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成——止烧二三事

很久没发作品了,原因挺多,一方面是自己确实懒了些,再就是,最近打的板子不少,但性能上,基本没超出预期,没啥惊喜,缺乏动力,而单单测评说板子,我的水平有限,意义不大,自己更感兴趣的还是借着说板子的机会,跟大家叨叨点跟乒乓有关的“闲言碎语”。
那这次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最近搞了几块所谓的“特制”、“手板”,有心情上的愉悦,有对市场的一点点失望,但更多的,还是感慨!不管你是玩器材,还是打球,想要玩的好,好像都脱离不了圈层,避免不了人情世故吧?不方便深入展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你说你老去一家店买东西,和老板处成朋友了,那有好拍子,好胶皮的,他能不先给你留着么?当然,我也不反对,有些朋友四处撒网,货比三家的行为,毕竟,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在你省钱的同时,有没有对品质的担忧?有没有选货比对的行为成本呢?当然,两种选择没有孰对孰错,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具体的得失,还得您自己去考量。
第二点,我挺喜欢文字这种古老而又慢节奏的表达方式,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对作者还是读者来说,这种方式能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所以,综上所述,这次算是我一个小小的尝试吧!
好了,家长里短说了不少,回归正题,讲讲我和安志成的故事吧!
银河“曹县队”的内置,之前崔贤荷、边松景、鲜于成我都打了,说实话,感觉有点软了,不是很满意,然后就想,安志成官标是最硬的,应该差不多能和我的需求搭上了吧,那先做做功课,了解一下这个板子吧,先看看周围球友有没有用这个的,无奈,我这18线小县城实在是找不到,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实体店老板也没有进这个的,木得参考,得嘞您内,去网上搜搜吧,资料也比较少,除了马克聊乒乓对它十分推崇,别的器材商、用过的球友的大多数反馈是,板子较硬,手感不好,好吧,那换个目标,魏世皓?结果,搞来之后,依旧有些失望,心想,不行再等等看?不过内心,还是有些许不甘心的。某天晚上,有点失眠,打开小黄鱼,从上面闲逛起来,情不自禁,又搜起了安志成这块板子,哎?有惊喜!成色全新,原主人退坑出,价格合适,得了,入吧,不然,估计自己总也不会死心。到手一打,还真不错,小力量纯木手感,发力后底劲上乘,旋转充沛,应该说,是我近期打过板子里最满意的了,最主要的,符合我目前的一个需求和水平。缺点么,这板子普遍重量偏轻,重的难找,所以发到一定力量后还是感觉有点跟不上,再就是喜欢放大感的朋友就别考虑了,没有板子的正手能做出968的那种澎湃感来。当然,这个板子有它的优势,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了。
上面的经历,我想,可能也是很多球友买板的一个缩影吧,买前患得患失,等待充满幻想,开打了就几家欢喜几家愁了。我想说的,一个是,因为每个人的打法、能力、出发点等等的不一致,别人的观点、测评永远只能是适当参考,你能不能打,好不好打,真的只有你打了才知道。另一个,买前可以多方考量,一旦决定,果断入手,不然只能是庸人自扰。
最后,还是聊聊止烧这件事吧。对我这种喜欢尝试不同拍子的人来说,我觉得他是个动态的词,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我是阶段性止烧。烧拍我觉得大概是有三个阶段的,一开始是做加法,见猎心喜,看见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第二阶段是做减法,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样的拍子,自我感觉现在应该处在两者之间。所以献丑给大家打个样,仅供您参考。对我来说,我喜欢进攻,相持不错,所以我选拍子,第一看中的是底劲,然后是拍子的弧线和容错,因此,拍子的结构、纤维,也会去看,但有一些别的参数,我更为看重,比如厚度要在5.8-6.2左右,太薄了容易缺底劲,太厚了容易不通透,重量最好在92—95,这个主要也是在底劲和转换之间的一个平衡和妥协,当然,老码和一些一些重心偏拍头的拍子可以适当放宽些。品牌方面,因为现在配胶基本至少一面国产高密,所以国产品牌还是多考虑一些的。 嗯,那第三阶段,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学习杨磊老师的一些文章,也可以畅想一下,“吧商卖的是假拍” 前辈提出的,烧拍的尽头是自己定制。哈哈,是不是有点禅宗三境界的感觉了。。
这次啰啰嗦嗦说了不少,最后的最后,还是提前预祝朝鲜乒乓球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吧,因为他们敢打敢拼的球风,真的是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