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工程学 无尽的前沿

2023-08-11 23:11 作者:流浪在银河边缘的阿强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mQ9CV1VQu1Ox3BcX81oMw?pwd=zvou 

提取码:zvou

工程师有没有文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在新兴产业里出现了一波自命为“工匠”或者“工程师”的企业家,例如罗永浩、雷军。然而,对于底层的工程师,如程序员,人们对他们抱有一些不好的刻板印象——衣着打扮差、没品位等。这本书系统阐释了工程学的发展足迹、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学与科学的关系、工程学与工程师对社会的重大影响等。读了这本书,工程师能更有文化,普通大众能了解工程师有文化。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程的世界里,科学和工程、技术和研究之间的根本差别正在快速消泯之中。本书展示的是:随着21世纪的曙光降临,自然科学家的目标——发现什么是未知的,工程师的目标——创造什么是未有的,两者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一体化趋同过程。
欧阳莹之广泛地论证了:当今的工程学不仅是科学的合作者,而且两者同等重要。通过简略地提及工业实验室、化学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出现,机床工业和汽车工业旋风般的历史进程,以及核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她的著作展现了现代工程学的壮阔图景:它的历史、结构、技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性,它同自然科学、工商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欧阳莹之擅长利用案例进行研究,例如F-117A型“夜鹰”隐形战斗机、波音777型客机的开发,以及亥维赛等工程师兼科学家型、福特和比尔?盖茨等工程师兼企业家型、斯隆和韦尔奇等工程师兼经理型等杰出人物的实践,给广大读者一种清晰的感悟:工程学必将在未来科学研究中发挥基本作用。

作者简介

欧阳莹之(Sunny Y. Auyang),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科学学家,先后在上海、香港、美国等地就读小学、中学、大学,197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惠普公司供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20余年,1992年以来,她的研究兴趣转向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哲学考察。除了本书外,还著有《量子场论如何可能?》(1995)、《复杂系统理论基础》(1998)、《日常生活和认知科学中的心智》(2000)等。

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中文版序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技术腾飞
2.1 从实用技艺到技术
2.2 结构工程越来越数学化
2.3 机器试验
2.4 科学与化学工业
2.5 电力和通信
第三章 信息工程
3.1 从微电子技术到纳米技术
3.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3.3 无线通信、人造卫星和因特网
第四章 处在社会中的工程师
4.1 社会进步与工程师形象
4.2 研究与发展中的伙伴关系
4.3 对经济部门的贡献
第五章 设计创新
5.1 以负反馈方式进行的发明思维
5.2 系统工程中的设计程序
5.3 航空器研发中的“联合攻关”
5.4 从机载计算机到门铰链
第六章 实用系统的科学
6.1 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中的数学
6.2 信息论与控制论
6.3 风洞实验与因特网模拟
6.4 综合性的材料工程学
6.5 生物工程学前沿
第七章 工程师背景的领导者
7.1 汽车产业的行业领军人物
7.2 公共政策与核动力
7.3 管理技术风险
附录A 工程师的统计概况
附录B 美国的研究与开发
注释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国古来以农立国,士人不免轻工贱商。这态度应随现代化而彻底改变。现代工程融会数理,与科学并驾齐驱,且在应用上常顾及科学之所不及。工程师不但要精于运算及掌握理论,他更要清晰什么科学原则适用于什么实际环境,决定施用哪些自然现象以获效果最佳的设计。无论飞机或桥梁、电脑或通信,工程产品必须在现实条件下运作无滞。因此创造科技产品的工程师一面宏观应用大局,一面工夫入微,摒弃文人空抛主义、虚谈玄理等浮夸风气。
  一贯客观务实的立场,加上科学分析,培养成工程师很强的规划决策能力。能运筹者亦可驰骋于商界政坛。从铁路、汽车开始,许多现代工业都基于科技工程。把工程要务之一的策划生产扩展到工商管理乃顺理成章。在美国,工程师于20世纪初首创大型公司的体制,至今仍有不少名列企业总裁首席。在现时中国,国家领导人中理工出身的也不在少数,想非偶然。


工程学 无尽的前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