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梁龙的短片讲了个啥?很简单,自我认知与大众认知
看完第一期《导演请指教》,想必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梁龙版《疯狂的外星人》到底讲了个啥?

虽说个人不是很认同梁龙版《疯狂的外星人》,但大体上的意思还是看懂了,可以理解为在探讨自我认知与大众认知。
一个关于异类的故事
尽管短片的名字叫“疯狂的外星人”,不过大潘(潘斌龙)饰演的角色应该不是外星人,而且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异类。这个异类可能指审美有别于常人、爱好与众不同等等,在普通人看来,这类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常的。

在短片中,第二个场景是孩子们在写生,有一个小男孩儿给大潘画了一张素描。如果有留意的话,可以发现素描中的大潘并非外星人的形象,而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观众看到的大潘,其实是大潘自我认知中的样子。

大潘内心期望自己能够像外星人一样无所不能,以此来达到某种诉求,例如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懂得“给手”的广场舞大妈、不愿意千篇一律写生的小男孩儿、在游乐场哭泣的女生以及歌曲大赛散场后独自诗朗诵的眼镜男,他们皆是人们眼中的异类,后来都与大潘一起坐上了一辆三轮车。看到这里,起码在个人的理解中,凡是在三轮车上的人皆是同路人。

梁龙其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梁龙其人了,表面上看起来并无特殊之处。但在舞台上表演时的梁龙,绝对会让那些不了解他的人大跌眼镜,甚至是直呼辣眼睛。因为舞台上的梁龙是男扮女装且浓妆艳抹,风格怪异又违和感十足,绝对是一个异类。

诚如前文所说,那么在普通人看来,梁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正常的。在简单了解了梁龙其人后,也就不难理解其为什么会拍出如此另类的短片了,也算是一种内心独白 了。

然而在独白的背后,实质上是大众的不理解,甚至是排斥和抵制。因为在大众认知中,有些事情注定是不会被接受的,最多只会允许其在非主流而苟延残喘。原因在于这些事情与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好比反“娘”风暴,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娱乐圈的事情了。
被惯坏了的有娱乐圈
言归正传,梁龙把《疯狂的外星人》拍得如此晦涩,到底是对是错呢?也可以换一种问法,影片是只需要符合导演的审美,还是要满足大多数观众的需求呢?

关于这个问题,在节目中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理论上是没有对与错的。但有一点要注意,只要是公开播放了,那么必须得接受来自于观众的质疑。在这一点上,梁龙显得比较豁达,没有过多为自己的作品进行辩解。

但同时大家也要看到,如今的娱乐圈的确是被惯坏了,往往是听不得批评的声音。尤其以饭圈为主,粉丝会不择手段去攻击批评者,从而现实控评的目的。拿孟美岐的事情来说,已经有不少人站出来表示遭到过电话、短信或信息的“轰炸”,显而易见这是企图让被“轰炸”者闭嘴。

评价人品是这样的遭遇,评价作品同样如此,十之八九会被扣上黑子、喷子、营销号之类的“帽子”。特别值得警惕的是,这股不择手段之风早已溢出了饭圈,在娱乐圈中泛滥了起来。以热播剧《星辰大海》为例,不少人都对年过四十的刘涛装嫩扮演少女表达不满,客观上这是一个事实。不过在刘涛的拥趸口中,这些表达不满的人都是收了钱的“水军”,故意来抹黑刘涛的。

正视批评与质疑
个人以为,当下的国内娱乐圈,迫切需要去正视批评与质疑。正如影评人远叔叔所说,拍好东西会点赞,拍烂片也会批评。没有批评与质疑,导演如何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又如何能够提高呢?只有赞扬与掌声的话,岂不是在自欺欺人,与皇帝的新衣有什么不同呢?

记得当年张艺谋在宣传自己的电影《幸福时光》时,当众遭到了自己影迷的质疑,认为《幸福时光》拍得有失水准。虽说张艺谋未见得同意这位影迷的看法,不过还是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人觉着影片拍得不好很正常。换而言之,批评与质疑可以不采纳,但必须得尊重观众评价的权利。

结语
既然梁龙将《疯狂的外星人》拍成这样,那么就要接受批评与质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任何一位导演、演员以及所有文艺工作的从业者,没有人是例外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