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医粉”与中医黑(二)<转发>
“现代医学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这种说法属于“正治正确”,技术发展当然是已知的扩张,然而生命的未知,仍然很多。
不说生命未知,疾病的病因也有不少是难以确定的,所以对症治疗,仍然是“科学”的。中西医概莫能外,但各有所长。比如疫苗、抗生素、维生素,外科产科急救,乃至整个社会的防疫合作技术,是现代医学的成就。但并不能就此全面否定中医的作用。
反对中医者的观点,突出表现为医理以及药理的解释一概否定。中西医之争,很大程度上是对科学的误解,以及文化中医造成的误解。
比如说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经脉脏腑之类的概念,成为“假说”,需要“证实”。中医学者中大部分人的观点是,推给“未知领域”,“超科学”,坐实了中医似乎根本不依据“已知”,自己都觉得解释不了,正好被抓住猛批。这真是送菜。
具体的例子,就是“经络”是否“存在”的陈年口水。存在与感知,一而二,二而一。核心是信息表现。存在但无表现无信息不被感知,是不可能的。因此结构并不是第一性的,第一性是感知信息,是功能问题,但并不是说结构不重要,而是说,并没有所谓未知并且不能发现的结构,被古代“神仙”发现了。经络理论,因发知受,因知觉所见而图设营制,是古人明文,并非发现,而是设定,定义,基于已知,包括古代的解剖学、生理学,加上术数天六地五到天六地六的凑数结果,没有任何的结构未知可言。
未知,是生命功能的未知,黑箱理论的输入、输出信息的中间信息处理过程。
在中医的理论中,从未有过“经络是未知结构”的判断,统统都是已知。诸如“决死生、处虚实、调百病”,不仅反映生理病理,是气血通道即循环系统,更是能应激的神经系统。
实际通道和载体不是核心问题,生命机制核心在于信息处理,包括遗传与变异,都是信息处理机制,不在于载体或者通道。就好比植物人有着“随神往来”,但没有“并精出入”“所以任物”,不是通道或载体的问题,是信息处理机制。严格说,经络定义自身表达的是全体的生命功能,因此,诸如“内部结构”观念的出现,是非常神奇的文化扭曲现象。中医自身愚蠢,歪曲宣传,怪不得别人抓住痛扁,活该。
中医经典早已否定玄虚化的“不可见”或者“内证”的神奇经络概念。这里有部分歧义,即治疗机制,不是所谓“内证”机制。也即是未知机制或功能,不证明存在未知“结构”或物理不可见结构。
所以“经络科研”,貌似还在找什么结构或“实质”,实际早已脱离了“实质”问题。比如信息通道、载体、递质,或者桥粒突触、连丝之类的随机出现的链接方式,传递物质与信息,或者说“经脉堵塞”,已不存在实质问题,而是生命机制的研究,最终不会有什么新结构,既能解释循环系统,又能解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经络实质研究”早已名存实亡,改名“机制研究”可能更符合实际。
科学的局限性,绝对不成为狡辩“利用未知实现治疗技术”的借口。中医理论,一切都建立在已知的实践实证上,无论是“尝百草”找食物,还是因此鉴别出有寒热偏性(七十毒)不宜作为食物长期食用的植物,可以用作药物,根本不是取象比类的结果。
包括阴阳,四时寒热而已,无论是扁鹊还是医和还是张仲景。除了黄帝医经瞎扯“阴阳为纲”泛滥用于奇偶、左右、表里等失败理论,阴阳明确对应寒热,如扁鹊经方本草石寒温致水火之剂为寒热祛邪法,强调体温问题,医和六气的阴阳同样是寒热,而非什么莫名其妙的纲领。
五行理论不过是汉武经学拔高五材等同于的伦理五常的垃圾理论,扁鹊医学没有这一套。问题在于,文史医学界,大部分井底之蛙,直接无视刘歆、班固说的“五行者五常之形气……其法亦起五德终始”,五行理论源于始皇时期的五德终始只论相克,西汉逐渐有相生,是因为阴阳与五行的结合,把四时春夏秋冬的依次有序,描述为“相生”的因果关系,不符合因果“三要素”。所以当下的中医理论,还在五行理论是中医基础的幻觉之中。
“未知”早已不成为蠢中医狡辩的借口。黑箱的信息处理过程机制未知,并不意味着存在“未知结构”,不自觉偷换概念,是文化中医的拿手好戏,就好比阴阳既是寒热,又是表里,又是虚实、男女、左右、奇偶、有汗无汗,这种理论不能自查自纠,只能成为笑话。
阴阳、五行、经脉、脏腑,早已成为理论分类史上的过时理论,牵强附会,掩盖本草历史并不需要这些冗余理论。至于外治法针刺,百家争鸣,根本没有理论“标准化”的可能。刺激应急的可实现、多途径,理论上并没有唯一性,当然阴阳经脉脏腑,谁爱用谁继续用。
寒热表里,代谢途径而已,与经脉、六经、三阴三阳,六腑五脏,没有丝毫对应关系。强行把系统合作,分解为局部结构的功能,这种理论也是秀逗。
阻止中医现代化的,恰恰是歪曲历史,文胜质的文化中医,而不是科学或现代医学。黑中医黑的最厉害的,不是中医黑,而是幻觉中的中医理论家以及中医粉自身,当下正在用这些文胜质的“阴阳五行”去欺骗小学生。
原文作者:忆忘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10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