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四章』第二节-九世纪之后的军人薪资

2022-08-01 13:46 作者:傻狗本狗Official  | 我要投稿

狄奥菲卢斯之后的皇帝并没有对其在840年时设定的年俸等级表进行大规模调整。如我们所见,君士坦丁七世记录了利奥六世时期的年俸等级表,其中将军区将军的年俸由40磅、36磅、24磅、12磅、6磅黄金五级调整为了40磅、30磅、20磅、10磅、5磅黄金五级。柳普兰德描述950年时的年俸等级表,按降序列为24磅黄金、12磅黄金、7磅黄金、6磅黄金、5磅黄金、4磅黄金、3磅黄金、2磅黄金和1磅黄金的年俸。年俸少于1磅黄金的军官则会在其他时间得到其年俸。[1]

根据柳普兰德描述,“这第一等级的年俸是40磅黄金”,因而得到这个年俸的军官应是教导军团的指挥。当然,在840年时,教导军团的指挥同样拥有40磅黄金的年俸。拥有40磅黄金年俸的军官还有帝国中央舰队的提督,而在840年时,他的年俸仅有12磅黄金。第二级对应的则是36磅黄金的年俸,与840年时相同,拥有36磅黄金年俸的军官是各军区的军区将军。接下来是第三级对应的24磅黄金的年俸,拥有24磅黄金年俸的是24名获得元帅(Magistros)宫廷荣衔的官员,而在840年时,帝国境内仅有一至两名官员能获得该宫廷荣衔。拥有贵族(Patríkios)宫廷荣衔的官员,其年俸为12磅黄金,这与840年时相同。[2]柳普兰德描述了阿尔·贾米所提到的每一等级的年俸,一直到1磅黄金的年俸为止。

虽然柳普兰德还描述了了7磅黄金、5磅黄金和4磅黄金的年俸等级,但也许这是他错误的猜想,因为他预计从在这里开始各年俸等级之间的差异只有1磅黄金。有趣的是,柳普兰德之所以对于这个君士坦丁堡官员的发薪典礼仪式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也想参加这个典礼,因此最后他还从彬彬有礼的皇帝那里争取来了一磅黄金。然而无论如何,在利奥六世时期减为20磅黄金和10磅黄金的年俸等级重新回到了君士坦丁七世时期的24黄金和12磅黄金的年俸等级。同样的,30磅黄金和5磅黄金的年俸等级也重回到了36磅黄金和6磅黄金的年俸等级,就如狄奥菲卢斯时期的年俸等级表一样。

利奥六世在过去降低高级别军官年俸的做法仅是权宜之计,而当皇位传至君士坦丁七世时,他早已记不起帝国曾采用过这种做法。如果利奥六世依然保持842年的年俸等级标准,那么随着军区数目的逐渐增多,在842年时发放给军区将军的年俸(不包括帝国西部那些从本军区税收中抽取年俸的军区将军)总额应为448磅黄金,折合为32,256诺米斯马,在910年时则是526磅黄金,折合为37,872诺米斯马。而在利奥六世下调了军区将军的年俸后,帝国发放给军区将军的年俸总额变为了370磅黄金,折合为26,640诺米斯马。[3]

但同时,利奥六世将百夫长的指挥权从原来的40人提升为了100人,并重新设立了五十夫长。此举使得帝国所发放的年俸总额有所增加,亦使得200人的中队的常规军官人数从6人提升至7人:

利奥六世还增加了副将军和千夫长的人数,副将军可能从原来的26人增长为50人,而千夫长则从840年时的96人增长为近200人。如果副将军的年俸仍为216诺米斯马,千夫长的年俸仍为144诺米斯马,那么额外多出的年俸发放总额大约在20,000诺米斯马左右,这个数额仍比在911年招募10,000名士兵所发放的年俸总额要少(90,000诺米斯马)。

这里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这些理论上的年俸,在实际情况中,多久获得一次?柳普兰德在950年时所看到的君士坦丁七世支付给军官们一整年的年俸,这显然是按照惯例执行的。米哈伊尔三世在867年支付给军队的20,000磅黄金定然也是一年期的,因为当时的国库极度缺钱,如果帝国在近期有推迟发放年俸的先例,他定然会采用那种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惯例回溯至840年。然而,参考了阿尔·贾米所著文献的史料中有提及阿尔·贾米对于帝国发放年俸的说法,根据他的说法,士兵们通常每三年获得一次年俸,有时甚至更长时间,例如每四年、每五年甚至每六年获得一次。[4]

需要注意的是,阿尔·贾米关于帝国的直接接触在其845年被赎回时便结束了,他拥有的所有关于帝国的知识都来自于840年左右的帝国官方文献。如果在837年—845年时他从士兵那边听闻过年俸迟发的情况,那么这多半指的是840年狄奥菲卢斯军队改革之前的年俸发放模式。当然,也许更有可能的是,阿尔·贾米所引用的官方文献表明,在那之前,士兵们的年俸经常被拖欠三至六年,而到了狄奥菲卢斯时期,慷慨大方的皇帝不仅打算增加军队的年俸,还保证每年及时发放。即使遇到27年以后被财政窘迫所困扰的米哈伊尔三世,这个承诺也很难被打破。

然而,上述所得出的结论与另一份史料的描述不符。君士坦丁七世在一篇军事著作中提到,军区在“往日”的年俸发放模式都是“四年一发放的”,且是根据如下的次序进行发放的:[5]

第一年发放:安纳托利亚军区、亚美尼亚军区、色雷斯西亚军区

第二年发放:奥普希金军区、布刻拉里翁军区、卡帕多西亚军区

第三年发放:哈尔希安军区、科洛尼亚军区、帕夫拉戈尼亚军区

第四年发放:色雷斯军区、马其顿军区、迦勒底军区

迈克尔·亨迪认为以上的年俸发放模式甚至可以追溯至七世纪中期,在军区制刚创立的时代。而从那个时代开始,军区的士兵就以一种类似以上的循环周期来获得他们的年俸。[6]然而事实上,仅就于这个年俸发放模式本身而言,定然不会早于863年,因为哈尔希安在当时仅是一个要冲区。[7]即使是在那个时期,以上的年俸发放模式仍会遗漏基比拉奥特军区、爱琴海军区、塞琉西亚要冲区和其余位于帝国西部的军区。

事实上,迈克尔·亨迪和其他人(曾经包括笔者自己在内)都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个所谓的年俸发放模式并不是指军区整体的年俸发放模式,而是军区将军的年俸发放模式。根据这个所谓的年俸发放模式的希腊语原文,其所涉及的格,所有的军衔都是阳性单数词,而“军区”一词在希腊语中则本是中性词。在《三元论》中,君士坦丁七世明确将安纳托利亚军区的军区将军简称为“安纳托利亚”,亚美尼亚军区的军区将军也被简称为“亚美尼亚”,奥普希金的司令则被简称为“奥普希金”,诸如此类。[8]因此,对于这个所谓的年俸发放模式的描述,他应该遵循了同样的做法。当安德罗尼库斯·杜卡斯(Andronicus Ducas/Ανδρόνικος Δούκας)和一些高层将领的阴谋在905年流产之后,利奥六世决定降低军区将军们的年俸,同时决定每四年发放一次年俸——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任期。[9]在其他情况下,士兵和其他军官仍然能每年领取他们的年俸,到了君士坦丁七世时期,军区将军也重新开始每年领取自己的年俸。因此,利奥六世的做法成为了君士坦丁七世在《三元论》中提到的“往日”之举措。

自十世纪上半叶起,帝国政府开始向士兵征税以代替服兵役,帝国政府允许军区土地的持有者通过提供武器装备的方式让他人代其服兵役。[10]此后则是以现金代替服兵役,罗曼努斯一世曾在921年要求伯罗奔尼撒军区的士兵支付5诺米斯马以代替前往意大利参与作战,对于过于贫穷的人则只需要支付2.5诺米斯马。君士坦丁七世曾在949年要求不参加克里特岛远征的色雷斯军区的士兵每人支付4诺米斯马,这笔钱最后发放给了哈尔佩齐基姆军区的士兵们。[11]

在十世纪后半叶,由于大量小型军区的设立,军区将军数大量增加,督军区督军由是再次设立。如果以950年时的年俸等级表来进行计算,那么拜占庭百官志(Escorial Tacticon)就已经能够说明这些督军区督军在972年的年俸究竟为几何。当时帝国境内的7名督军区督军的年俸都应是40磅黄金,因为他们在拜占庭百官志中位列于亚美尼亚军区将军和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之前,而这两位军区将军的年俸无论在840年还是在950年都是40磅黄金。[12]

大部分新设立的军区其军区将军的年俸都是12磅黄金,位列于迦勒底军区将军之后。这些军区将军也大多位列于警备军团指挥和基比拉奥特军区将军之后——这二者在840年的年俸也是12磅黄金。然而,这些军区将军大多位列于年俸是12磅黄金的瞭望军团营队长之前。由于拜占庭百官志将不死军团指挥列于冠军团指挥和势众军团指挥之间,所以以此来看,不死军团指挥的年俸也应是12磅黄金。[13]拜占庭百官志同乌斯宾斯基职官表和官府图谱一样,将年俸等级列到年俸为3磅黄金的官员为止。[14]

在这个时期,帝国政府向众多军官和士兵发放了大量薪金,而这其中的很多军人此时在军事上的价值已微不足道。例如,战时在边境地区驻扎的800人的亚美尼亚边防军就比色雷斯西亚军区的9,600人的驻军更有用。后者在949年帝国对克里特岛发动的远征中只提供了400名士兵,并让东部的哈儿佩齐基姆军区的700名士兵上了前线。[15]然而在十世纪,无论是东部边境新设立的小型军区,还是软弱无力的传统军区,他们都不具有像840年时的军区那样的军事价值,直至狄奥菲卢斯提升军队年俸后才终得以产生成效。

由于降薪会导致帝国政府变得不受军队欢迎,因此这可能间接影响了尼基弗鲁斯二世在964年发行的比标准诺米斯马金币含金量少十二分之一的特塔特伦金币(Tetarteron),并以此用来发放年俸。[16]在尼基弗鲁斯二世的后继者约安尼斯一世统治时期,特塔特伦金币在流通货币中所占的比例有50%之多,而在瓦西里二世和君士坦丁八世的统治之下,特塔特伦金币的流通量开始减少。然而到了十一世纪中期,特塔特伦金币又占到了帝国流通货币总量的一半之多。当时的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理由用特塔特伦金币来发放军队的巨额年俸,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在自己口袋内装上更多的钱币。就如我们所见,帝国政府的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发放军饷。特塔特伦金币可能是发放给士兵的,这意味着他们所得到的年俸实际上减少了十二分之一,然而哪类士兵得到的是以特塔特伦金币结算的年俸呢?

大量的特塔特伦金币曾出现在君士坦丁堡,但首都的商人们却拒收特塔特伦金币。此外,有史料记载特塔特伦金币曾在色雷斯西亚军区流通过。多布罗加地区的两处考古地点还出土过瓦西里二世时期的特塔特伦金币,这些相对稀少的实物证据与皇帝们所采取的举措恰好不谋而合:皇帝们以标准诺米斯马金币发放禁军和现役边境军区部队的年俸,特塔特伦金币则是用来发放传统军区非现役士兵的年俸,这便意味着这些非现役士兵所得到的实际年俸会比理论上的年俸少十二分之一。

色雷斯西亚军区是一个不太活跃的军区,奥普希金军区和布刻拉里翁军区则恰巧相反,因此特塔特伦金币会经过这两个军区直接进入君士坦丁堡。然而,只要帝国政府仍然使用标准诺米斯马金币发放禁军和政府官员的年俸,特塔特伦金币就不会在首都广泛流通,正因此首都的商人敢于拒收特塔特伦金币。在瓦西里二世时期,色雷斯军区和马其顿军区都是不太活跃的军区,因此特塔特伦金币会在这两个军区内流通,并最终到达多布罗加地区。

瓦西里二世似乎在某个时期限制甚至禁止了特塔特伦金币的流通。皇帝本人对他的军队很大方,在1018年消灭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之时,他把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皇家宝库内的财物全部分发给了士兵们。在瓦西里二世的统治后期,帝国政府甚至还有能力能够免征两年的土地税和壁炉税。即便如此,国库内仍然拥有创纪录的黄金储备。[17]凭借着这笔黄金,帝国政府完全有能力以标准诺米斯马金币发放帝国军队的所有军官和士兵的年俸,并保证他的继任者也能如此。

尽管接下来重建的结论都是假设的,或者说每一种对于帝国在铸币成因的解释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假设成分。但就是这种解释,正好与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保持了恰到好处的同步。毫无疑问地,自君士坦丁九世时期以来,诺米斯马遭到了灾难性的贬值,而这只是为了减少毫无意义的巨额军饷支出。在此之后,君士坦丁九世更是直接通过向高加索伊比利亚地区和亚美尼亚地区诸军区的驻军征税以替代兵役。除此之外,皇帝还重新引入特塔特伦金币以支付国家财政预算中的一半款项。更可怕的是,君士坦丁九世在此之后再次将特塔特伦金币进一步贬值。然而,即使是君士坦丁九世,也并未从名义上降低帝国军队军官和士兵的年俸。因此,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狄奥菲卢斯所设定的年俸等级表之合理性与持久性。




[1]见于柳普兰德,《互惠》,VI.10,p.157—158。

[2]见于尼古拉斯·依科诺米狄斯,《列表》,p.294。

[3]见于君士坦丁七世,《典仪论》,p.696—697。

[4]见于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p.84。

[5]见于君士坦丁七世,《三元论》,p.134。

[6]见于迈克尔·亨迪,《研究》,p.648—654。

[7]见于《狄奥法诺斯编年史续编》,p.181和p.183。

[8]参考君士坦丁七世,《三元论》,p.98—99;沃伦·特里高德,《拜占庭的国家财政》,p.14—15。

[9]见于卡林-海特,“叛乱”。

[10]见于保罗·勒默尔,《农业史》,p.124—125。

[11]见于君士坦丁七世,《帝国行政论》,p.256;《典仪论》p.666—667。

[12]见于《拜占庭百官志》,p.263—265。

[13]见于《拜占庭百官志》,p.265—271。

[14]参考《拜占庭百官志》,p.273;《乌斯宾斯基职官表》,p57.21—61.6;非罗塞乌斯,《官府图谱》,151.19—155.9。

[15]关于949年的色雷斯西亚军区,见于沃伦·特里高德,“军队”,p.125—128。

[16]见于约安尼斯·斯基里泽斯,p.275。

[17]见于约安尼斯·斯基里泽斯,p.358—359和p.373;米哈伊尔·普塞洛斯(Michaël Psellus/Μιχαὴλ Ψελλός),《编年史》(Chronographia),I.31。米哈伊尔·普塞洛斯是拜占庭帝国的一名僧侣、学者、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1017年或是1018年,尽管也有说法认为米哈伊尔·普塞洛斯直到1096年才去世,但通说一般认为其卒于1078年。米哈伊尔·普塞洛斯最为著名且最通俗的作品当属由他撰写的《编年史》,书中记录了从米哈伊尔·普塞洛斯身处的年代往前一百多年间历任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历史,涵括14位皇帝与女皇,远从“保加利亚屠夫”瓦西里二世近50年的统治开始,结束于米哈伊尔七世的统治时期。此外,此书与当时绝大多数的史学著作不同,其内容架构主要由一系列的人物传记所组成,米哈伊尔·普塞洛斯在成书时专注于对人物的描写,而非军事和政治事件的细节。《编年史》中还大量加入米哈伊尔·普塞洛斯自己的政治与思想历程等自传元素,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政治回忆录的性质。该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米哈伊尔·普塞洛斯对杜卡斯王朝历任皇帝的溢美与赞誉。

『前文』


『第四章』第二节-九世纪之后的军人薪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