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到申论大作文(9)学生与职场人的分界,输入与输出

众所周知,我国法定成年年龄是18周岁。但实际上小部分人成年年龄是16乃至15周岁,大部分人是22周岁左右——这和进入职场的时间有关。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工作,开始赚钱养活自己了,这才算在心理上也「成年」了(研究生严格上来说也算一份职业)。
学生和职场人有本质的区别,大部分人都是在毕业后一点一点认识到的,但也有更简单接触两者「分界」的方法,那就是「申论大作文」——之前写得文章,都以「输入」为主;而「申论大作文」之后写得文章,则是以「输出」为主。
高考作文和申论大作文的区别可以从「学生」和「职场人」的角度来解释。「学生」的文章偏「输入」,喜欢模仿他人的优秀问题,喜欢展示文采;而「职场人」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
「公务员」对应的职场就是「体制」,而很多小伙伴都觉得「体制内文章」呆板无趣、官话十足,连带着对申论大作文也有厌烦感。
这种心态西瓜非常理解,毕竟人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但既然选择了公考,就要明白「公文」为什么会这样写。
「学生」和「职场人」的本质区别,是「输入」与「产出」的区别,对应的文章也是。
在「学生」阶段,各位小伙伴其实一直在「输入」。父母给予你家庭的温暖和物质的支持,在18~22年的时间里,你一直在花钱,然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一阶段对应的文章,往往表现出「稚嫩但有生机」。例如高考作文不需要考生写得格式多么严谨、思想多么有深度——只要有文采,其他方面差点也能得高分。
但到了「职场人」或者大四即将进入职场的阶段,就必须考虑「产出」的事了。在大学毕业后,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挣钱养活自己(二十大报告重点: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目光再长远一点还要考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产出」。
而这一阶段对应的文章的「产出」突出表现为「实用精炼,注重干货」——基本不会把「有文采」放在太重要的位置(除非是作家),而是首先要符合所从事行业的要求。
「申论大作文」就是广义上的「体制内文章」,而且是难度较高的类型,非常适合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中。
为什么「申论大作文」的难度较高?因为它需要提出自己的论点,并且在不开卷的前提下快速写出一篇完整的论证,这个难度至少比体制内80%的公文难写多了。
西瓜在此也想跟大家说两句话:一是公考「参与就有提升」,哪怕是纯粹的裸考,能够体会下现场的气氛,感受行测「时间紧张」和申论「手指磨得疼」也很有意义的;二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觉得自己的申论大作文写得多么烂,因为现实中绝大部分的公文都是应付公事。
在体制内的确有「笔杆子」能把文章写得妙笔生花,既紧扣中央最新政策又贴合实际,格式严谨但文风却活泼生动,「列数据」和「排比句」众多且不生硬……但这种情况只是少数。
大部分体制内的文章,基本就是把前几年的拿过来改改,或者网上搜一下兄弟单位的外宣文章抄一抄,甚至连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逻辑都不是自己的。
和申论大作文不同的是,「体制内文章」大部分不需要论证,哪怕真的需要论证一个具体观点,还可以从上级单位、兄弟单位等现成例子「借鉴」一下,实在不行还可以「领导说什么自己就写什么」,突出一个「抄一抄,应付下」。
「申论大作文」的「输出」特性非常明显,因此文采好的小伙伴要压抑住自己想展示文采的欲望,喜欢举例子的小伙伴尽量把例子举的简练些——因为这两种写法都偏向「输入」,而我们应当在「输出」上多下功夫。
一篇申论大作文最好能让阅卷人看到你「输出」的过程,从开头「开门见山」提出核心论点,到分段论述,再到结尾干净有力+升华,尽量做到「每个部分都是自己的,都是要展示的能力」。
总结:
如果实在不知道「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那可以尝试调整心态,先不要考虑文体,而是想办法「输出」。
各位小伙伴可以假设自己面对一群普通人,并提出符合申论大作文真题要求的观点,想办法说服这群人——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度「展示文采」或者「举例子」了。
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写出1500~2000字左右的内容,然后去掉口语化和不规范的地方,再套进申论大作文的格式,从而形成一篇以「输出」为主的文章了。照此方法多练几次,就可以掌握大作文写作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