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如何做好医疗救助社会工作

2023-03-27 23:00 作者:爱画画的灿灿酱  | 我要投稿

作者:段灿(up主本人,现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做好医疗社会救助工作,来有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并促进他们恢复其自我功能,安心养病,以便进一步推动医疗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不断普及,让更多人因此受益。

关键词社会工作;医疗救助;社会工作者

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工作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社会关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就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上看:我国虽然已在3年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贫困的现象仍然存在。根据笔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相对贫困中的因病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而去世,真是令人惋惜。究其原因,其中一方面是一些居民收入偏低或者是过低,另一方面是有政策法规但政府没有对其有效普及。而作为一个民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笔者积极发挥所学知识,在线上利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来帮助因病无钱医治的家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以如何做好医疗救助社会工作为其中心论点,向大家分享其经验,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社会工作,民政服务与管理及其相关的本专科专业教师,学生,相关学者,医务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参考。

一、   要宣传有效的办理方式,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及时回答案主其疑惑

如何有效的做到助人自助,促进其使能,最重要的是要提供有效的政策法规及其办理方式,如果给案主提供的是失效的或者是错误的办理方式,会做到误人子弟,影响服务对象受到有效救助,并延误其病情。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及过硬的工作技术,让服务对象及时受到有效救助,并取得服务对象的满意与认可。

如何让服务对象能够有效地受到救助,不仅是在方法咨询上做其功夫,还要善于利用好社会资源,以便让服务对象求助有门,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要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及过硬的工作技术,更要积极的去了解有关部门的职能,这样才能让服务对象第一时间找相关部门咨询并申请相应的救助。

对于案主所提出的疑惑,社会工作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耐心回答案主所提出的问题,给服务对象一盏“指明灯”,让他们在救助方面不用犯愁,并获得一种安全感。而对于社会工作者无法回答或者是超出社会工作者能力水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不应简单粗暴的对其拒绝回答,要告诉他们咨询有关部门,并告知原因,好让服务对象安心。

二、   表明身份,打消案主戒心

如何让这一工作有效展开,表明身份是第一步。每一个人都会有戒备心理,特别是在骗子横行的今天,人们的戒备心是越来越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是越来越下降,针对这一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在接案的过程当中,应当向执法人员一样亮明身份,表明来由,正如一句话:“要想人相信,首先得自信!”,亮明身份的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应当向服务对象出示工作证件,并表明来由。这样才能让对方相信你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是一起来共同解决问题的。而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向案主亮明学生证件与学生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便让对方相信。当这一步做好时,工作就进入了开始阶段,后期工作就可以随之进行了。

三、   尊重案主自决,鼓励案主自力更生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同时,应当把握好分寸,杜绝为案主的所作所为指手划脚,干涉他们的选择。毕竟人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故而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案主自决,这不仅是做人最基本的礼仪素养,更是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案主自决,分为积极的自决与消极的自决,要向取得其预期效果,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积极的自决,对于消极的自决,例如自杀等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确保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方便后期的结案工作。尊重案主自决,一方面是是一种礼貌,另一方面更是对案主的尊重。

关于案主自力更生解决医药费的问题,笔者对此是赞同的。因为不论是大病救助或者是临时救助,从申请到发放有很长一段时间,案主不可能干等,而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应当鼓励案主通过合法合规的手段来挣取医药费,以弥补目前经费之不足,对于已经用合法合规的手段来挣取医药费的案主,社会工作者应当是给予支持,让他们恢复其自我功能,以便更好的让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

四、   注重定期与案主交谈,减轻案主之焦虑

中医认为:“三分治七分养”,而这里面的养不仅是生理方面的养,更重的是心理方面的养,要想案主的疾病早日痊愈,不仅需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心理疗养。因为从唯物主义的角度上说:“生理决定心理,心理反作用于生理”,只有案主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达到平衡且良好的状态,这有利于案主的康复。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不是单方关系,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不能给案主提供相关解决方法就完事了,还要与案主积极地沟通与交流,沟通与交流的话题不能仅仅关于疾病方面的,还要互相交流一下生活方面的、时事政治方面的、兴趣爱好方面的,以便分散案主的注意力,让案主忘掉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减轻焦虑,并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走向痊愈。另外,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应当认识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谁高谁低。在交谈的过程当中,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各取其所长,学会倾听案主的心声,这不仅是有利于案主的心理康复,更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做到双赢。

五、   采取随访方式,以验证其工作效果

当社会工作者对其结案后,不能一走了之,对服务对象坐视不管。而是要对其采取随访,以便验证其工作效果,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结束。如何做到有效随访,必须注意结案时间与随访时间的间隔既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最好是20天到1个月,向案主询问现状,根据案主所提供的状况调整后期工作,通过随访的方式来验证社会工作者在该工作方面的不足,以便改进其社会工作技术,进而为帮助案主解决后面的问题和解决未来的工作做准备。一个社会工作者若要积极完善其工作技能,采取随访方式很有必要。

小结

医疗救助类社会工作不仅为患者,家属提供了有效,便利的渠道,让患者与家属们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与法规,更是有利于提高政府在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普及效率。作为一个关乎于民生的工作,医疗救助社会工作应当坚持以患者及其家属为服务中心,在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的方面,更要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减少其心理负担,安安心心养病。在患者及其家属在向政府求助的同时,社会工作者更要支持他们学会自我解决目前的问题,正如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论是哪一类的社会工作,共同点就是一个—“助人自助”。关于医疗救助类社会工作,全社会应当对此高度重视与支持,这样,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如何做好医疗救助社会工作,不仅是社会工作者们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更是全社会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医疗救助类社会工作真的是关乎于各位。

 

以上观点,仅为笔者之个人见解,供大家参考,由于自身学识能力有限,本文难免有其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各位对其提供有关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22

[2]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22

 

 

初稿时间:2023年3月27日



浅谈如何做好医疗救助社会工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