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读高中一定要了解的豆知识

01
校服文化
近年来,日本校服在海外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成为日本学生的一个主要象征性元素。

据考证,现在这种日本校服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最早是日本学习院(当时日本皇室及贵族的教育机构)采用了海军风格的制服,后来为了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提高作为学生的意识等,穿制服的做法在全日本广为普及。
除了在校期间穿着,日本高中生课后也喜欢穿着校服逛街。在日本,很多高中生还会因为对校服的喜好,而挑选志愿校。毕业时,代表著“想成为对方最重要的人”意思的第2颗钮扣,更是被高中生票选为最想得到的物品。

02
换鞋文化
日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着在教学区穿着拖鞋的习惯,上体育课时则会再更换为运动鞋,上下学的途中则会穿着制服小皮鞋。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不把灰尘穿进校园。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小心使用教学设施、维护教室整洁的同理心与团队合作精神。日本的学校卫生清扫一般靠学生负责,所以进出校园换鞋能尽可能保持校园整洁。

还有一种说法是“进门就脱鞋”是为了表示“众生平等”。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责任感和不攀比不虚荣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学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条。

03
社团文化
日本的社团活动被称为“教育的一环”,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的社团活动相比十分独特。无论是体育社团还是文化社团,都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性。尤其是体育社团非常注重前后辈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有礼的好习惯,还有人认为,初高中的社团活动对尊敬前辈,注重“和之精神”的日本企业文化也有着一定影响。

日本高中的社团丰富多彩,各种门类都有。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成立不了的。常见的有运动类(棒球、足球、篮球、高尔夫、乒乓球、剑道等)、文化艺术类(语言类、漫画、美术、吹奏部、太鼓、新闻部等)。有近八成的学校是每周只有一天没有社团活动,学生甚至会提早到学校参加早场练习。


初中生的社团参加比例为体育社团约70%,文化部约20%,体育社团的参加率占压倒性多数。但是一进入高中,体育社团的参加率就降低到略高于50%,文化社团的参加率则提高到了近25%。其原因之一应该是在于,高中的文化社团种类比初中更多,因此学生们可以有更多选择。而且也有人指出,上了高中以后,比起活动时间长、需要刻苦练习的体育社团,活动比较轻松的文化社团更受欢迎。
未参加任何社团的学生在初中不到10%,高中则为约20%,增加了2倍多,这也是一大特点。这些学生被称为“回家部”,据说近年来呈增加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注重个人意愿,不喜欢社团活动这类集体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
此外,体育社团中的剑道和柔道、文化社团中的花道和茶道等社团也是学习日本自古以来的武术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从具有丰富感性的十多岁时开始接触这些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也是效果颇佳。
04
前后辈关系
日本的前后辈文化背景据说是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讲的「五伦」提倡人应该遵守的五种道义:
而前后辈文化主要是沿袭 「长幼有序」的中心思想。其中重点不仅是需要尊敬年长者, 而年长者也需要关照年幼者, 这样才能维持两者间良好的关系。

日本是非常重视前后辈关系的国家,而且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会延续到工作。
在走廊上如果遇到前辈,要有礼貌的鞠躬打招呼也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些留日学生反馈,刚开始到日本的时候不太习惯和人鞠躬打招呼,而被其他人误以为是没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