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脱的遗传

小动物有种先天的行为叫印随,人类比较高级的印随行为应该就是遗传了吧。随着我妈年龄的增长,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姥姥的影子。在我自己身上,我看到了妈妈年轻时候的影子。在儿子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影子。
小时候的我也是琴童,从5岁学习电子琴,7岁转钢琴。每天放学完成作业之后要练习,寒暑假在家要练琴考级。我小时候调皮捣蛋,练琴偷奸耍滑、偷工减料。不听话的时候免不了挨一顿皮肉之苦,我妈打折了家里两个裁缝用的木尺。我妈最常吼的一句话是:“你这弹些啥乱七八糟的。”我会怼回去“哪里不好你说呀!”我妈说不出个一二来,就打开磁带放录音,只要弹得和这个不一样就是不好,再犟嘴还揍。
我的儿子,也是从5岁开始学习琵琶,也是7岁转为成人琵琶。每天也是放学完成作业之后要练习,寒暑假也是在家练琴考级比赛。他所有偷懒的小伎俩都会被我识破,我告诉他不要乱动心思了,所有的小把戏都是我玩剩下的。对此他很是苦恼。每次弹错了,“你这弹些啥乱七八糟的”也会从我的嘴里脱口而出。儿子也会来怼我,哪里不好了,你说呀!我会给他指出来大概哪里有问题。他只好口服心不服地继续练习。面对儿子的贪玩和心不在焉,我会在家上演全武行,把自己气到不行。这时候我妈总是会在门口看热闹。偷偷给我发个微信“报应来了吧,让你当年气我,哈哈哈”。
我和儿子一个西洋一个民族,虽然乐器不同,但是练习的状态却是惊人的相似。我太知道自己的弊端,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尽量避免这些发生在儿子身上。结果还是像魔咒一样逃不脱。我内心其实是急性子,谱子弄下来就立马想要提速,速度上去了就想飞,啥指法啥基本功都不关心。儿子被我摁着天天必练基本功,结果练到曲子的时候也是摁不住了,全是自由地翱翔。我的左手一直比右手标准,练到后期的时候,左手明显比右手进步要快。儿子弹琵琶,左右手功能不同,居然也显示出了左手优于右手的现象。我塌指,儿子也会塌指。我端手腕,儿子也会端手腕。究竟是乐器之间是相通的,还是遗传基因太强大。
当然,我小时候的优点在儿子身上也都显现了出来。不爱唱谱但是平时喜欢听、喜欢哼,感觉一直在。不管啥场合,只要你敢听我就敢弹,弹得不好听,台下遭罪的又不是我。每晚陪练,遇到他犯和我一样的毛病,我都会默念“我的错,我的错,基因不好。”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也会想起来我小时候受折磨时的心情。刚想放过他,就看到老妈在门口一脸坏笑。我立马转变了,当娘的下手不狠点,这不还得遗传到下一代。不行,必须都给我改了。
几代人延续下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就是所谓的“家风”。我家没有听起来高大上的家风,就遵循一条:家里的女主人看着全家都好她就高兴,她高兴了,我们全家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