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女人就是创作力?小个子毕加索世纪末的“大作为”

2020-10-28 12:32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或许连他本人也未经精细地计算过自己有多少“红颜知己”,就如同艺术家本人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创作的杰作的具体数字。

这一切“精致的混乱”,就像他(冗长)的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狄·拉·圣地西玛·特里尼达·路易斯·毕加索

(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一样,让人“难忘”。这一切的总结,不过只是3个字的总结——【毕加索】。

早在2019年4月,为了出1期关于毕加索的视频,我曾囫囵吞枣地看了不少关于他的资料。

如果以现代的世俗角度来看,毕加索一生都在“寻花问柳”,光是传记中记录名字的女性就近20人,非婚生子女乌泱泱一堆人。不过,一旦被冠以“艺术家”之名,毕加索的这些风流往事,似乎就成为了“一种艺术”。

毕加索的情史中,很值得笔墨的肯定是他与金发少女玛丽-德丽莎的命运牵扯,1927年初,时年47岁的已婚男士毕加索,邂逅了时年17岁的德丽莎,纵使两人相差30岁,这段“老牛吃嫩草”的“传奇”似乎佐证了毕加索是个“萝-莉-控”

玛丽-德丽莎不仅让毕加索获得了新生——毕加索曾说“在这个世界上,与德丽莎的相遇才是他生命的真正开始”,却也让自己丧失了升入天堂的机会——1977年10月,在毕加索去世4年后,这位丧失了精神寄托的“缪斯女神”,选择了自杀。

注:根据基督教中的说法,自杀之人的灵魂无法升入天堂

我不知道【奥利维耶•维德迈尔•毕加索】是怎样看待自己母亲以及自己母亲的母亲与毕加索的关系,在他所著的这本《毕加索:伟大而隐秘的一生》中,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私货”。或许,作为一部公开出版物,纵使奥利维耶对外公毕加索的感情复杂,言辞也必须十分克制。

与他的代表作一样,毕加索是个极为复杂又极为简单的人。这种简单,意识着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艺术家,人性有公允的善或恶,他都有;而提及复杂,就涉嫌如何“客观”解读一个人的一生,他不同时期的遭遇,对他(all)的塑造,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与其他常见的艺术家传记以时间为主线不同,《毕加索:伟大而隐秘的一生》全书分为6各部分来“还原”了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毕加索与女性、毕加索与政治、毕加索与家庭、毕加索与金钱、毕加索与死亡、毕加索与永恒

为什么【毕加索与女性】列为开篇,我想,正式因为毕加索与女性的关系(亲情、爱情、友情甚至色-情),才缔造出了无数艺术珍品,随着名望日隆,极速增长的社会地位与金钱数量也将影响他的“政治主张”、家庭关系、金钱理念、生死观,以及所谓的永恒。

该书的部分内容与其他材料的说法有出入,考虑《毕加索:伟大而隐秘的一生》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下文中的内容基于此书。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马拉加,老爹是一位美术教师兼马拉加美术馆馆员。毕加索的绘画天赋或许就是来自基因传承。有趣的是,毕加索的父亲当时41岁,母亲26岁——这种搭配组合应该影响了毕加索。

毕加索的家庭条件并不差,考虑到他很早就展现出了自己的绘画天赋,11岁时的素描作品就已堪称“人体打印机”,16岁开始参加美展,并考取当时一流的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毕加索后续的成长轨迹应该比较传统。

但叛逆期的少年总是会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满向往,在“坏朋友”的引领下,毕加索各种“寻欢作乐”,直到23岁独自搬到巴黎,才开始因异国他乡、生活拮据而体会人情冷暖,然而,数次情感不顺加上养成的风流习性,让毕加索的心性多少起了变化。

女性对于毕加索而言,越发成为肉体的慰藉和灵感的获取地,与薛定谔相似,他从青春女性那里获得创意的滋养,等对方不再能提供“新意”,猎手毕加索就会寻找新的目标。或许,毕加索在某个时期是深爱【一个人】,但绝不会在一生【只爱一个人】——呵,只爱陌生人

如果说毕加索的忠诚与不忠,起源于早年与莺莺燕燕的始乱终弃;那么,他独一无二的自大,其底核就是内心的脆弱。

书中曾提到——

他的小妹妹孔奇塔因患白喉而在8岁时夭折,年仅13岁的毕加索向天空祈祷:他愿意用自己画画的天赋和成为画家的机会换取小孔奇塔的痊愈。然而,上帝并没有听取小毕加索的祈祷。

年少亲历死亡降临,想来毕加索很早就意识到了【脆弱】,填补脆弱的方法有很多,于情感上,就是通过各种“占有”来啊填补成就感;让自己身边有年纪更小的女性,来满足自己的被崇拜欲和被保护感(最后一任妻子比他小45岁);以及,在艺术展现上的各种标新立异。

还记得毕加索那句经典的自负吗?

毕加索说:“当我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我就能像拉斐尔这样作画了,但是我用了整整一生,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一样画画。”

毕加索的画作风格曾有什么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等——自1905 年开始,他的画风几乎每年都在变,从表面上看有向古典艺术回归的趋势,但从色彩、构图、造型上的尝试看,已经在为他后来的重大突破做足了各种铺垫。

所有的转折和突破,都发端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这也是立体主义起步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之后,毕加索的画作风格越发独成一派,如果说 我所理解的立体主义,就是4个字,解构、重构。

那么,毕加索的画作就几乎是在“解构自己的思想”、“重构自己的生活”

毕加索恐惧死亡,但“习惯性”的“处处留情”已经让他子孙满堂,从某个角度看,已经做到了“传承的永恒”,但作为“辣手摧花”的高手,那些为之点亮灵感、留下子嗣的女性结局都挺悲惨:有的穷困潦倒;有的孤独终老;有的看破红尘、皈依宗教;有的不堪痛苦,无奈自杀;有的则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孩子。

玛丽-德蕾莎眼中的毕加索是个“神圣的魔鬼”,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一生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的毕加索无疑既令人赞叹,又令人恐惧!

作为一个身高还不足170cm的小个子,毕加索让世界大吃一惊,不仅把世界翻了个身,而且,还赋予了它新的眼睛。他一生的追寻、恐惧、遗憾以及笃定,以及时而喷薄而出的愤怒,时刻提醒着我,他也不过是个凡人——其实,谁又不是呢?

或许《毕加索:伟大而隐秘的一生》并不能算传记,而像是小说。比起那些只记录名人高光时刻的【成就录】,这本高清彩色印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伟大也不神秘”的男人,与所有天才一样——

他的光芒背后,也有影子。取决于你看,或者不看。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下面的4个传送门查看更多哟:    

【1】【圣痕故事】收藏夹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2】崩坏3圣痕故事全纪录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坏3圣痕故事(有声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4】杂文集合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づ ̄3 ̄)づ╭❤~


女人就是创作力?小个子毕加索世纪末的“大作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