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没我?用世界的参差来撑开大众的包容度,又有什么不好呢?

保命声明:本文配图全部来自搜索,没有任何拉踩意思,因为大多数熊猫君也不认识是谁

最近鹅桃两家选秀综艺最火了,掐得也很带劲,连熊猫君这个不追综艺和偶像的人也能经常刷到相关消息。

鹅厂《创》上邓超那句“感受世界的参差”火出了圈,桃家《青3》里面一个叫“熊猫堂”的组合,因为成员外形和传统认识中的“偶像”差距巨大,从一开始就面对了铺天盖地的谩骂。

他们这个硬件款式圈里人都懂,基本上属于“熊”类标配。
暂且不管他们是不是圈里人哈,我是想讨论这种比较不那么主流的形象去参与偶像选秀这个行为究竟有没有问题?哈哈,熊猫君的角度总是奇奇怪怪~

偶像(idol)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种职业或身份,也是对艺人的一种称呼。是指从事演艺方面事业,通过展现个人魅力而受到年轻人崇拜与追捧的对象。
提炼一下就是说通过个人魅力赢得年轻人追捧来赚钱的职业。很明显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对外形的限定,所以熊来参加没问题。

不过,显然赢得越多人追捧越能利益最大化,那是不是只让主流审美长相的去参加就好?毕竟基数大,蛋糕就大嘛。

这么说是没错,可是这是只看了分子却忽略了分母有多庞大。
在这个“哥哥”“家崽”冒得比雨后春笋还快的时代,大家都差不多类型,分的都是同一杯羹,给这家多花一块钱,另一个就少一块钱,说到底市场还是残酷和现实的。
所以细分其实是必然的行业发展趋势。

偶像细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专业细分出演戏的、唱歌的、跳舞的、综艺的,但是这种分类需要长期培养苗子,要有比较强的天赋和业务能力,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的。
太不符合资本想要快速捞钱的愿望了。

于是又开始人设细分,我是富二代高贵王子范儿,他就是贫苦少年励志奋斗比,你高冷冰美人,就有人憨批小狼狗。
这就像贩卖恋爱幻想一样,只要长得好看,甚至都不用多好看,总能吸引一群年轻人,而且这种流水线批量生产,快速投入市场的偶像,可以最快速地为投资方赚回利润,一直是这几年最好的盈利模式。

所以大家就会看见一场又一场,各种实在挖不出真料,只能靠噱头来炒作的选秀,好多播都没播完就糊了,就算炒起来火一阵也难以为继。
而且这高频次的选秀把能参加的要参加的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有些选手老回锅肉了,好几个节目来回串,业务能力也不见长,他不尴尬,观众老看他都尴尬了……
这种偶像只是快消品,用一批丢一批,只有极少数能存活久一点,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优秀,运气占大头。比如演了个剧突然就爆火了,这比中彩票概率高不了多少。
细分不得不又开始探索新的领域。还记得前面偶像定义吗?没有限定年龄是吧?那就来搞中年细分吧!于是又出现了《浪姐》《光哥》。

结果选秀又成了大型阴阳怪气撕逼现场和深海油田,火成了出圈的笑话,实际上却没有持续捞钱的能力。老油子都有一定业务能力,但是根本不好控制,受众群体也不容易长成脑残化的韭菜,大家看个热闹都撤了。
这一次熊猫堂的出现,又是偶像细分的一次新尝试。我觉得这次尝试结果会比中年组的好。
熊猫君可不是因为也叫熊猫才这么说的哈!
首先熊男有魅力吗?当然是有的,而且分的不是那些喜欢唇红齿白瘦竹竿式传统偶像的粉,何况熊猫堂几位业务能力并不差,排名还挺靠前的。

连我这种纯路人,虽然一开始看他们海选也浑身鸡皮疙瘩,但看见他们认真表演,还是会加一些好感度。圈子里的人看见这种明牌同胞,或多或少都会看两眼的,喜不喜欢是另一回事,或笑或骂都是关注度。
桃选这么一组,既很好地挑起了话题,又是一次成本不高的探索。大胆预测一下,在今后的偶像选秀节目里,会有越来越多这种非主流审美的人出现。
世界的参差,不仅是资本赚钱的探索,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是大众包容度的填鸭,哪怕只撑开一点点,又有什么不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