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PART III:写给自己的松下Technics AZ80搭配指南
目前AZ80在国内是属于断货的一个状态,大家可以自己去J D看看评论,是不是挺难抢的,而且断货的局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光是国内,其他地区也是断货,口碑太好没办法。 AZ80这耳机,我持百分之一百的推荐态度,其实在之前的评测里,我对AZ80的评论是有些保守的,原因很简单,要是大吹特吹,就会有人跳出来说我怎么怎么样,当立场先行的时候,想改变就没用了,所以我也不会争论。 AZ80极有可能会维持这个热度到来年,也就是说如果今年你见到有现货能买的的话,就买吧,别等什么双十一了,不存在的。。。目前不光是国内断货,日本也是断货的一个状态,毕竟真无线卖到要预约才能购买的,也就AZ80这么一个了。 在音质层面上,AZ80的音质虽然比起Mystique来说,分析力要略差一丢丢(Mystique是2铁1圈的混合结构),两端的延展性也是Mystique要强一些,会听着更加的张扬,但是AZ80的佩戴感更好,功能更加的丰富,并且还带优秀的主动降噪,这就够了。 至于3设备连接,极为优秀的通话效果与非常值得称道的APP功能,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单元 AZ80用的是10MM的单元,无悬边设计,如果你接触过TZ700那我相信会有似曾相识的感受,没错,大概率AZ80的单元和TZ700是同一颗,只是内部没有填充磁性流体而已,所以声音的微动态要差一些,但是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也是技术下放的一种,要知道TZ700可是要9K港币的有线耳机(国内没行货),而且哪怕高达9K的价格,依然有许多人对TZ700趋之若鹜,这其中就有我,而AZ80才2K价位,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就像一个真无线里面塞进了IE900或者榭兰图的单元,然后价格还要更加便宜,什么概念)。 真无线发展也有好几年了,其实本质一直没变,无非就是功能性,外形与音质三条路同步走,而AZ80我认为是同时拥有了这三点的一款旗舰真无线耳机。 降噪 AZ80的降噪我很难量化,但是在对比过索尼WF1000XM5之后,我认为AZ80和WF1000XM5的降噪水准是在同一个水平线的,两者都在降噪和耳压之间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多说一句题外话,其实在AZ80之前,我使用降噪耳机是会把降噪关闭的,没辙,大量的主动降噪功能做的其实并不好,比如开启后会影响音质的表现,让声音变得沉闷了,还有开启主动降噪之后,会有点晕晕的负面效应,所以我一直以来都不打开主动降噪功能,而AZ80没啥问题。
佩戴感 这一代的AZ80佩戴感比起之前的AZ60要好了不是一点,使用了一种称之为Concha Fit的新设计,贴合度与舒适性俱佳,我可以使用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舒适度上的烦恼,比起天鹅无线和Mystique,BO和BW来说,佩戴上都要更为舒适。 有没有必要为了喜欢的蓝牙耳机配备播放器?我的答案是没什么大的必要,毫无疑问AK这种播放器的蓝牙水平确实不错,但是使用体验太一般(不支持APP也是比较麻烦的),既然用了真无线本就是奔着简单便捷去的,说白了就是在尽可能简单的使用方式前提之下,实现最好的音质表现,所以我会更加推荐用手机去连接各种真无线耳机。 手机优先选LG或者索尼的手机(听音乐的前提之下),其次iPhone。 当你看惯播放器的价格之后,再去看手机,我觉得应该是会觉得挺便宜的,整个LG的YLJ手机,带3.5MM耳机口,还能插TF卡,还能上网,只要几百块,不比一些几百块的播放器要更香?索尼也有不少这种产品,就是续航差了点,指纹烂了点,其他还行,主要好看,YLJ的X5II代只要千把块,挺好的。 在之前我说过,千元以内的有线耳机,可能在听音乐这方面,意义不是特别大了,毕竟真无线在使用便捷度和接受度上对传统有线耳机是一个彻底碾压的态势(当然如果你打游戏,还是有价值的)。当然了,如果是玩家,那可能还是会去看看有线,毕竟大量有线耳机可以换线玩,搭配不同的小尾巴,播放器,出来的声音也有差异,说白了就是有折腾的乐趣。 现在我可能要把价格调整一下,也就是2K以内的有线耳机,可能在AZ80面前都不一定能讨到什么便宜,AZ80真正的实现了真无线耳机对同级别有线耳机的超越,就是这么的夸张。
真无线耳机因为不需要连接线,也不需要播放器,所以可折腾的空间不是特别大,不过还是有那么一点折腾的乐趣,主要就是耳套和手机,耳套决定佩戴感,手机决定音频发射端。下面说说不同耳套的搭配。 Pentaconn COREIE 黄铜:分析力高,声音的高频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能听得更加的分明细致,似乎听着更加的深邃了,优秀的低频质感我听下来的感觉是依然在线,是区别最大的一个耳套,我自己用M号,问题不大。AZ80对耳套的适配性很好,可以多试试不同的耳套。
原配:原配耳套其实不差,只是玩嘛,自然要折腾一下,原配耳套的话,不妨运行一下APP里面的耳套检测功能,如果你不折腾的话,我认为原装耳套绝对够用,并且好用。
AZLA MAX:佩戴感很好的耳套,层次感的表达也很到位,但是似乎声音的密度略微有些不太足,有那么一点点的“空”,声音的中心有一些略微靠上,不够深层,人声的位置略有一点点远,不过空灵感表现的不错。对于喜欢听器乐的朋友来说,可以拥有,但是如果喜欢低频的话就不是很推荐。
Comply 海绵:海绵其实不错哦,声音具备很强的包裹感与厚度,只是亮丽度要差点意思,但是如果你对低频有要求,喜欢饱满的声底,口型大一点的人声,那么海绵套我觉得是OK的,而且隔音真的很好,型号是Comply T-200,注意海绵套是消耗品,使用3-6个月就要更换了。
Spinfit W1:这个耳套也不便宜,由于转动设计的关系,所以有一种容易滑落的佩戴感,但是材料本身似乎又有那么点粘性,挺奇怪的,声音上来说W1具备了一种独特的开阔性,拥有更佳Q弹的低频与活力,挺有意思的。
Acoustune AEX70:好软好软,应该是目前最柔软的耳套了,佩戴感真是没话说,声音在细腻度上比起其他几款耳套都要更好,但是就不是那么的棱角分明,另外孔有些大,所以使用的时候需要适当注意。
总结一下就是,我会比较推荐T200海绵套或者Coreie黄铜套去进行搭配,比较好玩。 最后再多扯几句,决定音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LDAC吗,曲线吗,参数吗,这些其实都是虚的,不能说完全没价值,至少价值不大。并且得注意一点,有没有与好不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玩HIFI千万不要被参数给裹挟了,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这话没毛病,但是千万不要看着有了,就觉得一定就强,以我接触的蓝牙耳机来说,真的没卵用,还有人说,既然AZ80这么强,我用LDAC不就是强上加强,这话也没错,但前提是你用LG的手机,你如果拿个小米,那么这话我觉得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千言万语汇总成一句话,多尝试,多听(不同的耳机+不同的音乐类型),多搭配,才能温故而知新。 这就好比一部电影,我认为不喜欢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每个人的审美观都各不相同,更多的是需要与自己的内心建立共鸣。许多高评分的电影我就看不来,因为表达方式不符合我的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自身的价值。举个例子,有很多朋友会追捧的《飞跃疯人院》我就不是特别的喜欢,甚至看不进去,反观《与狼共舞》这种4小时的电影我能看好多遍。 然而,耳机和电影不同,电影观赏的门槛较低,你只需要花些时间来观看,而且经常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评分,还有各种奖项的评审会,相对可以获得一个更加客观的评论。而对于耳机来说,没有这些明确的定量标准,评价往往只是个别热衷者的主观看法。好与不好不能得到客观的量化体现。 因此,一旦我理解了这一点,我就不再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者说在耳机方面,我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我只会追求我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