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女士计划——将南奈儿·莫扎特的书信转变为乐曲(Projeto Ms. Mozart)
原文来自projetomsmozart.com.br以及LG巴西官方频道的相关采访投稿,大部分文字为官方葡萄牙语文本/油管自动生成葡萄牙语字幕转译英语,再译为中文,原意难免有所偏差(甚至会有明显无法理解的情况,我已尽力调整过),还请诸君不吝赐教。
相关视频合集(含项目介绍中英双字、乐曲成品和主创采访生肉):BV1Ub4y1r7qZ
官网介绍

故事
玛利亚•安娜•沃尔布加•伊格纳蒂亚•莫扎特(Maria Anna Walburga Ignatia Mozart)
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莫扎特有个姐姐叫玛丽亚·安娜,她与他一样天赋异禀。但是世人并不认识她,因为在那时,女人到了16岁,就要准备结婚了。她的家人管她叫“南奈儿”(Nannerl)。我们可从他们的书信往来中得知,即使没有和弟弟一起巡回演出,南奈儿也一直在作曲。但不幸的是,莫扎特女士所有的作品都被时间遗忘了,而她的信件却还在。我们利用语言学和技术对这些作品加以研究,成功地创造了一首独特的乐曲。

信件
她唯一留下的作品
研究人员总共分析了莫扎特女士的66封信和90页日记,这些这些都是保存至今的历史档案的一部分。在一些信件中,我们甚至可以读到莫扎特本人对他姐姐的作品的反应。用他的话说:
“我亲爱的姐姐,我很惊讶你能创作出如此令人愉快的作品。一句话:你的曲子很美。你必须多作曲。”
——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
我们无从得知这是指她谱的哪一首曲(其他曲子也同样毫无记录)。然而,通过仔细分析这些信件,我们可以识别出玛丽亚·安娜·莫扎特的一种语言特征。
事实上,这种特征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毕竟我们的写作方式、风格、遣词造句,甚至分段长短都赋予了我们笔下文字独特的个性。
文档
原件
研究人员在博物馆里找到了她与弟弟和父亲的66封书信,以及她用德语书写的90页日记。
信件的音乐
信件的音乐:背后的世界(Das Kônigreich Rücken)
过程
音乐背后的技术
每个音符都有特定的频率。其中音符Do*(C)对应的(音高)频率为261.63赫兹,Sol(G)对应的频率为392赫兹。
*译注:原文为The Note C (C),根据维基百科,C或Do是C大调音阶的第一个音,A小调音阶的第三个音(C大调的相对小调),也是“圭多之手”(一种辅助视唱教学的图解法)的第四个音(G、A、B、C)。
当我们谈论到每个音节都有其特征时,情况也是很相似的,只是它不一定能与确定的音符一一对应。它往往接近于一个音符,但不在准确的频率上。我们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软件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Waves Tune是一款能够捕捉人声并设法将其转换成音符的软件。
第一步是请一位女士用德语朗读莫扎特女士所有书信记录(66封信件和90页日记),并录制下来。然后我们把它放进软件,把录音转换成音符,使频率更接近于最接近这首乐曲的音符。例如,如果一个发音音节的频率是387赫兹,那么软件就会理解这个音节是一个Sol(G,392赫兹),即最接近387赫兹的频率。
之后,用软件导出的这个音符序列,我们选择信中更有潜力的词汇,也就是说,听起来更好的音符序列,再交付给作曲家。
作曲家/钢琴家从中选择了其中一些短语,并按照她认为最有趣的时间和顺序来组织它们,并且曲风也要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当时的创作风格。
将这首曲子记录成乐谱,由钢琴家练习并录制最后弹奏的成品。
钢琴家
乐曲背后的天才
钢琴家兼作曲家海洛伊斯·费尔南德斯(Heloísa Fernandes)出生在巴西圣保罗州的普鲁登特总统城,5岁时开始弹钢琴。她跟随保罗·戈里(Paulo Gori)和吉尔伯托·蒂内蒂学习(Gilberto Tinetti),由此培养了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之后就读于圣保罗戏剧和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毕业后加入了汤姆·乔宾(Tom Jobim)研究中心,并在圣保罗大学进行作曲。
她的作品被评论家描述为“抒情而明亮的钢琴曲”(语出美国查尔斯顿《邮政与快递》日报的提姆·佩奇)。因她的曲目以崇高的诠释和器乐创作为中心,她得以位列巴西音乐Visa奖的五名决赛选手之一,在巴西和国外都很有名。她通过对流行文化的研究巩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为自己的作品提供了催化剂和灵感来源。
钢琴家兼作曲家海洛伊斯与Zeca Assumpção、Teco Cardoso、Ari Colares、Toninho Carrasqueira、Cláudio Cruz、Alceu Reis和Naná Vasconcelos一起演奏并录制她的作品。她的第一张专辑《FRUTO》,由大师Gil Jardim指导,受到国际评论家的好评。在《CANDEIAS》中,他研究了流行文化,将Mário de Andrade在1936年录制的旋律和节奏作为创作的起点。他最近推出了两部新作品:在美国芝加哥录制的钢琴独奏《FACES》,以及与萨克斯手Mane Silveira一起录制的《INZU》,表达对非洲大陆的敬仰。作为一名编曲家,她为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编曲,最近与美国南太平洋大学(USP)一起演出。

采访视频转译
钢琴家:
实际上,我最感兴趣的是,我意识到:即便是生活在200多、接近300年后的今天,女性的空间仍然很小,甚至比我想象中南奈儿所生活的时候还要小。她才华横溢,但并不能以此为生。其实女性知晓甚多。另一方面,这是一个超级超级仁慈的项目,它非常重视向女性致敬这一点,并且它尝试穿越时空、将一位当下人们需要的人物带到现实。我很感激能够参与这一项目。
制作人:
我从小就接触古典音乐,我从来没听说过莫扎特有个姐姐,而且她和他一样聪明。他知晓,与她在一起,自己并不会遭受巨大的不公。可是世上所有喜欢音乐的军人,都被剥夺了欣赏这位女士的音乐的权利。如果决定参与这个项目,希望我能贡献一些力量,以修复这一错误。这个项目带来了将文本转换为悲伤音乐的挑战,我真的很想要在音乐中拥有紧张的DNA,但并没有牧师幸存下来。我们有她的信件,还有洞察力。我们发现,当我们发表演讲或阅读信件时,旋律本身就蕴藏在话语之中,超越技巧、信件本身以及愤怒的情绪等……“最后60个小矮人进入了……”(译注:专业人员正在朗读信件内容,此为引文。)我们所做的基本上是提取这些文本的旋律,并去除其中的音乐动机(“乐想”/“母题”),并将其传递给海洛伊斯(钢琴家)。她从最后一首诗中创作了这首曲子,而这颗小小的种子(Sementinha)来源于信件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