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六十六)---诏讨南海
困扰朱友贞的自然就是各路藩镇不服中央了。首先就是南吴,但是就算朱温在世也拿淮南没辙,更不用说再次一等的朱友贞了。然而近来又有藩镇称帝,就是盘踞岭南的刘岩开始不安分了。
刘岩自从接过自己兄长刘隐留下的政治遗产,继任南海王后,对谭全播还有楚国用兵,顺利吃下韶州、容州等地。在连续的军事胜利的刺激下,刘岩的野心和欲望也被激发了出来。
南海王不能满足他,于是就在贞明元年(915)十一月,上书朱友贞,讨要南越王的封号。南越王就会让人联想起秦末汉初同样占据岭南的赵佗。赵佗可是有过自立为帝的过往,朱友贞怀疑刘岩得到南越王的称号之后就会得陇望蜀,下一步是不是就要称帝建制啊。所以出于这一层顾虑,也就没有同意刘岩的请求。
这下刘岩可就不乐意了,岭南这块地盘可是他们父子三人一刀一枪拼下来的,哪容他人置喙,向你朱友贞请示一下,算是看在你父亲朱温的面子上。既然你不同意,干脆,刘岩一步到位,称帝。
贞明三年(917)八月,清海、建武节度使、南海王刘岩即皇帝位于番禺(今广州),国号大越,后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以本年为乾亨元年。当年铸钱“乾亨重宝”。其实这刘岩估计骨子里还有一种龙傲天的中二性格,称帝以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龑,就有了一种“飞龙在天”的感觉
说到贞明三年,多插一句。布袋和尚,也在当年三月圆寂。布袋和尚,明州奉化岳林寺僧,名契此,常携一布袋行乞于市,号长汀子。体形肥胖,大腹便便,出语无定。偃卧雪中,体不濡,言人祸福有验。最后一句稍微解释一下,就是躺在雪地上,身体不会被雪水沾湿,说别人的福祸特别灵验。宋徽宗时赐号定应大师。又称弥勒转世。今寺庙山门所塑笑弥勒,多是布袋和尚形象。
好,言归正传,刘岩也称帝了,这下彻底把朱友贞激怒了,但是岭南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啊,这后梁和南汉之间还隔着吴国和楚国,怎么办,那就劳驾自己的尚父,钱王出兵相助了。

钱王这边刚和吴国停战,为自己的干儿子朱友贞出头,这可是不愿意的。就为了你朱友贞出一口气,要两浙出兵出钱,还要越过闽国翻山越岭赶到岭南,实在不划算。战争本就是劳民伤财,现在好容易才在伟大的政治家的努力下获得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哪能白白浪费。钱王也不希望自己的辛苦付诸东流,但也不能直接反对朝廷的诏令。于是吴越先应下了朝廷的旨意,但借口路途遥远,隔着仙霞岭、武夷山、南岭,拒绝出兵。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在钱王这里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但是朱友贞还是对自己的尚父恩宠有嘉,那具体会是什么封赏呢?请看下期---吴越立国。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后梁纪五)
《吴越备史》(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