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绢案折射出大明多少漏洞?张居正能挽救明朝吗?

《显微镜下的大明》
时间:隆庆至万历年间
人物:帅嘉谟(军户出生)
明朝户籍:
军户: 明代根据个人职业划分户口,包括民户(农民为主,城市市民,户部管理)、军户(兵部管理)、匠户(手工业从业者)、灶户(煮盐)、儒户(开馆授徒)、僧户(和尚)、道户(道士)、阴阳户(从事各种数术)。
户籍世系:参照管仲治齐、元朝户籍制度(按照民族(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和等级划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明朝户籍的进步性:1、可以从事其他职业2、可以参加科举考试3、按照职业划分而不是等级划分。
军户:军备防守:边境地区军队七分屯、三分守;内地:八分屯、两分守。本质上是一种劳役制度,其作用1、提供兵员(清军御史)2、以户养兵。军队上升很难,军官世系。
明朝吏治:
1499年科举故事反映吏在明朝社会歧视严重,但是吏多可世袭谋生不成问题。(内心OS:王阳明(高中进士)、程敏政(卷入泄题被贬为民)、唐伯虎(贬为吏)、徐霞客(徽州人)居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
程任卿:著《丝绢全书》
明朝赋税:
人丁丝绢税: 明代税收因地制宜,包括主体税(稻麦税),夏税秋粮全国都要交;地方税(苏松江浙丝绢税、江西苎麻税)。故事里歙县需要交的是夏税丝绢。
实物税和实物折色(一直没搞懂过):折色实物折换成白银(实物粮食计量单位为担,折算成白银的计量单位为两;实物生丝计量单位为两折算成白银货币单位为两),交丝是本色,把丝折算成银两为折色。张居正改革为万历元年(1573),案件开始于隆庆年间,因此推断税收应该是本色而不是折色。(本色改为折色,中间的灰色地带很容易出现积弊)。
大明会典:明朝刊印两次,一次为《弘治会典》/《正德会典》(弘治年间修好,正德年间修订颁布)、一次为《万里会典》领衔申时行。会典主要是官制、国家政策以及一些事例的汇编,事例编入会典即具有法律效力(明朝法律特点为以例代律)
黄册:专门用于收税和派役,明成祖编了两个册,一为《鱼鳞图册》内容为八至,土地依据、一为黄册,全称为赋役黄册,记载家庭人丁数量,田地数量、房产数量(赋税依据)。
户籍白册:黄册是朝廷的税收凭证,多为过场,假账,户籍白册为真账,吏更熟悉。
考成法:张居正推行,即由六科对六部事情进行审理,万历四年判案,万历六年翻案 。能翻案一个考成法的作用;一个张居正立威还有就是余懋学的情怀。(但自古翻案都很难)
经济改革:丈量土地(隐瞒不一定但是各地为追求政绩多报现象普遍);一条鞭法(利于东南沿海地区,有大量走私白银;对西北百姓则是灾难)屁股脑袋论。
明朝之亡:
《明朝百年启示录》--明朝对东南沿海工商税认识不足,对比唐(刘晏改革),宋朝三司使(计相)对茶税、铜税的征收。
评皇权不下县(记得剧里一段台词还提到了)
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何心隐(梁汝元),聚合堂。士绅在民间基层社会的形象很复杂。
《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国家应对》
清代明社会倒退的观点
军队吃空饷
关外女真崛起
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