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是一个好东西
python 是一个好东西,自从我发现她经常有重复性的错误,然后网上随便搜一搜,改一改,一个程序就好了,原理很简单,就是把错题保存为图片,放在目录下,然后软件随机抽取图片,让人回顾这些错题。
我记得我一个星期就做出了60张错题图片,把我能找到的,她这个学期的错题都放上去了,然后每天软件刷错题。结果当然很差,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
1 完全是我在弄,小孩子根本没参与,简单来说我越位了。
2.完全没有重点,其实不应该这么多错题的,其实她老师也只要求对考试的错题做错题本,我弄得连平时的作业错题也弄上去了。其实从应试考试的角度,学校考试试卷上的错题才是值得做错题库
3.不应该每天刷,结果我发现她自己把答案都背下去了,但是却不能真正理解。所以间隔时间长一点刷,反而会好很多
现在到暑假了,我反而想起来我读书时候的一些场景,我数学相对还可以,但是我知道我数学也有几个弱项,初中的几何和高中的集合
我在初中,代数远好于几何,我几何主要的问题,就是那种要画几条辅助线,然后才能算出答案的问题。这种题型我可是真心差,从来就没好过。但是时事后想起来,这个对我初中的数学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老师根本就没有出很难的题目,而且这种题目也很难出大题。就算出大题,老师也几乎把辅助线全标出了。
2.高一的集合我也学的很差,但是到了高三,进入高考刷卷子的阶段,我才发现集合非常容易,为什么高一的时候我觉得难?说起来很搞笑,首先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度,一下子不适应。等到了高三,发现集合太简单了。集合其实不简单,但是高考能出的集合题目很简单,几乎只能出选择题。考考你交际,并集,差集的基本概念。还有一个 非常重要的问题,高一的老师教题目的时候,老师有上帝视角,知道这个不是高考的重点,所以教的时候也是一笔带过,所以学的很差。
现在回想自己高考的时候,真的别有一种味道。我甚至还想起来一个高中同学,连名字都忘记了,但是就是记得他的成绩很好,甚至可以冲刺清华北大。但是他有一个很搞笑的弱点,就是语文的作文。就是不会写议论文。。。。差的让人吐血。但是他写记叙文和说明文一点问题没有,这个不足会导致他作文直接少20分以上。家长和老师,包括他都想改进,但是很遗憾。。这个就是他迈不过的槛。
现在想想,觉得前些时间太搞笑了,其实我是可以接受小孩数学差一点,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每次数学考试前,我们都要叮嘱她要小心,要验算。所以我是有这个预感,但是我那口子不能接受,我也只能出面逼小孩学习。不过现在好了,这个包袱终于可以放下了。可以稍微放手,让小孩自己多独立思考问题。毕竟是她的学习,不是我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