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正在用“第二只耳朵”,帮1.2亿老人找回幸福感
这个小小的可穿戴设备,看上去无异于年轻人每天都在用的蓝牙耳机,事实上它却是一部可以解决老年人听力障碍的智能助听器,也被贴心地称为老年人的“第二只耳朵”。
根据天猫健康数据,去年双11预售开场仅一小时,助听器这一品类的预售金额同比增长了约1400%。“听力”这个曾被忽略的养老市场,一下子热了起来。科大讯飞作为同品类里的佼佼者,继双11拿下销冠后,又在今年618大促获京东和天猫双平台销冠。
在科大讯飞提供的消费者画像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20-50岁的购买者占比达78%,但84%的使用用户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这个数字投射出来的,是有听力问题的老人对配戴助听器的抗拒,年轻人才是敦促他们积极配戴的主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统计,我国老年听障群体的助听器配戴率极低,仅有5%。
不过这种现状有望被年轻人改善。在他们看来,就像近视了要戴眼镜,听力有问题也要戴助听器,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和他们戴蓝牙耳机没什么不同。而且很明显能感觉到,近两年来,一旦涉及健康领域,年轻人的消费意愿非常强,并会在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最好的。
有了这群乐意拥抱新事物的年轻人,他们用行动说服着身边的老人,“小毛病”“不要紧”“没有用”这些陈旧的观念,也正在因他们而改变。
1
一台小小的助听器
藏着1.2亿中国老人的幸福感
每个年轻人大概率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家里长辈讲电话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跟他们聊天时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量,“马冬梅”式的对话模式常常让人哭笑不得。这些现象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冷知识:听力障碍成全球第三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病因素,就是衰老。据统计,全球60岁以上的成年人约有2/3都会出现与年龄相关的听力减退。《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1.2亿老人正逐渐失去听力,65岁以上老人是听力障碍的主要群体。
不仅如此,长期患听力障碍的老人由于无法顺畅地沟通和社交,比正常老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要高5倍,有数据表明,老人听力每降低10个分贝,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率就会增加9个百分点。还有近1/3的听障老人身陷抑郁状态。
可见,听力问题已经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严重阻碍。近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相关研究称,助听器是改善听力损失的有效工具,尤其对听障重症人群,配戴助听器能够有助预防痴呆症。该研究还提供了一份数据,与不使用助听器的人相比,配戴3年助听器的人,大脑功能退化会减缓48%。
所有这些都在指向一个事实:1.2亿失去听力的老年人,迫切需要一部助听器,来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
# 02
科大讯飞用“第二只耳朵”
站上国产替代风口
助听器选进口还是国产,这让消费者陷入两难。过去很多年里,国外进口品牌长期垄断着90%的市场。即便有几家国产助听器公司,也都是靠高价购买国外的芯片方案,做低端的OEM贴牌,根本谈不上研发,品质上自然也无法与进口品牌抗衡。这种境况跟苹果手机很像,国外进口品牌的助听器在中国完成组装生产,并没有在中国设立相关研发部门和关键元器件的供应链。
再看消费端,大几千甚至动辄上万元高价的进口助听器将大多数有听力障碍的老人拒之门外,也是我国助听器佩戴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环境下,谁能自研芯片与算法,用国产价格做到进口配置,谁就能实现弯道超车,站上国产替代风口。从近两次购物节大促的数据不难看出,科大讯飞自研的“第二只耳朵”率先在这个细分品类里占领用户心智。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根据天猫数据,购买科大讯飞助听器的资深中产人群占比28%,远高于行业购买人群。
为什么他们更青睐科大讯飞?
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深耕这个领域已经24年,占国内语音技术市场份额的68.7%。自2012年,全球首个中文语音识别系统上市后,讯飞陆续发布了智能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等明星AI产品,并这些年里,品牌逐渐聚集起一批消费能力强的忠实用户。
就这样,科大讯飞在助听器这个新赛道上实现了厚积薄发。
# 03
千元助听器
科大讯飞凭什么拿下销冠
然而,一台智能助听器的市场售价要两千多块,对比其他国产品牌,科大讯飞的产品并不便宜。那么,凭什么它能荣登销冠宝座,我们还是要从产品本身出发去寻找答案。
助听器,就是要让有听障问题的人听得见、听得清,听障问题越严重就越是需要。世卫组织听力报告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听力阈值达到 20 dB(分贝)或更高,就称其患有听力损失。保守测算,未来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中、重度甚至是极重度的听障患者。但一般国产助听器像左点、未来客,其满档声增益只有30几dB,无法满足中度重度听力患者的需求。
2023年讯飞智能助听器推出了专为中重度听损人群定制的尊享版,将满档声增益提高到40dB,即使中重度听损也能听清,这也是目前增益最高的耳内式助听器。配合讯飞自研AiScene场景识别系统,能够根据配戴者是在菜市场还是公交车,是逛公园还是跳广场舞,针对环境调节降噪。
第二个会遇到的大问题就是验配。配眼镜需要验光,配戴助听器,也同样需要验配。一般来说,这项工作需要交由专业的验配师去做。可现实是,我国各级助听器验配师持证人员仅万人左右,想要覆盖到所有听障人群根本不可能。
所以,讯飞智能助听器自研算法,可以支持专业医疗验配。老人只需要下载APP,根据提示操作,助听器会采集左右耳各六个频点数据,然后自动生成定制化的听损补偿方案,并一键无线写入耳机内存,完成验配,整个过程只要5分钟。
APP线上验配,颠覆了线下机构验配的传统模式,已经成了智能助听器的主流,对那些远离老人在一二线打拼的年轻人,和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来说,都极其友好,老人省去了麻烦,孩子也不用操心。
如果说以上这些解决的是听障人群的显性痛点,那么在他们身上还有难以启齿的隐性需求。戴上一眼就能认出是助听器的助听器会让很多老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好像他们一戴上助听器,就会和“残疾”挂钩,会被别人“另眼相看”。
考验品牌人文关怀的时候到了。讯飞在细节处打磨,以蓝牙耳机为原型,采用当下最流行的TWS耳机造型,使用上也和普通耳机一样,佩戴自动开机,入仓自动关机。除此之外,蓝牙5.0通话助听二合一,是助听器也是蓝牙耳机,接打电话,追剧听歌,都不是问题。
可以说,科大讯飞打破了过去贴牌生产的老路子,真正自研我们自己的助听器,在硬件和嵌入式软件双双拿到专利号。价值上对标进口品牌,价格上瞄准国产品牌,讯飞做到了让国人不用再为国外高品牌溢价买单,用10%的价格就能享受到万元级别助听器90%以上的功能。
结语
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2050年前后,老年人数将达到4.87亿峰值,听障患者人数激增。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的助听器市场。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助听器5%的使用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30%的渗透率还有很大差距。
尽管助听器的科普和推广使用,仍然任重道远,但在做产品的这条路上,企业每向前一步,就等于多做一次用户教育。科大讯飞“万元平替”问世后,已然凭一己之力抬升了助听器国产品牌市场,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养老方向上的更多可能性。
“用人工智能服务健康中国,让更多的人享受智慧养老”是科大讯飞的目标,这一次,科技向善不再仅限于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