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心理学】内在与外在转化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去做很多事情,而且是有目标的去做,为的是达到更加辉煌的目标,从而我们疲于奔波。
然而,即便如此,依旧有大把的人,成为了疲劳的奴隶,碌碌无为而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事物运转的本质,便是本身,而当我们要去解释时,便会退而求其次,将事物一分为二,让他具备二值。
从两面性去看待,总比一味看待具备更加丰富的审美,也符合人们的价值追求。
看似将事物变得复杂,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却将问题变得简单。
这个世界平衡的天平会将一切进行扭转,形成一个圆,从而达成自圆其说。
那么,事物的内在运转与外在运转,又是如何存在于事物的运转之中的呢。
从系统的角度看,一切能够形成输入输出平衡从而不崩坏的结构,都可以称之为系统。
那些因为失衡而走向极端灭亡路线的系统,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非系统,因为只有这样,系统才能区分出来。
那么,非系统的命运便是在有限时间内走向消失。
而对于系统,需要维持平衡,这个平衡又可以二值化,从内外的角度分为内在平衡和外在平衡。
从而,系统的平衡必须是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相互作用下的总体平衡。
从而,为了维持整体的平衡,内在平衡需要动态运转。
熵增变化之下,一切事物走向崩坏,调节是必然结果,因而,系统为了维持平衡,维持不崩坏,必定具备主动调节功能。
反过来,具备这种主动调节功能从而维持平衡的,也称为系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以将目标的达成与不达成,看成是系统的平衡与失衡问题。

进行对比,便可以确定,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个轮回的闭环,一旦其中一个链条断裂,便会导致系统无法自圆其说而走向崩坏,这体现在目标失败。
而维持这个闭环形成的方式,也便是事物转化,二值化之后,便是事物的内在和外在转化。
从系统的角度看目标达成,我们会发现,系统有输入,处理和输出这三个环节。
对应目标达成这个闭环,便能得到,输入便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作出的努力。
处理是对于输入与结果偏差作出的良性改变。
而输出便是最终结果。
这其中,最终结果受到输入和处理的影响,从而无法自发决定,这也是我们很难达成目标的原因,因为决定因素在于输入和处理。
我们能够作出的改变,是选择输入,以及优化处理。
选择输入的例子,比如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便多次搬家,避免环境的恶劣。
而优化处理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学习便是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例子。
他的目的便是让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也能从前人的经历之中,获得素材,从而优化处理。
那么,内在运转对应的就是优化处理,而外在运转,对应的便是输入。
从而,我们为了目标达成,必定要优化内在与外在的运转。
所谓运转,必定能总结出运转规律,而规律,是可以从这个世界获取的。
华夏上下几千年历史,素材是很多的,以史为鉴,可以通晓古今,甚至预测未来。
这其实也是神经网络的原理,通过大数据学习寻找规律。
这个世界的事物,遵循着排列组合,同样的组合,不同的排列,结果不尽相同,因而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

而成功的,都是这世间得天独厚,无法重现。
我们站着不动,世界的齿轮也会带着我们运转不息,从而变化无时不在,转转不休。
当排列组合顺应了成功规律之后,就像是水流找对了路线,成功汇入大江。
在越发熵增而复杂的世界背景之下,看似可以人为操控目标的达成,实际上,这所要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
一切的成功都是幸运儿,而一切的模仿,能成功地也是幸运儿。
所谓幸运儿,也便是得天独厚,蝎子粑粑,独一份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热脸贴冷屁股呢,其实也不是,因为没有必然,也有偶然。
很多大器晚成的人,他们的事件告诉我们,寻找正确的路,然后去碰运气,成功地机会还是很大的。
而其实不成功者,最大的问题,便是选错了路。
这并非只是大方向上选错,而是细节上也处理的混乱不堪。
习惯和态度是决定大部分问题的关键,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要素。
从内在和外在运转中,习惯和态度起到决定作用。
行为本身便是因为欲求而起,而习惯与态度的不足,是欲求与动力不足,自然无法调动多少运转,从而让道路变得更加缓慢与曲折。
每个人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差距为一,可能再过几天,这个差距便是一百。
因为,熵增之下,不断细化,那么再小的差距也会被放大,因而,久而久之,很大的差距便形成了。
从而,习惯与态度不足的人,是很难成功地。
我见过那种很刁钻,精益求精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有一技之长,也在行业内取得一定成功,也看过态度习惯不好的人,甚至连去履行想法都做不到,甚至充满了抱怨,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之类的。
内在与外在运转,我们应该将态度与习惯当成是内在还是外在?其实,这应当是双重决定下的产物。
这背后,危机意识成了决定他们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