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博上岸,应届毕业生1至12月应该做这些事!
嗨~大家好。
23考博逐渐落幕,24考博即将登台,都说越早准备,考博上岸率就越高。
那么,作为24届硕士毕业生,我该如何准备,考博才能顺利上岸?
为此,小编为准备考24年博士的应届毕业生们,准备了一份超详细的考博准备规划书。
为了让准备考博的您更好地理解,我按照1至12月每个月的时间安排,给出了具体的考博准备建议。
1月:
①知晓考博流程、了解考博报考要求、报考提交材料、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制定个人备考时间表。
考博流程一般为:确定报考院校与专业→查看往年报考招生简章与导师信息→准备套磁信提前联系导师→准备报考提交的各种证明材料(如:专家推荐信、英语成绩单、毕业证、身份证、攻博计划书、个人自述、论文发表证明...)→院校公布招生简章→提交材料开始报名→材料审核通过→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或笔试+复试→公示录取结果→入学。
考博报名时间一般为下半年的10月至12月份,考试时间一般为来年的3月份,根据每个时间结点,制定详细的个人备考时间表,让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才能准备的更充分。
②审视自己所学的学科,梳理学科知识结构、科研思路等,建立系统的学科框架。
例如:大家可以采用“神奇三问”或5W1H的思考方式,来系统梳理、搭建学科框架。
2月:
①学习考试大纲和题型,熟悉考试形式和答题技巧。
硕士应届毕业生考博一般为两种形式: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
虽然申请考核制中部分院校规定,只要考生符合申请条件,不需要笔试就能直接进面。
但是,越来越多申请考核制院校,在复试时依旧会举行笔试+面试。
因此,不管哪种考博方式,考生都需要准备英语与专业课的学习。
②开始建立自己的科研文献库,阅读和积累相关论文和著作。
着重阅读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经典文献、著作与报考导师的论文。
3月-4月:
①开始系统备考,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备考计划。
每天坚持听说读写英语多久?学习专业课书籍多久?每天检验学习成果还是每周检验复查?
②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科研思路,加强科研技能的训练,如科研认识、题目解析、学术论文写作、专题研究等;
打好科研底子,培养科研兴趣,增加科研经验,强化学术论文写作等,都是你考博、申博时的加分项!
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读博的本质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读研期间就应该要多学习、多积累、多思考、多动手、多验证,厚积才能薄发,优秀的学生,哪个导师不爱?
5月-6月:
① 开始模拟考试,检验备考成果,加强对错题的反省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考水平。
有同学会认为,这么早就开始模拟考试是不是太早了?
当然不会,尽早开始模拟考试,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不断的、反复的联系加强记忆与理解能力,有助于避免自己重复出现错误。
此外,早点开始模拟考试,能帮助自己查漏补缺,完成多轮复习,保障考试成绩稳步提升!
②与导师或者老师沟通,了解备考情况和科研进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方向和科研思路。
考生在第一次写套磁信后,以后应该每月至少要跟导师联系一次,汇报自己的学习备考情况,咨询导师备考的一些相关事宜,有利于导师加强对自己的印象、产生好感,并可能会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当然,过频繁的联系则没有必要!
7月-8月:
①开始着手撰写考博论文,深入探讨所选论文的研究框架、方法和思路。
这里的考博论文,一般指攻博计划书。
内容包括:计划书摘要、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
②多次修改和完善论文,同时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获得更多反馈和建议。
由于考生学术科研能力还不够成熟,此时考试要想写出一份好的研究计划书,反复的探讨与修改,就很有必要。
9月-10月:
①进一步深入研究自己的题目,逐渐形成实质上可行的论文构思,并建立自己的创新点。
其实,不管是考博还是申请考核,导师看重的核心还是考生的学术思维与能力,而其最直观的体现无疑就是攻博计划书了。
一份好的攻博计划书,能显著地帮助自己提升考博竞争力;因此,对于考博研究计划书地撰写,考生应该尽心尽力!
② 深入分析相关文献,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科技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交流,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学术能力与专业水平。因此,有资源与条件的同学,不要错过每次能提升自己的学术交流活动。
11月:
①重点围绕论文进行总结和复习,系统回顾自己的学术经历,提高解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习成果的总结复盘,能更清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②继续模拟考试,逐渐适应考试节奏和形式,提高答题能力。
经过长期的模拟考试,你会发现距离考试越近,你会越自信,毕竟付出的越多,回报自然也会越丰厚!
12月:
①发掘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并针对性地拓展自己的学术知识,深入挖掘问题。
这个就是在为读博期间的研究做准备,也是为考博复试做准备。
②着重进行综合复习,针对性地弥补知识漏洞,并加强对题型的理解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此时的你,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只需要保持学习习惯,弥补知识漏洞,坐等考试来临就好。
③检查所有材料的准备情况,并确定考试期间的注意事项。
下半年为院校公布招生简章、开始报名的高峰期,因此一定要定期到院校官网查看院校发布的最新动态,避免错过关键信息,而错失考试机会。
总结:
考博是一项长期的准备过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耐心的积累。
通过以上的规划,您可以逐渐建立系统的备考方案,制定具体的备考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加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保证考博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