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思维导图《电影批评》

《电影批评》
如《电影批评》序言所讲:电影研究、电影批评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学科。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作为电影研究的重要分支的电影批评,已经开始脱离对电影工业的附庸,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写作和表意实践......
尽管电影艺术已历经百年,却仍有许多人不相信看电影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这无疑说明,电影这门年起的、惟一一门人类知晓其诞生日的艺术,从一开始便作为大众艺术而出现:透明性、通俗性与娱乐性无疑是早期电影和绝大多数商业电影追求或试图保持的特征......
现代电影理论以“第一电影符号学”为开端,其思考、特征之一便是“将现实放入括号”’但60年代的欧洲及全球的炽热、反叛、激变的现实却很快将这一“括号”打得粉碎。自60年代起,电影创作与电影理论,一度成为激进社会政治实践的场域。电影理论在七八十年代之间,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批判性与前沿性的学科,而在特定的电影理论背景之下的影片精度\电影批评,便成为其特定的元社会文化实践的方式。

作者简介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女性文学等。文学评论家、作家杨光祖评价她:通过对戴锦华的电影评论的分析,发现她的电影评论对中国的电影创作和发展带来了不同的视野和感觉。在戴锦华的影像世界中,她的每一次突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放逐,都是新的寻找。她游走于体制内外,周旋在中西之间,为中国的电影批评注入新鲜的活力和血液。我们认为,这位女性在中国电影评论领域中是一位标杆,不论她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还是对于自我观点的坚持,都是一种榜样,她的勇敢和真实更是最珍贵的财富。
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