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知识点速记之太平天国运动

会详细一点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原因(包括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2.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
主要领导人物:
前期: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萧朝贵,冯云山
后期: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主要过程: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事变
《天朝田亩制度》(1853):
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社会
内容:
1.按人口平分土地(生产资料私有)
2.圣库制度分配产品(劳动产品公有)
评价: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
内容:
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
2.与外国通商,设立新式学堂
3.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评价: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应农民最迫切的愿望与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二者的联系:
《资政新篇》继承反封建一面,弥补《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不足
二者的不同:
二者经济主张完全相反。《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制,有群众基础;《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私有制,无群众基础
二者的相同:
1.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2.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3.都没有真正实施
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局限性,未能提出可行革命纲领,未冲破封建社会制度和思想
2.始终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3.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
4.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5.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影响:
1.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结构权力变化,清政府权力下降
2.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列强侵略
3.客观上激发洋务运动
都看到这里了,不来看看其他笔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