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题目中显性要求解读(1)
2.1.2.题目中显性要求解读
题目中的答题要求,无疑是我们读题的重中之重,答案只有达到了题目中的答题要求,进而满足申论大纲的能力要求,才可能是获得高分的答案。下面对答题要求中常见的一些显性要求关键词语,做一个简单解读。
1、全面
这个要求常见于归纳概括题型中。它的内涵是答案都在材料中,要把材料中符合答题要求的要点,都概括出来,一个都不能遗漏。但要求要点“全面”,也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正的“全面”是恰如其分,完全符合题目要求,所答内容不多也不少。比如概括主要原因,若将次要原因也答进去,就不是“全面”,而是不准确了。
但申论小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如果对有些要点,吃不准是不是答案的要点,那就把握一条原则:只要在字数要求内,宁滥勿缺。
为了保证要点全面,在做题时,要坚信给定资料中的任何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阅读时要字斟句酌,逐段分析。我们务必要按照材料自身的顺序,逐段逐句去勾画、概括,每句话没有说服自己舍弃的理由,就不要轻易删除,拿捏不准的,应尽可能地呈现。
2、准确
这个要求的内涵就是提炼描述材料的观点或内容时,要抓住实质核心,要答到点上,完全符合材料原意。答题要求中若有这个要求,评分标准一般是按关键词、关键句给分的,所以一定要找最合适的字词作答,准确完整地写出关键词、关键句,而不是仅仅把意思答出来就行。
为了保证合乎这一要求,在做题时,要突出材料中所涉及的关键词,要遵循材料原意,能用原文中最合适的词句作答是最好的。原意表述简洁规范则抄,啰嗦口语则改。不大段抄材料,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3、具体、充实
“具体”是与抽象相对应的,就是不要空洞,不要过于概括和理论化,接地气一些。这要求常见于讲话、倡议书等形式的公文中,作答的时候要有实例、有细节、有依据,而不是空对空,只讲理论。
“充实”就是不空泛,比如“提高民众节约用水意识”这一表述就太过空泛,而“通过加大节水宣传、组织节水教育活动来提高民众节约用水意识”,就显得充实。
4、完整
“完整”的涵义包括三方面:一是语意完整,二是结构完整,三是格式完整。这个要求常见于贯彻执行题中,如建议函、公开信等要求格式的题目中,如果这样规定了,就说明有格式分,那么就该注意要写上抬头、结尾、落款、日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