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径分岔的花园》之《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
【谁是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一直觉得历史也好,文学史也好,给作家粗暴地贴上标签是狂妄而草率的,就像给博尔赫斯简单贴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一样,滑稽而无意义。
传统的小说读物会让读者更沉溺于虚构的情节,而在博尔赫斯这里他会更加关注情节之外的东西,卡尔维诺、卡夫卡、马尔克斯都属于这类擅长虚构大牛。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西班牙文:Jorge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一英裔律师家庭。父亲豪尔赫·吉列尔莫·博尔赫斯是位律师,兼任现代语言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师,精通英语,拥有大量藏书;母亲莱昂诺尔·阿塞维多出身望族,婚后操持家务,但也博览群书,通晓英语
1901年,博尔赫斯全家从图库曼大街840号外祖父家迁到首都;作家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父亲在这幢舒适的楼房里专辟了一间图书室,内藏大量的珍贵文学名著,博尔赫斯得以从祖母和英籍女教师那里听读欣赏,未几便自行埋首涉猎,乐此不疲。
博尔赫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很小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10岁时就在《民族报》上发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译文,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
1914年,豪尔赫·路易斯随全家赴欧洲,遍游英、法之后,定居瑞士日内瓦。博尔赫斯正式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言。凭借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好学的博尔赫斯如饥似渴地浏览世界名著。他读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楼拜,读托马斯·卡莱尔、切斯特曼、斯蒂文森、吉卜林、托马斯·德·昆西,读爱伦·坡、惠特曼,读海涅、梅特林克、叔本华、尼采……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1919年到1920年随全家移居西班牙,在此期间同一些极端主义派的青年作家交往,发生共鸣,同办文学期刊,积极撰稿,创作了歌颂十月革命的组诗《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但博尔赫斯自谦地认为这些只是试验之作,尚欠火候,未予发表。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博尔赫斯仿佛受命运的驱使,来到他心中的天堂——图书馆,并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办杂志,讲学等活动。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2年曾先行自费出版)以及后来面世的两部诗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圣马丁札记》(1929)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清,而且热情洋溢,博尔赫斯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崭露头角。
1946至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他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被侮辱性地勒令去当家禽检查员。为维护人格和尊严,他不畏强权。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以示抗议,得到知识界的广泛声援。1950年,由于众多作家的拥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这等于是给庇隆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庇隆下台后,1955年10月17日,他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六十年代,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学校讲学。
晚年的博尔赫斯带着四重身份,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岸,开始其漂洋过海的短暂生涯,他的终点是日内瓦。就像其他感到来日不多的老人一样,博尔赫斯也选择了落叶归根,他如愿以偿地死在了日内瓦。
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然而,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1986年6月14日,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终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日内瓦逝世。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评分9/10
博尔赫斯认为最合理、最无能、最偷懒的做法是写假想书的注释,而《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就是这类作品。
小说伊始说道自己和好友比奥伊卡萨雷斯对于“乌克巴尔”是否真实存在有争议,我猜想乌克巴尔并无存在可能,而比奥伊卡萨雷伊比较坚持,终于在《英美百科全书》中找到有关“乌克巴尔”的条目。但吊诡的是比奥伊的《英美百科全书》有921页,但目录却标明为917页,多出的4页恰好关于“乌克巴尔”,文字中提到的地名、历史、参考书目都是含糊不可考证。我们查阅了众多的地图册、年刊甚至其他版本的《英美百科全书》都没有找到“乌克巴尔”的任何痕迹。
第二部分谈到像幽灵一样的南方铁路工程师赫伯特阿什,他在制作12进制转为60进制的表格。在赫伯特临死前,他收到了一本书,而我无意中在酒吧得到了这本奇书,书中是关于一个虚拟国家特隆的介绍。书中的椭圆图章上有着奥比斯特蒂乌斯的字样。细思书中脑洞,确实让人惊叹,在特隆人看来,世界并不是物体在空间的汇集,而是一系列杂七杂八,互不相关的行为。它是连续的、暂时的、不占空间的。世界观也决定了他们的语言,所以特隆的“原始语言“(南半球语言)中并没有名词的存在,但有无人称的动词。而北半球的语言又不是用动词和名词,而是用形容词,名词也由形容词堆砌而成,不得不承认,形容词的语言有一种别致的诗意,比如月亮叫做”圆暗之上的空明“或者”空灵柔和的橘黄“。
特隆的世界中有很多哲学派别,也都是想像力超群,让人惊叹。有学派认为:将来并不真实,只是目前的希望,过去也不真实,只是目前的记忆。这里CUE了一下罗素的《思维分析》:设想星球是几分钟前形成的,星球居民能“回忆“虚幻的过去。这一CUE让人觉得人类渺小、无知、无力、懵懂。也有学派认为”我们的生命仅仅是一个无可挽回的衰退过程的回忆或反映,毫无疑问地遭到了歪曲和破坏。后面还有关于九个硬币的逻辑推理,说实在还不甚了然。
博尔赫斯真正地像写哲学一样写这本小说,脑洞大开,让人不得不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