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诗词唱出来,只是国风歌崛起的开始
1
文字是有魅力的,音乐也是有魅力的,当诗词与歌曲结合,真的是美妙无穷,人间享受
小时候,爸爸经常用电脑音响播放歌曲,一首《月满西楼》耳熟能详。虽然觉得是上一辈人的老土情趣,但也算是埋下了种子
后来才知道:古诗词原本就是写出来给人唱的,谁的作品被传唱得久远,就证明谁写的东西更深入人心。所以诗词很讲究韵律,要朗朗上口便于吟诵,才能更加为人所知
唐诗改革后大多摒弃了浮华艳丽的诗风,像白居易就力求平白如话、通俗易懂,写的每首诗都要念给街边老太太听,若能懂则收录,否则再修改
但曲高和寡与无人问津才是常态,那是一种深层次的孤独,所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倾注了太多情感与心血的作品,如果能被人知晓和理解,是真的可以死而无憾啊。像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其实放在任何时代,“这个世界,有人懂你”都是让人无比慰藉的
而文字与音乐,便是承载这种情感连接的绝佳载体
遗憾的是,很多古诗词流传至今已经不易,音调也多发生了变化,能吟唱的旋律基本都被遗落在历史风尘之中
可喜的是,逐渐有一些独具匠心的人,为古诗词重新谱曲,将它们再度传唱起来
偶有流行佳作,听来美妙动听,确实结合了诗词意境,也传达出那分独特韵味
尤其,当看到歌曲的作词人是白居易、苏轼,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

想我华夏文明,灿烂若群星,艺术的瑰宝,断续中传承
太让人惊喜,欣慰又感激
2
我永远难忘初中那堂课的场景,语文老师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竟然问“有谁会唱吗?要不我来吧。”
随后他用浑厚的男中音清唱了一首《但愿人长久》,我才第一次感受到把古诗词唱出来的魅力。尤其是那句“高处不胜寒”把我震撼到了,往事经年愈加体会到其中深意:
人越聪明,越成功,越孤独
再后面,上高二的时候学到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我恍然发现:这不就是从小老爸给我放的《月满西楼》嘛!现在终于知晓其中含义,再听这首歌已是如痴如梦,尤其那句“云中谁寄锦书来”中“书”的转音让我沉醉:真美妙!
这时候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去搜寻,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歌曲。结果发现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足够惊喜
比如黄安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和毛宁唱的《涛声依旧》,居然都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来。通过化用诗词名句再结合现代白话的方式,表达出那份意境与韵味


经过反复欣赏,我也明白了:真正的传承,不是非得一字不改的原样重现,而是深刻领会其中精神内涵,再用便于时人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即传神达意,那就是佳作。就像翻译讲究“信达雅”,完全照着字眼翻往往会偏离原意,也呈现不出作品原本的韵味
以前是我对老歌有偏见,觉得上一辈人听的就很老土,殊不知错过了多少佳作
于是,从此以客观视角去品味,才发现:真正的经典永不过时,而且会随着岁月的沉淀愈显珍贵
新歌也是如此,流行并非原罪,其中一些经过时间的筛选,也会成为经典
在这点上我是包容的,什么歌都愿意尝试,即使只有片段好听,我也能够欣赏
3
下面分享一些我的收录:
《男儿当自强》
改编自古曲《将军令》,旋律一出,激昂的气势与侠义精神就令人为之一振。在古代能激励将士上阵杀敌,放今天也依然有很强的感染力:誓奋发自强,为理想去闯
《沧海一声笑》
在《笑傲江湖》剧情中为嵇康《广陵散》遗谱,现实中由黄霑倒弹古音“宫、商、角、徵、羽”作成,写尽了江湖气:红尘俗世几多娇,浮沉随浪记今朝
周杰伦
千禧年后,华语乐坛横空出道的天王,尤其推崇中国风,将古诗词的意境与极具美感韵味的文字曲调完美结合

比如《青花瓷》,既有“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的写实,也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飘逸,还有“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的“三惹”类迭柔情
许嵩,曾经的QQ音乐三巨头,又一个中国风践行者,经过十多年的雅俗共赏,也逐渐成了青春的记忆

再往后,也陆续听到一些诗词歌曲佳作,有的甚是惊喜
《知否知否》,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完整唱了出来,而且旋律动听
《杨花落尽子规啼》,不仅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整唱了出来,还续写诗作唱出了情意
《琵琶行》,一字不删一字不改,纯谱曲加上戏腔,把白居易的《琵琶行》用音乐的形式重新呈现了出来。虽然这篇本就通俗易懂背起来也不难,但确实为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而且奇然和沈谧仁还创作了一系列的“高考必背曲目”,堪称中学生福音
像《琵琶行》这种可以算是“还原派”的集大成者,而真正的国风歌曲可不局限于还原,化用和纯传意的数不胜数
毕竟唱出先贤名作的味道只是传承,能在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才是真正的国风盛世
《谪仙》,唱的是李白,狂放不羁,洒脱豪迈,浪漫又飘逸的一生:斟世间最烈的酒,卧长安巍巍高楼,看尽天下何人可似他无忧
《虞兮叹》,唱的是虞姬与项羽:巨鹿踏秦关,垓下曲离乱,策马平天下,楚歌声四方,含悲辞君剑,诀别却为难
唱戏子的更是一大把:《赤伶》、《探窗》、《牵丝戏》、《辞·九门回忆》、《画离弦》、《戏红妆》......

不知为何感觉还都不错。这种古风曲调加上几句戏腔,就是特别的好听!
当然主题也不仅限人物,可以是任何国风元素
像音阙诗听(谐音interesting)出的“二十四节气”专辑,每个节气都创作了一首专属歌。代表作《芒种》相信大家都听过:一想到你我就Wu~~~恨情不寿,总于苦海囚
而且国风歌的范畴似乎也在扩大,很多民谣歌手都在往这个方向转型,比较成功的像花粥大爷,现在她的热门歌曲基本全是国风
我是很乐见啦,最好佳作层出不穷
希望国风越来越好,百花齐放

作者:康见life
看见人间,感受生活
谢谢你看我的文字
或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