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图馆】莫高窟飞天娘化史!(下)
本期作者: 菱形社会主义路灯|专栏编辑:拓拓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上一篇我们讲了十六国时期到隋代飞天形象的特点及其变化,而在繁荣一统的大唐飞天形象又是如何?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四、婀娜的初唐与盛唐飞天
唐朝是继隋朝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唐朝的大一统,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裕,还带来了更加开放的风气。“从初唐起,飞天艺术创作进入高潮期,飞天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在藻井四周、龛楣背光处、说法图上端等处,风格质朴、神态悠闲。与初唐相比,盛唐飞天的造型更加华丽富有装饰性,风格热烈而奔放。”[1]在这一个时期,飞天的形象更是迅速发展,最终发展成人们印象中姿容艳丽、妩媚婀娜的飞天女神。
初唐时期,飞天仍保留了隋代的一些特点,但是,已经可以肯定此时的飞天基本上是女性天人了。从面型上看,飞天的脸更加的丰腴圆润,尤其是脸上“长眉入鬓”,更加是当时世俗女子的典型妆容。从姿态上看,飞天更加的柔婉,但动作姿态较隋朝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从体态上看,体态更加的丰满,手式灵活,胸部隆起。这一时期的飞天,已经完成了向女性的转变,在形象上已经是初唐时期的世俗妇女。“初唐的飞大不论群体还是个体,都充分体现出灵动活泼、质朴可爱的特点,犹如天真烂漫的豆蔻少女,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问无不体现出自然纯朴的气质和青春的魅力”[2]


到了盛唐时期,女性飞天的形象仍然在发展,有了更好的完善。与初唐相比,风格更加热烈奔放,因而女性化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面容上,“面部圆润、五官清晰、曲眉秀眼、神情柔婉”“面容清秀端庄”,女性特征更显。从身型上看,飞天体态丰腴,胸部突出,腰部纤细。“盛唐代表窟第172窟中的飞天面一如满月,五官造型精准,胸部丰满,体态丰腴。第320窟南壁中的双飞天,身姿丰腴。宽肩细腰,女性的曲线美表现出来。
第39窟中的散花飞天,椭圆脸型,体态健硕。第44窟北壁佛龛顶弹琵琶的飞天、奏箫的飞天,广额丰颐,胸部丰满,如同世俗中贵妇的形象。”[3]至此,飞天最终完成了向女性的转变。此后的中晚唐还有五代时期,乃至宋元时期,飞天的形象,基本保持不变,甚至可以说是僵化。盛唐时期的飞天,是莫高窟女性飞天的典范与巅峰。


五、关于女性化背后根源的一些探讨
在封建男权的社会,莫高窟飞天的形象为何会经历一个女性化的过程,这背后的根源颇为值得玩味。对于为何会经历这一女性化的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汉文化本身就有对女性的审美倾向,相比起审美男性,汉文化的传统更多是对女性的审美。不像古希腊罗马艺术以及受他们影响的印度犍陀罗艺术一样对男性美大大方方的欣赏,在中国古代典籍记载当中,与对女性的审美的记载对比来看,对男性的审美实则是偏少的。至少是不够大方的。而且,南朝汉族的审美在这一时期是偏向阴柔的,这一点从魏晋名士的审美中也得以体现。
而从上文也可以看出,女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北魏时期,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后得到了加快,在北魏分裂为东西魏,统治者变为汉化不深的胡人或胡化汉人的时期进程减缓甚至会倒退,也证实了女性化实则与汉化息息相关。从这一点来看,女性化实则也是汉化的一个侧面。
二是当时的人们有审美的需求。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总体是动荡不安,但从大趋势看,是渐渐趋向于稳定的,相比起十六国时期的旋起旋灭,到了南北朝时期政权能维持的时间已经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实则是在渐渐的改善。尤其到了唐代,物质经济丰裕,“使民众看到了现世的乐趣与希望,他们不再匍匐在佛像之下,乞求来世的幸福,而是能够愉悦地享有当下的生活。”[4]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一定是上升的。可是中国古代社会又是一个礼教森严,讲究男女大防的社会。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上,严禁声色伎乐。”[5]但对于工匠而言,敬奉给“胡神”的佛祖的壁画,却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间。以尊重佛经典籍和将最美好的东西礼献给佛祖为借口,工匠们“巧妙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在所剩有限的空间里,灵活地掌握空间创作出一个个表达个性、无拘无束的艺术形象。”[6]就好像文艺复兴中许多著名的作品名为刻画神,实际上是在刻画人一样。在神佛的名义下,森严的礼教暂时退却。美好的飞天,为当时贫乏的娱乐生活注入点滴趣味,给人们提供一种精神慰藉,满足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

三是与当时社会的开放风气也有关。飞天在隋唐时期完成女性化的进程,并不是偶然,跟当时颇为开放的社会风气有必然联系。在唐代,女性地位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比较宽松,女性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这一点在众多活跃在盛唐时期的女性政治家如武则天、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等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女性地位提高,才更有资格侍奉诸位菩萨、佛祖。在这种情况下,飞天才最终完成了女性化的过程。

六、结论
综上所述,莫高窟飞天的女性化过程,滥觞于十六国,显于北朝,加速于隋代,完成于初唐,造极于盛唐。女性化整体呈现出一个越来越快、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在女性化的过程中,飞天的形象也不断得到了完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越来越高。
莫高窟飞天的女性化,也是当时社会发展趋势和审美需求的结果,加上宽松的社会风气这一难遇的契机,才最终完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理解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女性化,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乃至审美倾向,对我们把握这一段历史有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
图五: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0页。
图六:孙立婷:《四至九世纪莫高窟壁画中的四种飞天图式及其来源》,《美与时代》,2016年07期,第49页。
注释:
[1]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1年3月,第36页。
[2]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1年3月,第38页。
[3]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1年3月,第39页。
[4]那泽民:《唐代敦煌艺术中的青年女性形象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3月,第85页。
[5]马文娟:《敦煌隋唐壁画中飞天服饰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华大学,2007年2月,第59页。
[6]马文娟:《敦煌隋唐壁画中飞天服饰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华大学,2007年2月,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