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你的学习脑|通过激活大脑神经元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读书笔记初版
上一篇文章说的笔记:


今天把《激活你的学习脑》一书的笔记做了一遍,我的笔记方式是先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重要段落内容的划线,如果内容很简可以直接根据划线内容做整理,如果内容比较复杂,那么需要进行划线内容的提取和二次加工。
比如今天这篇内容的笔记,就是对划线内容进行筛选、加工、整理的内容,将每个大章节中我觉得核心的知识点自己手打一遍理解出来,形成对全书更深的认识。再到最后一步,把这些理解的内容用新的、更易懂的结构复述一遍。
当然,不是每一本书都有这么做的必要,只有那些我认为一定要吸收一定要解读的概念,才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精力整理。
很多人对看书的错误概念是,好像你看了就会了。实际上书的类型有很多种,有些仅仅是个人观点表达的书籍确实阅读过就行,能理解其中一些核心的即可。而一些具有强关联和逻辑结构的专业理论,不充分拆解重组整理成自己的知识,和没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有些知识是别人研究投入了几十年努力后形成的结果,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吸收这些总结的精华和观念,并把它们的成果搬进自己的脑袋,这是对知识本身的“瑞思拜”。
因为整理的过程产生了不少新想法,所以更进一步的整理在今天是做不完的,我会在下周发出,大家可以先看看原书的主要知识点内容整理:
章节0:大脑的可塑性,神经元何如激活,为什么必须改变大脑神经连接
人的大脑包含大量的神经元,神经元由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组成。轴突和树突中间的缝隙被称为突触。为了交流,神经元会在轴突末端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并黏附在相邻神经元树突表面。一旦相邻神经元接受,就会影响后者的激活。
神经元会和大量其它神经元相连,所以激活通常不依赖单神经,而是依赖大量神经元的协同。神经元包含抑制和兴奋两种刺激,只有兴奋多于抑制才会激活。
学习就是改变大脑的神经元连接,认知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激活来完成。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强,一个神经元就越容易刺激别的神经元,学习就是改变神经元连接并加强它们。同时,学习还可以改变神经连接的强度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状。
学习就是增加神经元的连接,连接越多,树突就越多越长,灰质数量也就越多。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就会增加大脑对应区域灰质的数量水平。而长时间不记忆使用这些知识则灰质水平会退化。
学习不只是心理现象,也是种生物学现象。
章节1:激活与学习目标相关的神经元 正确的学习,需要激活正确的神经元
想要大脑变化就需要激活它,这是一切学习过程的基本条件。
赫布模型核心理念:同时被激活的神经元会连接在一起,它们的激活和连接是相互促进,激活是建立连接的核心。同时,需要激活的是“对的”神经元,即和学习目标有关的才有价值。
学习的过程需要激活学习者的大脑,例如模仿的过程,就是模仿者从被模仿者行为中激活相近的神经元。
神经元的激活需要专注于同一个方向和领域,当一心二用时,则无关的神经元激活会阻碍目标神经元的激活。
被动式听课的学习过程神经元激活概率很小,所以需要通过教学的互动来增强学生的神经元激活频率和程度。
一心多用或错误的学习策略,会激活无效、错误的神经元网络,进而强化该策略,并阻碍与另一种更有效的策略相关的神经元被激活。
以阅读为例,通过形声解码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原因就是激活和目标相关的神经元。促进连接的建立,就要同时激活相关的元素。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先前的旧知识,则会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同时,与新旧知识相关的神经网络之间也会建立联系
刚开始学习时学习相关的神经元会和学习环境绑定,尽量在初期确保学习环境的一致性,切换学习环境往往会降低神经元激活的程度,进而降低学习效率。在学习后期再改变环境和练习类型,让学习脱离特定环境,减少大脑激活特定环境的依赖。
被动的倾听讲授讲学和阅读是很低效的,所以要采取主动的学习策略。

章节2:如何反复激活神经元,让大脑越用越聪明
学习的神经元要经过多次的激活,加强神经连接,同时可以减少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减少脑力消耗(变得更轻松),还能巩固学习并减少遗忘。
一起被激活的神经元更容易被再次激活,如果持续激活则会加强它们的连接强度和效率。
学习新的内容修改神经元等于修改了老的连接,大脑会为了协调前后两种情况会保留并强化用过的,弱化和遗忘不用的,也就是用进废退。
光是学习到能简单实现预期的任务并不够,这不代表神经连接足够强,需要通过更多的训练,让训练越来越容易,就意味着神经连接越牢固,越难忘记,遗忘变慢。
同时,任务越困难越需要集中注意力,即前额皮层越活跃,由于大脑负荷有限(需要积累深度工作的能力提升上限),难以有效处理信息。当统一类型的知识点练习得越多,则大脑皮层的活动越少,意味着完成得越容易。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提出了练习律(Low of exercice):“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某种情境的任何反应,都将随着该反应与情境联结次数的增多,以及联结强度的增大和平均延续时间的增加而加强。”
练习率三大要素:重复次数、反应与情景联结的强度、联结的持续时间
反复激活神经元的方式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学习的时长(光长死读书没用系列),而是反复激活和学习目标相关的神经元。普通的重复可能干扰神经元激活,即重复抑制现象。
重复抑制类似背诵,反复背诵的最后结果就是过于简单,神经元难以被激活形成大脑的抑制。
想要真正实现神经元的多次激活,需要做到1.规划时间多次激活,2.避免针对同一主题进行过长时间训练,3.达到既定目标后进行强化训练(刻意练习),4.避免重复激活错误。

章节3:提取练习 回忆与忘记,让你的知识大厦更稳固
练习提取是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为长期记忆并不一直呈现在脑海,需要我们从记忆中提取,才能在意识层面运用。提取练习就是一遍遍回忆某个知识点。
为什么需要提取练习,因为提取是主动行为,需要激活相关的神经元,每次提取就是一次主动激活,反复提取就形成反复激活促进神经元的连接强度。
测试是提取练习的一种,测试越多提取越多,记住的知识点也越多,越容易形成长期记忆。
提取练习的难度不能太难,要在自己能力范围的边缘(《认知觉醒》中的舒适和困难区的拉伸),才能最大化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

章节4:解释说明 理解一件事的最好方式,就是去给别人讲一讲
解释说明原则的关键在于对某现象或某种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或说明,这就需要我们对待学习的、已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解释的过程可以激活学习目标相关神的经元,并于现有神经网络之间建立联系。解释说明可以更大程度激活与建立知识练习相关的关键脑区(费曼学习法)。
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记忆,解释说明的过程就是让本来没有被关联的不同神经元区域链接起来,更好促进记忆编码用于未来提取,已经更好得帮助我们理解(解释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
进行解释说明,就是提出学习相关的问题,并对它进行解释。
进行解释的质量取决于相关知识的水平,如果拥有准确且有条理的知识系统,就更容易做出详细恰当的解释,反之则不行。本质上就是:现有知识水平影响解释直连,而后者影响解释说明的积极效果。
尽量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才能让学习者更多的从解释说明原则中获益(从下级知识点解锁提升对上级知识的认识)。
如何运用解释原则,1.通过为什么、怎么办等提问对知识进行解释,2.自我解释,3.拓展与解释相关的现有知识,4.对解释准确性进行反馈。
自我解释中,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更好的促进结实,即对知识概念进行图形建模(自发的而不是看别人给的)。
拓展知识的本质上就是先学习基础的、简单的知识,再学习复杂的进阶的。
通过激活神经元进行解释说明能够在与现有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相关的神经网络之间建立连接并强化这种连接。随后这些连接可以促进新知识的重新激活,因为多样化的神经网络可以促进它们再次被激活
通过激活神经元进行解释说明能够在与现有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相关的神经网络之间建立连接并强化这种连接。随后这些连接可以促进新知识的重新激活,因为多样化的神经网络可以促进它们再次被激活
章节5:间隔神经元激活时间 间隔,让“不学习”帮你更好地学习
问什么需要间隔神经元活动时间,因为间隔神经元激活时间有利于学习者维持学习中的大脑活动水平,同时可以在睡眠期间自发得重新激活神经元(《我们为什么睡觉》中的睡眠促进记忆),还可以给大脑留出时间强化神经连接。
短时间内过度重复激活神经元会形成抑制,所以需要预留更多的间隔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间隔后再开始学习也需要重新提取,激活相关的神经区域,促进重新激活。
在睡眠中,大脑会无意识地、自发重新激活与学习相关的神经元。即在睡眠中实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间隔的时长并不固定,想要记得越久,间隔所需时间就越长,次数也要越多。
为了更好利用间隔原则学习,需要更好的安排学习时间,可以交叉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就盯着一个知识点。要实现这点可以通过减少训练时长提高频率,短时多次,提高间隔时长等。
交叉不同的学习内容最简单的就是回顾已学习的内容,即用一个独立的时间段对前面学习的东西进行记忆提取。

章节6:最大化反馈 用好大脑的纠错和奖励机制
最大化反馈的价值,可以刺激大脑的纠错机制,反馈也可以刺激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加强有效的神经连接,反馈可以更好的提高大脑预测能力提升能量利用。
负面反馈可以启动大脑纠错机制,帮助大脑摆脱直觉式、自发模式,即自己脑补出的错误内容。帮助我们调整错误的神经连接病进行重新的连接。
大脑遵循最小消耗原则会避免高认知需求,“前扣带回皮层” 就是用来将低消耗的自动模式切换到需要更多控制的专注模式的关键。而错误的反馈就是用于激活前扣带回皮层,来让我们提升注意力来聚焦在正确的问题上,更改神经的连接。
大脑的纹状体负责奖励机制,即多巴胺的分泌,正面反馈会促使纹状体开始分泌多巴胺让精神进入愉悦状态,刺激重复动作并激活与之相关的神经网络。
当获得大量的正反馈,就更容易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会鼓励我们将自己置于相通的环境中采取同样的行动进一步成长。所以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功可以起到相互激发的作用(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先确定目标,然然后应用特定的学习方式获得良好的反馈,来形成兴趣,形成正循环)。
是轻松阅读书籍的能力激发了兴趣,而不是最初的对书籍的兴趣决定了阅读能力上的进步。
我们的行动和决定无时无刻不受预测的指引,而预测是大脑活动和组织的结果。当大脑观察到的结果和预测不符就会激活前扣带回皮层,作为消极强化,提醒大脑修改神经连接病提升预测的能力减小消耗。也就是大脑天生的、自然的对错误有纠错能力。
而反馈对大脑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如果预测正面结果相符,可以促进学习。预测负面结果相符,则形成消极影响(例如觉得行业饱和,学了也没用,然后随便学了下还是找不到工作 “自证”)。
在提取练习中,即时反馈的作用尤为强烈,因为重复练习如果没有反馈来纠错,会固化错误,并越来越难以纠正。所以我们必须寻求更多更好的反馈,来提升练习的效率和成果。
对于成年人来说,负面反馈带来的影响比正面大(优秀的人越能在挫败中进步),但光有负面影响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心理状态。正面负面反馈要平衡,既要在学习的路上获得足够的愉悦感,又要在负面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精进(需要提高负面反馈接受水平,来应对前期学习的负面压力)。

章节7:培养成长型思维 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升级你的学习力
对自己学习能力和提升的能力的思维倾向会对学习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福格行为模型)。因为大脑的预测需要对自己有自信,学习投入会有回报,才会激励我们进一步做出学习。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就是预测并相信可以通过学习提升,所以更有动力投入精力进行学习并达成目标。而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预测并相信这个投入是没有意义的,并认为成功取决于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努力没用论,都是靠出身和天赋论),所以他们更愿意保持现状并减少脑力的消耗。
成长型思维除了激发学习动力,还会促进纠错机制,越发的能在出错之后表现水平。即根据失败的反馈来找到如何跨越失败的方式。成长型思维的人出错后大脑活动水平显著高于固定思维的人,一个积极纠错,一个摆烂。
向学生教授大脑是如何学习的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信心。具体而言,告诉学生他们的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通过学习可以改变神经连接从而提高技能,可以对他们的思维倾向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式,首先了解神经可塑性,然后明确神经可塑性是可以改变的,避免人为只要有成长型思维就足够,还要提供符合成长思维的反馈方式。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大脑都具有改变神经连接以实现学习以及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一种既可以安慰遇到困难的学习者又符合成长型思维的方法是,不要将错误和失败视为缺乏才能或智力不足的证明,而是把它们看作一种说明需要更多努力才能取得进步的指示。我们不应该将我们的失败、错误和争论视为我们无能或与他人不相容的证明,而应将其视为自我提高和帮助我们超越自我的重要信息来源。我们应当将错误看成一种学习的工具。
运用成长型思维可以将成功和努力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你的认知、预测中,所有的一切成功源于有效的努力。
成功是一个需要努力和策略并存的过程。

结尾
大家可以期待下下周的总结内容~
下篇再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