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内容开讲!这些高考必考的近代史专题知识你必须知道

淀粉们中午好呀!临近高考,每天的学习不能懈怠啦,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干货内容是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赶紧学起来叭!!
#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战争
一.时间轴

二.侵华战争一览

三.易混易错
(一)“半殖民地”与“半封建”
解析:(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等。
(2)“半封建”: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主要指封建制度、生产方式、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资本主义先进的生户方式思想观念制度在中国逐步传播、发展,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三国干涉还辽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俄、德、法基于自己的侵略利益,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返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清政府付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时间
解析:实际上,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合法化(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
(四)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对比

#2:近代中国民族经济
一.知识概要

二.知识整合

三.重点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特征
①诞生于内优外患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②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海地区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曲折,力量弱小。
2.影响因素
(1)推动因素:
①列强侵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历届政府鼓动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阻碍因素:
①政局长期动荡
②三座大山压制:帝国主义的掠夺、封建主义的束缚、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3.历史地位
(1) 经济上: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工业化。引进机器生产,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2)政治上: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进程。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活动提供阶级基础;同时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共产党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文化上:不断冲击和动摇着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上:深受内外压迫,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无法充分发展并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无法掌握中国近代化的领导权,最终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命运。
#3:近代中国思想文化
一.知识概览
(一)近代思想解放对比

(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两大特征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由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西方思想中国化
二.知识整合
(一)器物阶段
1.背景:
①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②西学东渐
③经世致用思潮影响。
2.特点: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力,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
3.内容:
(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从此以后,学习西方、强国御侮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为西学传播提供舆论环境。
(二)制度阶段
1.维新思想:
(1)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③洋务运动的破产使有识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
④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2)内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托古改制。
(4)影响:
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三民主义:
(1)背景:
①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来源。
④资本主义得到进一 步发展
(2)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评价:
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思想文化阶段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
进步性: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
(1)背景:
①俄国进行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②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2)影响
①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指明了方向。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③指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