖民地发展的手段,因此海上殖民地的军力开始越发地强大了起来,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对大陆殖民地发起攻击,终于,在公元7184年,这一年的六月,一个小型海上殖民地由于蒸汽锅炉的操作失误使得整个殖民地都因为爆炸而沉入海底,这个组织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将这个事件伪造成大陆殖民者利用“诅咒”兽发起的灭口行动,此事件过后,大陆殖民者与海上殖民者之间的关系迅速变得紧张起来,但由于大陆殖民者选择用沉默来回应这个事件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海上殖民者,于是战争在一瞬之间爆发了,海上殖民者组成了海洋联盟(蓝海联合会的前身),集结了156艘钢铁巨舰,六万台“三叉戟”二型机甲以及十五万台“三叉戟”一型机甲向大陆发起了进攻,而大陆则出动了250艘钢铁巨舰,三千台“三叉戟”三型机甲,七万台“三叉戟”二型机甲,十八万台“三叉戟”一型机甲,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的大陆军倾巢而出,希望在海上一战决胜负,可万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舰队还未与海洋联盟的舰队接触便遭到了来自海面之下的攻击,为了对抗这些自称是渔业联盟的敌人,大陆军不得不出动所有的三型“三叉戟”机甲,而令他们惊讶的是对方居然也拥有三型“三叉戟”,虽然渔业联盟只有500台三型“三叉戟”,但是在一艘海底母舰以及30艘潜艇的掩护下得以与大陆军平分秋色,在双方交战的第三日,当海洋联盟抵达战场的时候,大陆军已经损失了接近一半的舰队,渔业联盟一方也付出了18艘潜艇以及180余台三型“三叉戟”的损失,海洋联盟见状,一边惊叹于渔业联盟的战斗力,一边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要不是渔业联盟的插手,自己早就因为自己的自大而灭亡了,为了扩大战果,海洋联盟立刻加入到了对大陆军的进攻当中,见大势已去的大陆军立刻乱了阵脚,开始慌乱的四散而逃,虽然最后有一位大陆军的将军站了出来,集结了残余兵力进行了有序的撤退,但此战之后大陆军基本已经失去了在海上作战的能力。

渔业联盟在获得了海洋联盟对于给予其在捕杀白腹鲸方面的特权的许诺之后便正式地加入了海洋联盟,并在接下来对大陆的登陆作战中帮助海洋联盟运送了近二十万台各型号的“三叉戟”机甲,可谓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残酷的登陆作战持续了整整六个月,期间大陆军虽然依靠着自己的科技优势抵御着海洋联盟,但是由于海洋联盟的兵力实在是太多,大陆军被逼的节节败退,最后,当海洋联盟的军队快要攻陷其中一座核力发电站时,不知是出自谁人之手又是出于何种缘由,大陆上的五座核电站同时发生了爆炸,这场爆炸几乎夷平了整个大陆,大陆殖民者们辛辛苦苦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所建立起的一切就这样被摧毁的无影无踪,这场爆炸还带走了近七百万人的生命和无数先进的器械以及宝贵的资料与图纸,这场爆炸之后,除了渔业联盟以外,再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制造内燃机了,其他各方面的技术也倒退了许多,海洋联盟在战争之后便将已经被核爆严重污染的大陆划为禁区,并利用现有的技术,造就了现如今的悬于各片海域上的钢铁城市,当大陆军消失后,在失去共同目标之后,又加之对于大陆的进攻牺牲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一无所获,海洋联盟一度陷入了分裂的危机,为了维持统一,他们想到了还在波塞冬的卫星轨道上的“钢铁”号,为了能够再度登上钢铁号以取回一些尖端科技与蓝图,海洋联盟便集中起来开始发展航空技术,但是只有蒸汽科技的海洋联盟怎能研发出能够飞向宇宙的飞行器,尽管这个过程中研发出了一些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巨型蒸汽飞艇(得益于波塞冬的低重力环境才使得这变为可能),但终究是连云层都不能突破的东西,最后,在一位疯狂的城主的提议之下,他将自己所在的一整座海上城市都改造成了飞艇,并命名为空港,结果可想而知,由于蒸汽机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将一整座钢铁城市托起来的程度,因此当这座城市刚刚升到八百米的空中时便坠入了海底,这次事件刚好发生在战后的第一百年,也就是公元7285年,空港的坠落也代表着飞天计划的彻底破产,同时也使得整个海洋联盟四分五裂,波塞冬上的殖民者们进入到了一段血腥的纷争时代,每个海上城市之间都充斥着战争、暴动与苛政,而渔业联盟则置身于纷争之外,好好的利用了这段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这个血腥的纷争时代一直持续了近四百年,直到那些海上城市发现了渔业联盟的实力已经大到不可估量,并且已经开始慢慢地吞并一些小的海上城市的时候,他们才又一次的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但由于许多城市之间都是百年仇敌,因此他们也一直找不到一个联合起来的契机,直到一批自称是来自于空港的人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这些人自称在海底重建了空港,并将自己的城市的名字命名为废墟之城,并宣称自己拥有庞大的军队,而这些都是拜当时的实验所赐的,这座城市的重新出现使得许多的城市之间开始放下仇恨,最终于公元7677年重新在旧的海洋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蓝海联合会,并强迫渔业联盟加入,以图限制其发展,于是,渔业联盟与蓝海联合会便展开了长久的冷战,这场看似无穷无尽的对峙,到底又会在何时结束呢......


【Steam Bunker】《遥远的笛声》(历史背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