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时间达到9个月!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时间2023年5月8日,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2022年8月5日,搭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长征二号F/T”运载火箭从酒泉发射场发射升空,将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飞行时间长达9个月(276天),开展了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对于航天器而言,体量是能力的基础,这型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有多大?

用于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为“长征二号F/T”,具体指的就是长征二号F改T型火箭,用于不载人任务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的发射。此前,“长征二号F/T”已于2020年9月4日成功完成了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第一次发射,该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长征二号F/T”采用两级半构型,由芯一级、芯二级、4枚助推器形成串并联结构,主动力全部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推进剂。该箭长52米,芯级直径均为3.35米,助推器直径均为2.25米,起飞质量493吨,起飞推力604吨,其近地轨道(LEO)运力高于8.8吨(可达10吨左右)。

在航天发射当中,航天器通常都会选择运载能力接近航天器发射质量的运载火箭发射,由此可知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很可能是一型起飞质量接近“神舟”载人飞船(发射质量约8.1吨)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实验室(发射质量8.6吨)的大型航天器,能够携带大量的推进剂,续航时间长。

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执行了在轨服务技术验证,而在轨服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为其它航天器在内的对象提供在轨服务,包括在轨检测维护、推进剂补加、重要航天器与载荷的回收、太空垃圾清理等等,这就需要配备捕捉机械臂和货物舱。同时,在不同倾角、不同高度轨道之间穿梭,需要具备强大的机动能力。再者,从太空返回需要扛住再入烧蚀考验,必须敷设隔热瓦或者等效隔热材料,而要实现可重复使用,隔热材料需要可更换。最后,再入返回涉及到空气动力,要实现精准水平着陆需要设计机翼。

基于合理推测,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可能是一型配备机械臂、货物舱、机翼的大型航天器,其具备续航能力强、高度机动性等优点,配备了可更换的隔热材料,大致外形接近美国的X-37B。X-37B空天战斗机(X-37B Space Plane)由波音公司研制,空重4989.5千克,长8.8392米,翼展约4.572米,高2.926米,载荷舱的平面尺寸为2.13米x1.22米,其有效载荷估计在227至272千克(OTV-6增加服务舱后载荷能力有所增加)。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属于无人航天飞机,目前处于试验阶段,还只是一种轨道试验飞行器(OTV)。基于能力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该无人航天飞机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大白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