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永恒的经典——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

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的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个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是当代机器人学的基本法则,他预言了当今的生物科技,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图书馆,预言了人类将进行太空殖民。
终其一生,阿西莫夫最引以为豪的则是:《银河帝国》系列小说。
1 基地(1背景)
开局作者以不小的篇幅讲述了整部作品的世界架构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提: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
“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上文是作者对世界背景的简介,一笔带过。之后才是用正文进行描述的情景。
正文的行进首先是以盖尔·尼多克的视角进行的,他应哈里·谢顿博士①之邀参与他的“银河帝国百科全书计划”因此前往帝国首都川陀。(他此前并不知情,以为是高级的学术讨论)哈里·谢顿博士开创了心理史学,并借数学使“预言”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而他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消息被及时封锁,但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公共安全委员会②在盖尔·尼多克与哈里·谢顿博士见面的路上就已经对他进行监视。在屏蔽了监听之后博士向他演示了预言的推算过程并得出了结论---帝国即将毁灭。在被委员会审判时,哈里·谢顿博士将心理史学的演算艺术发挥到极致,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使审判朝自己预期的目标发展。审判结果为:他将带着1万多名科学家向端点星③前进,并编成银河帝国百科全书④。

因为心理史学使预言成为一门可以相信的科学,所以即使是在被帝国审判时,博士也占据极大的主动权。原文中对博士与官员当庭辩论的细节的描写充满博弈的色彩,语言充满严谨的同时,又不失优雅。(建议看一下)
哈里·谢顿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心理学史的创始人,这一点以后再提,他绝对的爱国赤诚使他不忍心看到帝国覆灭后长达几千年的黑暗。所以他运用心理史学使自己安排的人能够到达端点星去。1万多人里全部都是科学家,带着他们的家人,去银河的另一端,为文明的复兴埋下种子。
心理史学的未卜先知(并不绝对)的设定为后文埋下了极大的伏笔,而哈里·谢顿也凭借这一伏笔贯穿在整部系列的前后。在极大的满足读者猜疑胃口的同时,要彰显出作者本人的哲学思想功底。
本书的许多背景设定极其宏大,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想象力。比如银河帝国的疆域.科技繁荣程度,帝国的权力结构安全委员会等。话外音:这部系列的第1本笔者就读了不下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但唯一相同的就是佩服作者的智慧,他将哲学,权力,猜疑,博弈等几大因素各取了一些编制在一起,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
不吹了,不吹了,我都快受不了了,太尬吹了。没办法,背景部分就这样也实在没什么能讲的。
我以万年鸽王的名义向你们保证下一期也许大概可能会有吧。
注解①
心理史学创始人之一(另一位是雨果·阿玛瑞尔)一位年轻有为的数学家,中等个子,长相俊朗。他曾经担任川陀大学数学系主任,是第一帝国克里昂一世皇帝的御前首相,川陀大学心理史学系荣誉教授,心理史学研究计划主持人、银河百科全书执行编辑。
②
自从恩腾皇朝最后一位皇帝---克里昂一世去此后贵族派便掌握实权。大体来说,在皇权不稳定也不确定的数个世纪中,他们形成维持秩序的主体。大多数时期这个委员会由陈氏与狄伐特氏两大士族把持,最后则变质为维持现状的工具,直到帝国最后一位强势皇帝克里昂二世继位才将委员会的大权尽数释出。
③
位于银河悬臂的最前缘,是伴随该处一颗孤独恒星的唯一行星,它自然资源贫乏,也几乎毫无经济价值,被发现了5个世纪仍然没有移民迁入,直到百科全书编制登陆。
④
已知人类历史上所有知识的总结,工程量浩大。也是博士用来掩人耳目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