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这么封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
最近有网友问我,公众号这么封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做?但也有很多人把精力放到了其他一些资讯平台甚至小程序上,到底该选择哪个呢?
我说,先讲个故事吧。

张三在公众号街上注册了一个门脸,天天做饭接待客人。他这是正宗川味,开始没啥人,他就到处发传单,找人群扎堆的地方发,还让家人朋友帮着发,慢慢地,小店有了人气,而且人越来越多。来这里的食客,都有固定位置,很少有主动退场的。食客们发现,这里可以自助点菜,每天菜品风格一致。大家都好这一口,于是主动帮他宣传。一传十,十传百,他就按部就班地生产,人多就在店里贴个广告,收益很稳定。
李四在头条街上注册了一个门脸,也开起了饭店。李四做的同样是川菜,水平和张三差不多。街面上的管理员老金每天都来转转,看看他做的是啥,每道菜都要尝尝味道。老金比较喜欢夫妻肺片,就到店外宣传,然后拉着一大帮喜欢夫妻肺片的人进来吃。过了两天,李四做了一道鱼香肉丝,老金一看就火了,说那条街上张三家这菜卖得不错,人家是原创,你就别做了,做了我也不帮你宣传。果然,没啥人进来吃。又过了一天,老金进门发现李四媳妇穿着吊带衫在给客人上菜,一张封条就把门给封了。李四解释,露半个膀子不叫黄色,老金根本不听,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
张三虽说起步比较慢,街上的管理员也不帮他推广,但他真诚对待每一个食客,人家留下了,还会招呼朋友来过,李三越做越踏实;而李四呢,虽说用不着天天出去做推广,可以把精力放在做菜上,但食客都是老金带来的。一旦不对老金的口味,店里就没啥人。而老金的心思总在变,李四觉得有些累。
讲完故事,再说说微信与小程序的关系。微信到目前为止,还是最普遍的国民级应用。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在校学生,基本人手一个号。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蓄水池,可以把精准受众源源不断装进去。小程序是手机上各种APP的缩微腾讯版,能够较完美实现某一种功能。或者这样说,手机上有很多APP,比如微博,比如健康码,比如点餐软件。但人们对这一功能的依赖也许不是刚需,也许不会持久。
于是很多人嫌占手机内存,不愿意下载那么多应用,或者是用完就卸载。基于这样的考虑,张小龙才提出了即装即用,用完就走的小程序的概念。这样一来,众多APP就可以依托微信平台做开发,而微信也就成了各种应用的载体,这是各取所需的结果。所以说,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之间,本就是独立的存在,就像你推一款APP一样,并不影响你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和蓄客。
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是可以打通的,前者强调的是服务功能,后者强调的是蓄客功能。某些特定情况下,小程序不一定非得要匹配微信公众号,比如健康码小程序,滴滴公交小程序等。
无论公众号、小程序还是资讯客户端,都是信息发布的渠道,只是推送方式不同,用户习惯各异。公众号推出九年了,不断迭代产品丰富功能,成为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官方平台。作为微信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有必要多放一些精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