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100》017:为君之道

建极绥猷,这几个字,曾经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俯瞰着这个国家。曾经,它也随同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消失在历史中。1915年岁末,袁世凯拿下了清朝乾隆年间悬挂的匾联,从此,它们就不见了踪迹。
苑洪琪,太和殿匾联修复总指挥。“当时恢复这个匾的时候,一点资料都没有,我们就凭着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是1900年一个外国记者拍的。照片上,太和殿大匾的位置,我们跟实际的位置进行了对照,设计出来的这个尺寸。”
照片上,匾额的字迹仍然清晰,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yù qiú jué níng)。注释:上承天命的皇帝,应做九州万民的榜样,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怎么能不恭敬呢?上天帮助同心同德的人,愿永远保佑天下太平。
极,是屋脊正中的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的意思;猷,为道,为法则。建极绥猷,是说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都有神圣的使命,他应当中正地治理国家,顺应大道。
苑洪琪:“当年,皇帝在这块匾下面,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他都要考虑到自己的责任。匾联上的这些警句,对他是一种约束。想着自己统治天下,行使权力的这些责任和义务。”这幅楹联告诫皇帝:皇权受命于天,祖宗创业艰难,守业的君主须敬天爱民,执政公允,永保四海太平,九州澄清。
西方的宫殿,雕刻具体的人物形象,人物也成为建筑的装饰。而在中国,悬挂的是书法。抽象的文字,宣示着观念、诺言、祝愿、目标。2002年,故宫博物院上百人协作,依据1900年的照片,历时一年,复制了这套匾联。建极绥猷,时刻劝诫着君王,要保有这样的治国理想。
苑洪琪:“尤其是我们作为宫廷历史研究者,就更应该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恢复历史,让人们知道历史所发生的一切,这是我们的责任。”每年冬至,太阳照在北半球的角度,是一年中最低的一天。这一天,阳光照进太和殿深处,照亮“建极绥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