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hebeauty学习,15-6-9如果困扰于朋友的缺点~~
继续从15年的第一篇文开始翻起,找学习的课
今天来学两篇处事的吧,关系不是很亲密的朋友,也挺好的,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怎么让自己不受困扰又保持关系
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学习

简妮这次给的元素有两点,第一个,讨厌一个缺点,其实是讨厌自己身上的这个缺点
第二个就是关系的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个缺点——我没有按照原话说是内心空间,因为感觉这个空间其实是很多因素吧
最简单的例子,那个很流行的段子,大人物喝酒叫豪饮,普通人喝酒叫贪杯
如果那个人能够带来的价值比较高,那么平常不能忍受的缺点什么的对比起来可能就不值一提
这个价值,可以是亲密关系感情带来的非物质价值,比如说我对一些亲人容忍度会很高,一般人那样我转身就走了
也可以是对方的身份地位价值,举例来说,职场工作里遇到的高层,或者参加高端点聚会里遇到的人物,自己的忍耐度也会提升
第三个,才是自己本身的最低容量比较低——其实这根源还是跟第一个一样,看别人不顺眼从底层来说还是看自己不顺眼,这是全能自恋导致一直只生活在权力维度独木桥上,看不到其他的价值,自己的世界狭窄憋闷,空间连自己都不能容纳,更遑论他人
接下来看看简妮是如何说的

一个特质,是特点还是缺点,这很个人,像我之前真的很不喜欢那种每天呼朋引伴拉瓜各种约的,觉得他们都没有深度,活的肤浅——是的,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现在经过学习,全能自恋没以前那么严重,懂得要尊重他人的意志,所以,只要不影响我个人目标的,就还好
不过现在经常的情绪还是因为,觉得事情没按自己想的方向去做——当然这种还是全能自恋,自己有意志,他人也有意志,那得尊重每个人,如果情绪出现了,就得总结迭代
每次情绪出现都不是坏事,都是一个提醒,当情绪出现的频次越来越低,那就是成长
每次什么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就是提醒,提醒自己还是全能自恋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觉得事情也应该顺利,但这是活在幻想中,活在现实体验中的话,就是唐僧的取经路,人不完美,事情也肯定是波波折折
情绪平稳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关于具体讨厌什么特质,是自己定义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个定义是由于家庭教育、学业教育、生活经历、工作经历、甚至是天性,集合在一起的
不过个人觉得,到了35岁左右,绝对可以开始探索底层逻辑的历程了,凡事的定义,从规律、本质、底层逻辑层次来看,能够更客观一些
如果两个独立个体来探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那就先定个共同的目标——个人觉得签合同什么的就挺好,没有共同目标的讨论,就是闲聊,不会有啥结果的
如果我们定义了一个特质不好——在内心深处,但我们自己又有这种特质,那就要看,这是被压到意识深层,还是自己在表层就知道,潜意识层的比如在很多小说里面的配角反派,内心是自卑的讨厌贫穷的,但就把自己武装起来,然后去嘲笑贫穷的人,这种人会看到贫穷的人就特别讨厌,甚至像仇人一样,这种莫名的仇恨敌意就是一种自我提醒
还有一种定义好的,标榜自己是好的,这种是不是真的有益于关系,要在关系中检验,上次bethebeauty那篇关于,如何让别人觉得你好,一定不用把自己的幻想世界当成真实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就当成应该的标准——在关系中检验,如果你总是疑惑:我明明都是对的,为什么她们都跟我相处一段之后都离开了,一定是她们嫌贫爱富吧啦吧啦。。。。
所有的定义和认知,都要在关系中检验,在事情中检验,在现实中检验

对于容量比较低,简妮又有一种分析——担心损失风险
一段关系的维持,一定是基于某种好处
武老师说心理学的一个基础假设,任何人主动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对自己有某种好处,不管TA自己是否意识到
所以我们维持一个关系,一定是由于某种好处,但是,我们关系的对象身上的“坏处”,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损失的“坏处”,是我们所厌恶的
我们希望事情按自己想象的顺利来进行,我们只想要好的结果,不想要坏的结果——我们希望发出意志,意志就能实现,不要有什么波折曲折,我们希望事情、他人、世界都按自己想象的来运转
这本质还是比较全能自恋
解决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过风险本身,如果能力不足,我们就厌恶风险

不过说到交友的选择时,的确我自己也是不很清晰的,我到目前为止,没什么朋友,都是同事和遇到的人
不过我有很多老师、导师、教练。。。慕强,向他们请教他们专业长板内的问题
要么会学习,要么会交友,我现在选的前者
简妮说的最后一段我要好好看看
友,或者说遇到的人,有两种分类。。。。其实这样说好像不对,而是遇到的条件是
住的近其实这个邻居和办公地点近都行,能经常遇到比如有同个固定相聚机会比如做礼拜。。。机缘下被帮助比如地铁上啦购物时啦什么的
这基础上熟悉一个人,了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性格,消费观
来一个个思考下,这很重要,怎么看待人生,是积极还是消极,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钱还是个人成长还是什么,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感觉跟看待人生很像吧
性格上,就用人性坐标体系理解,是活在自恋维度,还是有情感维度,是活在幻想世界还是在体验世界
消费观——其实这个在我们销售上讲,就是支付力和支付习惯,这两者其实都要相匹配,支付力相差大的人,很难玩到一起,如果支付力差不多都一般而一个人喜欢提前消费信用卡消费,那其实也很麻烦
所以先会看人,再会相处
认识时间很长,但是价值观真的不同,所以也没有办法成为好朋友的

这一篇写了很多,我现在要好好的做个总结提炼
首先是关于看不顺眼,其次是关于“识人”,最后关于关系收益风险
全能自恋活在权力维度的,看自己不满,看他人都是在和自己挤独木桥,也会不爽,这种要解决全能自恋
个人世界观里的好坏标准建立,对不符合个人“标准”的,也会不顺眼,这种要学习本质、底层逻辑、规律,用尽量客观的认知来做标准判断
这里有非常重要的点,刚刚忽然想到,就是武老师说的三种关系,爱、恨、了解
爱的反面是非爱,有爱不表达,恨的反面是非恨,有恨不表达,了解的反面是非了解,就是了解不是为了增进关系,而是为了争夺自恋高度,去拉踩别人
所以,我们建立的“标准”,其实是要关系来检验的,如果你想交好的人都不认可你,这时候要去重新审视自己认为的标准
另外,当我们内心总是处在攻击性中,看任何人都不顺眼的时候,觉察下自己标榜下真实的自己——真实,体验,感觉,投入,这是人生的真谛,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
最后是“识人”,在相处中依托感受来做分析——相信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对方的三观、消费观,性格
A君还在全能自恋幻想中,B君的价值观摇摆不定,所以,都正常相处一起共事就好了

其实识人这个东西,很难完全找到吻合的,我们经常不得不和不那么吻合的较为长期的相处
对方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带来些风险,我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就很重要——其实凡事都要权衡
权衡各个因素,在美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非常直观——美跟运动,个人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说到心流的时候,武老师总喜欢用运动,因为比起工作中的脑力心流,运动竞技中的心流就很显性直观
而权衡这件事情,比起工作学习商业等活动,美也是很显性直观,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美,从整体来说,头身平衡,头脸中,三庭五眼皮相骨相,头部和脸部,如果选择发型眉形妆容衣服,都是要权衡,优势五官和劣势部位,相反的需求该如何取舍,这整体就是权衡
所以,如果能把自己的生活用逻辑整理出一套如同美商中元素一般清晰,那生活就是不断的应用,然后变得熟悉,然后处理日常就行云流水,非常舒爽——这就是我想要达成的

最后关于风险厌恶
如果所有风险都厌恶,那就是全能自恋
如果是部分风险厌恶,判断下,是否是超出解决范围,或者觉得解决成本太大的就厌恶

以上都是对自己的了解,了解之后,该怎么做,还是有很多路要走
这些都是认知理解的层次,决策行动还是进阶的事情
比如现在的工作中,这些风险,都扔出去,不要留在自己手中就好了
时间是最重要的,钱财不那么重要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