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疗到辅助,干细胞治愈睾丸癌事半功倍
让人羞于启齿,却不得不鼓起勇气寻医问药的病症,确实能给人以强大的心理压迫感。

除去性功能障碍或某些泌尿系统疾病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病症——睾丸肿瘤(tumor of testis)。
睾丸肿瘤也称睾丸癌,它的发病例数在男性肿瘤中居于第8位,在小于5岁的儿童肿瘤中甚至占据第3位的前列名次。在全身恶性肿瘤病症中占比约1%,考虑到白血病、肝癌、胃癌等癌症患病人数均以百万计,睾丸癌的患者群体绝对数量也是比较庞大的。

事实上,睾丸癌的发病率有一定种族和地域差异,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存在2例。正是因为病灶部位过于敏感和隐私,所以我们生活中很少听到有关睾丸癌的讨论[1-2]。
隐秘的角落,却潜藏着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基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研究团队针对中国和全球睾丸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历年数据研究分析,从1990年至2019年的近二十年间,我国睾丸癌发病数上升了431%,死亡例数则提升了55%;相较而言,全球睾丸癌发病例数上升了111%,死亡例数提升了50%。
这表明,我国睾丸癌发病几率和死亡率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对于0-15岁和30-35岁两个高发年龄段的男同胞而言,这个疾病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3]。

睾丸癌的发病机理同许多癌症一样十分复杂,目前并没有十分严格明确的指向,但不少临床数据都指出它可能与睾丸创伤、内分泌紊乱、少精子症、尿道下裂、遗传和感染有关,而腹腔隐形睾丸的恶性变化几率也相当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国际睾丸癌联合会(TECAC)和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中心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筛查分析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的相关基因位点,涉及1015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病例和179683例对照组的遗传数据,认为特定的致病性变异与基因遗传高度相关。
总之,如果确诊了睾丸癌,目前常规治疗方案不外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基本的手术术式为睾丸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具体的开刀方式得由专业医师会诊决定。

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在2019年发布的首版睾丸癌早期治疗指南指出,应当在睾丸切除之前检测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乳酸脱氢酶(LDH)——这也是权威医疗机构公认的睾丸癌三大可靠血清肿瘤标志物。AUA同时还提示在术前冻存精子,对不幸的病患来说,日后只能依靠这些「备份」来延续下一代了[4-5]。
我们知道,干细胞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和强力的增殖能力,它足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是人类对抗各类肿瘤疾病最有效的武器。在面对睾丸肿瘤时,我们可以把战胜病魔的希望寄托在干细胞治疗上吗?
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医疗机构早已将干细胞移植和常规疗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对病患进行标准一线化疗后3个月内观察到肿瘤标志物升高,又或是肿瘤再次进展,此时就要考虑进行挽救化疗或手术切除残留病灶,而在挽救治疗方案中尤为可靠的则是干细胞移植。
例如,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就刊文报道了其收治的若干生殖细胞肿瘤病例。患者在初始治疗失败后,后续以高剂量化疗配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联合治疗。医学团队跟踪监测了71例1期睾丸癌切除术后生存情况,发现经过外周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达到了76%,无瘤生存率则为66%。
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的医护人员同样研究了一例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睾丸癌手术后的护理过程。病患在进行根治性左侧睾丸切除术后,又施以5个周期的VIP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术后半个月再次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征证实移植成功,病患成功走出了护理室。
既能作为主攻手,必要时也能打好辅助,这就是干细胞治疗的特点。当我们面对神经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时,干细胞技术也能为口服或注射药剂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近年来干细胞疗法更大大拓宽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对脑瘫、脊髓损伤、股骨头坏死、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均显示了一定疗效,并成为医美界炙手可热的前沿医学代表。
随着干细胞相关研究的加紧立项,我们也许很快能看到干细胞技术在更多医疗细分门类发光放热,层出不穷的干细胞药物或许能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有效应对手术刀难以对付的诸多顽疾。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D%BE%E4%B8%B8%E7%99%8C/7329436
[2]https://zhuanlan.zhihu.com/p/398896262
[3]唐诗迪,訾豪,朱聪等.1990—2019年中国睾丸癌疾病负担分析[J/OL].解放军医学杂志:1-12[2023-07-06].
[4]韦苇,易贤林.睾丸恶性肿瘤早期诊疗进展[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3,15(02):121-124.
[5]赵建涛. 154例原发性睾丸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生存分析[D].吉林大学,2022.
*内容为【干细胞精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