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儒學正宗,暑假的二十堂課。

2022-07-26 11:13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儒學正宗,暑假的二十堂課。禮樂詩教2019年,儒鼎,順德青年,跟課心得。


   暑假的第一堂课,主题是竹子,洪老师以图像的方式引导内容,根据古诗文的情景以及意义,让同学们很快就能够形成有效的记忆连结,而通过一些较为风趣的语句告诫各位学子要洁身自好,莫要为一时的虚荣而让自己变得低俗。


在古诗词中就有说到,人瘦了还能胖回去,但是人俗了就无药可医了,在生活中,因为想要引人注目却不懂得正确的方式,往往就会做出错误的事情,这样只会引起反效果,不仅令人心生厌恶,还会让自己变得低俗。


所以想要改变就要懂得向外求学,《大学》当中便有提到“格物致知”,苏轼为何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因为竹子能够时刻告诫自己,在变得高大的同时不能高傲,虚心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强大,而张扬了,就只会承受更多的风雨。所以在这一堂课,我懂得了学诗不仅是为了了解诗人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诗人在诗文中的那份自我勉励或是对后人的告诫,因为这当中的经验都是后辈们的宝藏。


以上是末学的课堂心得,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导



暑假第二堂课,练习了上堂课所学的古诗《绿竹轩》的唱诵,同时练习了相关联的小文舞,《毛诗序》中便有提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在心情愉悦的时候会听轻快节奏的歌曲,而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会听缓慢的旋律,这是因为歌曲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也更能够表达情绪,通过旋律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心绪以及内涵,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对于文字的理解,而当唱也无法表达心情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在小朋友身上会很常见,因为表达不清晰就会用手脚比划,因为父母没有满足小朋友的要求,小朋友就会在地上打滚,耍赖或是发脾气,因为加上了动作的效果会让人的情绪或是想要表达的内容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来,所以诗词能够流传上百年上千年,它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优美的词句,工整的格律,更大的一部分在于它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诗人的情感。


古月照今尘,即便科技再怎么发展,人心都是不变的,学习前人的经验,能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随波逐流,不知西东。

                     7月16日上课心得



今日,洪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论语》乡党篇的内容,食物是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的事物,尽管它出现的频率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对待,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好吃的饭菜并不会让人厌恶,但是因为一时的贪婪而去吃变质,腐败的食物,那只会让身体变得不健康,让亲人担忧,喝酒因为一时的过瘾而不加以节制,就会让自己变得丑陋。

而同样的,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没有人会喜欢恶言,这些话语就像腐坏的食物,看着不舒服,闻到就会觉得恶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有人会让人喜欢呢?

赞美的言语没有人会讨厌,而有的时候忠言也会逆耳,就更不用说一些像发霉变质的食物,毫无营养的言语会让人喜欢,所以在吃的方面追求好的同时,不能忘记在说的方面保持美,在上堂课所学的《绿筠轩》中,苏轼用竹子的告诫自身恪守道德,不做低俗不雅的事情,那么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每天的餐饭来警惕自己每天是否能够像这些佳肴那般让人喜欢。

                  7月17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四堂课,洪老师讲述了《论语》乡党篇的下半部分。“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即便只是粗茶淡饭也带着恭敬的心感恩,而不是挑三拣四,厌恶嫌弃。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有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生活中,有的人总喜欢挑剔其他事物的缺点亦或是别人的不足,这样的人只会让人讨厌,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只是带着个人的主观来评价,也不会提出实用性的建议,这个时候他们只是单纯的在讲难听,不雅的言语,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惹人喜欢呢?


《论语》中的乡党篇, 讲述了日常饮食的各种注意事项,而透过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品德。《道德经》中就有提到:“治大国如烹小鲜。”想要成就圣人并非从大道理开始,因为道理并非看了读了就能明白,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感受到道理的存在,而若只会看着书上的大道理那就变成只会说难听的话而提不出实质性建议,让人厌恶的角色。

                  7月18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五堂课,洪老师讲述中华文明的神话传说以及历史的开端。盘古开天创造世界,女娲造人让大地充满生机,伏羲教授人类猎捕让人们学会生存,炎帝神农氏尝遍百草让人的生活开始安定,黄帝设列百工让文明得到发展,仓颉造字让文明的传承能够延续。随后尧定历法,舜作器具,大禹治水,让百姓生活安定。


周公制礼作乐,为后世的繁华奠定了基础。从这一进程中可以发现,即便在没有文字记录的神话时代,先辈的步伐也是有迹可循的,从生存到生活,再到文化的发展,都是一步一步累积上去的,在大自然中都难以生存,那有如何去追求安定的生活,而生活只能勉强度日,又怎么会有心思发展文化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事情不也一样要脚踏实地的积累吗?想要弹一首动听的曲子却不去练习最基本的弹奏技巧,想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却又不想去学习,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呢?

                               7月19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六堂课,洪老师带同学们外出写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的积累才能够让人不断的进步,因为没有基础,即便是简单的表达也做不到。明朝书画家董其昌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现在一首制作精良,配乐丰富的歌曲,或许还没有80年代侯德健先生的《龙的传人》更能触人心弦。为什么会这样呢?人对美的感触是生而知之的,在自然中理解,在经历中成长。没有看过黄河那般磅礴的景色又怎么能体会到华夏国度的大好山河,没有走过万里长城那样雄伟的建筑又如何理解炎黄子孙的勤劳勇敢。今日的写生课程,连带着一场雨,灰暗的天空,飘落的雨滴,但是气氛却并不是伤感的,同学们小跑着躲到屋檐下,嘻嘻哈哈的看着雨点落下。有过这样的感触,所写下来的作文才不会都是阳光灿烂开心的一天,又或者是天气阴沉郁闷的日子。苏轼也曾写过:“昨夜殷勤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同样是雨,在苏轼大文豪的笔下又是另外一幅不同的景色。所以自然才会容易让人向往,因为它能够展现最为真实的一面。

7月22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七堂课,洪老师教了同学们诗歌<明堂皇嗣>。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庄重的场合,表现不得体不仅会让人看不起,有的时候甚至会被直接赶出会场,因为没有人会喜欢没有礼貌的人。而懂得礼的人则会受人欢迎,因为和谐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氛围。那么礼节如何养成?实际上与孝道有关,在《孝经》中孔夫子便说过:“夫孝,德之本也。”品德高尚的人必然会尊敬父母,而礼节之所以被人称道就在于敬,因为在家中懂得尊敬父母,在公众场合就知道要尊重长辈,而不是因为拘谨而装腔作势,亦或是把自己当做世界围绕的中心目中无人,就像洪老师在课上所教授的《明堂皇嗣》中所说的:谦虚的心境有益圆融的性情,恭敬的礼仪,有益于人际的交往。正因为懂得要这种做,才会“诚于中,形于外”,所以在我看来礼节是品德表达的手段,而不是为了装摆样子的包装,如果世界上都只是有着虚伪,那谁还会去追寻真善美呢?

7月23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八堂课,学习了诸葛亮的《诫子书》。不管是内心亦或是外界,纷扰嘈杂的状态下又怎么能让人安心学习?外在的“环境”就容易影响人的选择,孟母曾经为了教育孟子,三次搬迁,最终成为“亚圣”,这其中离不开孟母的引导。但是一味的依靠外在的力量去推动自身却没有动力也将会一事无成。如果孟子当初没有去学堂学习而是四处游戏,那么现在还会有“亚圣”孟子吗?或许不会,不曾想攀越高山,又怎么会到达顶峰,当确定脚下的道路,就不需要再犹豫不前了。但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到底要往哪里走,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便有训诫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眼前事物太多就会遮蔽了双眼,因为骄傲,所以认为自己走到道路的尽头而停滞,因为懦弱,所以会认为眼前一片黑暗,看到无路可走而停滞,因为迷茫,所以会踌躇眼前众多的道路该如何做出选择而停滞,因此确立自己的志向才会是那么的重要。在《论语》中孔夫子便说过:“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十五岁就要确立自己的志向,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不知所措,最终只能感慨青春。

                                   7月23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九堂课,洪老师继续为我们讲解诸葛亮的《诫子书》。在课堂上洪老师就问了同学们几个问题,哪位同学会造高铁,哪位同学会造飞船?刘翔是不是只需要参加比赛就能拿金牌?没有去学习却又想着能够成功,这样的事怎么会发生呢,所以学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学习,依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足。韩愈夫子在《师说》中也有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够把所有事情办好,学习所需要的不是广度,而是深度,所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晚辈就有提点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若是将学习比作路程,那么志向就是方向,也是动力,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想要在社会上立身,可以走阳光大道与众人竞争,也可另辟蹊径登上顶峰,但无论怎么选择,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坚守自己的方向,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通过洪老师的讲解,即便不能够理解学习的意义,也会知道,想要变得聪明,想要了懂得更多的技能,所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单纯想象就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7月25号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堂课,洪老师带领同学们将学过的诗歌重新温习了一遍。音乐的律动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能够带动人们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性情,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所以许多人都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来改变自己或是别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乐曲都能够安定人心,导人向善,就比如节奏强烈的重金属音乐,或是内容不正的“亡国曲”,强烈的节奏就不会让人内心平稳,歪曲的内容就不会懂得正确的道理,所以音乐教育才会让孔夫子看重。透过音乐的旋律引导,再加以诗文的内容说明,就容易让人懂得道理,因为音乐能够更好的传达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思念之情可以透过这四个字表达出来,但是它所表达出来的却远远没有当年邓丽君所唱的《水调歌头》有感染力,通过旋律以及苏轼所写下的词句,就能够感受到,思念是悲伤的,但是却寄托着对美好的期许,所以孔夫子在《论语》中就有说过,诗三百,曰思无邪。所以这就是为何孔夫子看重音乐教育,它能够容易让人理解,让人印象深刻,让人难以忘记,教育的目的不就这样达成了吗。

7月26日心得总结



暑假第十二堂课,洪老师教同学们诗歌《戏赠杜甫》。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这一座桥梁可以简约笔直的公路桥,可以是婉转曲折的九曲桥,可以是破落遥坠的悬索桥,也可以是令人赞叹的伦敦桥。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是很直观的,当一个人喜欢上这一座桥,那么自然就会经常往桥上走,如果这座桥是一座坑坑巴巴的小破桥,那没人会喜欢往上走,因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多少人会愿意做呢?所以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懂得表达美好的言语才会让人喜欢。曾经就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书生去考试,考前做梦梦到自己在墙上种菜,在雨中披斗笠又打伞,第二天他跟其他人说了这个梦后,就有人跟他说你这次考试不乐观啊,墙上种菜就是异想天开,披斗笠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书上听了很沮丧,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而这个时候又有另一个人对他说,不要气馁,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墙上种菜不就是高中吗,披斗笠又打伞那就是有备无患了啊。书生听了顿时开朗了起来准备考试,结果出来后果然取得好成绩,之后书生便去拜谢曾经激励过他的人。所以学会说话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像杜甫与李白,李白作《戏赠杜甫》关心杜甫,而杜甫而后也作诗回赠李白,良好的友谊就是这样来的啊

                                7月30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三堂课,洪老师教导同学们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课上洪老师带唱诗歌外,还引导同学们描绘诗词中的景色,根据洪老师展示的图片来画出简单的图案,以此能够让同学们能够更为深刻的了解诗文中的内容。而画画的过程实际上就包含了观察与想象,有的人能够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事物的神韵,而有的人即便添上丰富的色彩也画不出和谐的画面,虽然这与绘画技术有关,但最为关键的部分还是在于观察和想象,最终才能通过画笔描绘出来。而绘画也是能够像文字一样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东晋时期的书画大家顾恺之先生的作画特点就在于传神,因为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会被人认可。但是如果内心有想法却难以表达出来,那就像是一个没有作画技巧的画家,没有人会在意,所以想要让别人能够关注到自己,那么就要先学会表达,而表达出来的事物则需要观察与想象,观察美丽的事物,观察别人所厌恶的事物,这样会被人所了解,不被排斥在外。

                               7月31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四堂课,洪老师教导了同学们课堂礼仪。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一句好话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一句恶语就能断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洪老师在这堂课上的主题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说不好听的话,那么身边就只会有说脏话的人,而品德良好的人,愿意与他交往的都会是善人。良好的品德要如何表现,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言语,所以就需要“以文会友”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道德礼仪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这一部分就是洪老师在课上所讲解到的“以友辅仁”。

仁德有多重要呢?在历史上就有过这样的一段故事,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失去了江山。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好笑,但现实生活当中却有不少这样的人,为了自以为是的成功为员工安排乱七八糟的日程,最终人走茶凉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为何会说“仁者无敌”,是因为他们高尚的品德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没有人会讨厌,甚至还会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想要培养良好的品德,那么就要从最基础的礼仪开始。

8月2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五堂课,洪老师教导同学们诗歌《过故人庄》。交流这一个行为存在每个人的日常,而交流过程会因为言语的好坏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要维持好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就是不说难听的话,而这一部分就需要通过礼仪来引导,其中关键的部分就在于敬。当人懂得尊敬之后,做事情就知道要谨慎,而话自然也不会乱说了。在孟浩然笔下的《过故人庄》就有写到朋友对他的接待——准备好丰盛的晚餐,摆列好餐桌,朋友与他举杯聊话。当身上有了接待长辈或是朋友的责任,就会自重并懂得尊重,而想要招待好客人就需要周详的考虑,因此会学习到谨慎。有过了实操的经验,就会有深刻的记忆,当理解到其中的意义,就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因此能够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

8月5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六堂课,洪老师教导了同学们新的诗歌《听琴》。“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在不同的环境人的心境就会有不一样的变化,看到广阔的花海或许就会有开朗,兴奋之情,看到险峻的山峰就会产生敬畏之心,所以要教导尊敬就需要严肃的环境,要教导孝道就需要温暖的家庭。诗文中第二句“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新事物也不断的增加,有的人会怀念过往的美好,有的人则会喜欢涌动的新潮。“世事多转换,人情心不安。”新旧事物的交替就容易产生新的矛盾,遵循古道与追逐潮流两种想法碰撞到一起就容易发生争执,人心就不会安定。“唯有仁人来,今朝笑开怀。”无论是新事物或是旧事物,都源自于人心,只要不是丑陋的面貌,就没有人会排斥,因此才能坐下来“笑开怀”。教育也是一样的,想要下一代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就需要有相对的环境,而因为时代不同就会容易产生代沟,强行将自己的想法套过去,就容易适得其反,让人心情不安。大海才能够容纳百川,想要教育好孩子那么身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一步一步引导,而不是坐享其成,只想收获不去付出。8月5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七堂课,今日的课程与往常有所不同,不是洪老师的诗歌课程,而是折纸。今日的主题是兔子,因此在折纸之前就为同学们介绍了即将来临的中秋节,通过月亮来引申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就有问到同学们几个问题——嫦娥为什么会飞上月亮?飞上月亮之后嫦娥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嫦娥因为一心想回到天上将两人份的长生药自己一个人吃了,而当她飞到月亮上后,最终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一只兔子,借此告诫同学们好东西再好,如果只顾自己的份那最终就只会被人排斥,最终只能一个人孤零零的。而在接下来的折纸过程当中有的同学能够很快的根据教程折出每个步骤,而有的同学则因为一时之间看不明白而不懂得如何去做,折完的一部分同学会在一旁炫耀,而在这时就需要引导他们相互帮忙——不会折的同学可以向折好的同学请教,要知道嫦娥就是一个人吃完长生药之后就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最终就只剩下一只兔子陪着她哦。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愿意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完成小兔子的折纸。今日的上课过程中尽管一波三折,但最后每个人都折出了一只小兔子。今日的课程也明白了自身的不足,因此我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

                                     8月9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八堂课,今日的课程内容是《大学》。大学就是大人之所学,而大人所指的并非是成年人,而是心智成熟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就有着许多外貌成熟内心却像小朋友一般只懂得斤斤计较,没有打开眼界的人。所以洪老师在课堂上就从自行车,汽车,巴士,高铁以及航母作为例子,自行车一个人可以四处骑,但是汽车就需要多个人决策,巴士高铁与航母就更需要更多的规划以及更会开阔的眼界才能发挥够让这些公共设施甚至是国防力量发挥更大的力量,因为这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不再是小人的事情,而是大人的事情。所以大人才能做大事,因为有了相对应的能力以及格局,事情才能够办成。在历史上就有过将国家力量用作娱乐最终丢失国家的君王,那就是周朝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失去江山。所以小人只注重自身,而大人则会以义行事。《大学》中就有说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因为“有人此有材,有材此有土,有土此有用。”想要做成大事就需要纵观全局,事情才能够成功。8月12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十九堂课,洪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孔门四科——语言科,文章科,正事科,德性科。在论语中孔夫子就有说过:“君子不器。”想要成为大人,那怎么能只懂得一项能力呢?如果没有德性,那么就没有人愿意为你出力,与人结交也只会剩下利益,如果不懂得表达,即便有再好的主意其他人也不会知道,如果不懂得归纳总结,那么做事情就容易出现差错,如果不懂得做事规划,那么就容易让人忙而无获。所以“治大国就如烹小鲜”,想要成就自身,那么就要先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外在的装扮,当能力条件达成了,做事情自然就能够成功,正如《孝经》中广明德章中所写的,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里,故治可移于官,是以形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

8月13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二十堂课,今日的课程是实践课程。在上几节课程当中,洪老师就有教同学们学习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就是讲述了诗人拜访朋友的场景,而今天洪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其中一位同学的家中拜访做客,从入门到向长辈自我介绍,再到感谢长辈款待的水果点心以及学习称赞的语言,到最后的献唱诗歌以及出门道别,通过这一次的拜访活动,同学们能够懂得当到长辈家拜访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而不是只懂得胆怯的躲在父母背后,亦或是肆无忌惮的大吵大闹,不懂礼貌。礼貌是人与人交往间的润滑剂,没有人会讨厌有礼貌的人,在社会上与人交际需要的就是礼貌,而想要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完成心中的理想,那么就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那么谁会愿意帮一个自视甚高,不懂礼貌的人呢?8月14日上课心得



   暑假第二十一堂课,洪老师在课堂上教导同学们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品德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所以想要交到好朋友并不是只靠个人的目光以及主见,更重要的是端正自身。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交朋友可以教正直的人,可以交心胸宽广的人,可以交见识广阔,有智慧的人。但是同样的,自己也需要做事正直,不作弊,多学习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涵养良好的性情,不轻易表露自己的不满。正直的人会不喜欢爱做小聪明总是取巧的人交往,聪明的人不会喜欢与愚笨却总是洋洋得意的人交往,心胸宽广的人也不会喜欢一直承受别人的不满。交朋友就如同高山上大喊的回声,送以赞美之词,那么收到的同样会是赞美,但如果恶言相向,那就不会成就美好的结果。身上若是只有几块钱,就去不起高档的酒店,更何况还想去指指点点呢?做好了自己的本分之后,当遇到了对的人,自然就够能搭上眼神。



暑假课程已经结束,在洪老师的课程中也获益良多,洪老师的课程中占比重最大的便是诗歌。而学习诗歌能够调节自己不良的情绪。实际上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在高兴或是悲伤的时候唱歌,快乐的时候会唱轻快的歌曲想要与身边的事物分享,忧愁的时候往往会哼节奏缓慢的曲调来抒发内心的不安,最后能够平缓情绪。


而今有的人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亦或是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吵吵闹闹,将错误都推到别人身上,又或者看到了别人的不愉快就张大嘴巴嘲笑别人,这样的人又有谁会愿意与他交往呢?因为不经常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想要表达的时候往往就会用上自己平常的行动去表达。因为不知道正确的行动,所以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往往就容易雪上加霜,尽管这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但是正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往往需要的时候都会不知所措。所以学习诗歌不仅是调节自身的心绪,更重要的是学习诗人亲身经历后的感触以及对后世人的告诫,知道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不会迷茫。

儒學正宗,暑假的二十堂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