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坦克型号辨别

四号中型坦克为纳粹德国二战中生产的一种中型坦克,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样的用途,被德军士兵昵称为“军马”。
四号坦克A型

四号A型是四号最早的一个型号,产量不高,车体前装甲为折线形,驾驶员前方的前装甲突出,而通讯兵前方的前装甲略微向后。中间折线部分有一个方形的观察窗,供驾驶员向右边窥视。驾驶员前方有一个向上翻开的观察窗,通讯兵前方有一个螺栓结合的球形机枪座。炮盾为内置型防盾(即炮盾位于固定座内侧)
四号坦克B型

B型车体前装甲改为平直的一片式,驾驶员观察窗改为大型化的上下两片开合式构造,上方有一条防雨沿,用来将雨水导流到观察窗两边。通讯兵前方的球形机枪座取消,改为一个向前的观察窗,观察窗右边有一个圆锥形的冲锋枪口盖保护装甲,开启后可以将冲锋枪枪口对外射击。指挥塔的样式变更,比A型的指挥塔更为复杂和丰满。
四号坦克C型

C型的炮盾右侧同轴机枪位置增加了一个圆柱形的枪管护罩,因此引起炮盾固定座的开口也有所不同,并且车体正面再次变为折线型。
四号坦克D型

D型重新安置车体机枪,同时炮塔的内部炮盾改为外部炮盾。装甲再次获得提升,侧面装甲的厚度增至20毫米。1939年9月波兰战役完结,军方决定增产四号坦克,并于9月27日予以编号Sd Kfz 161。D型是四号坦克的第一个生产型号(军神初始座驾),生产的数量比前面三个型号的生产数量总和都要大。
四号坦克E型

E型的特征与D型很接近,正前方装甲提升至50毫米,并临时在倾斜首上加上一块30毫米厚钢板。改进车长塔并向前移动。
四号坦克F1型

F1型是短管四号中最强和最完善的型号。驾驶员观察窗变更为加厚型,上方有一个可以放下挡住窗口的保护装甲,此设计从F型开始一直延续到四号生产结束。四号坦克F型于炮塔及正前方为50毫米装甲,而侧部装甲加厚至30毫米。履带宽度由380毫米增加至400毫米以减少地面平均承受的压力,通讯兵前方的球形机枪座重新设计,并作为以后所有版本四号的标准特征。排气管消音筒长度更改,成为以后的G和H型的标准配置。
四号坦克F2型

1941年11月F1型换装了球形单室炮口制退器的L43倍径7.5cm火炮。(拆下来的炮安到三号N上面了)这是与F1型或者其他任何型号都不同的特征。三个月后,四号坦克F2型重新命名为G型,早期的G型与F2型没有太大分别。
四号坦克G型

G型生产的一年当中,其又小改进了几次。正面装甲附加了一块30毫米表面硬化装甲板,至此正面装甲厚达80毫米。G型一般使用L43倍径的火炮,但后期的G型也有部分使用L48倍径火炮炮的。部分G型炮塔两侧加装了三联装烟雾发射器但安装了没多久就又撤销掉了。为了简化生产,炮塔两侧和正面右侧的观察镜被拆除。

G型在战争后期也安装了裙甲,但G型正面装甲为50+30,不同于H的80mm整体装甲,天线位于车体右侧,车长塔为双片式,车体侧面仍有驾驶员的观察口。
四号坦克H型

H型是四号性能上的巅峰(军神终极座驾),H型指挥塔上的车长舱门由两片改为单片开启式。天线由车体右侧,改为安装在车体左侧最后方。H型将附加式装甲改为单一80毫米装甲而改善了其完整性车体,因为裙甲挡视野,侧装甲上的观察窗和炮塔后方的冲锋枪射击孔取消。
四号坦克J型

J型为H型的后继款式,其与H型相差不大,但由于此时德军战损非常多,J型大幅简化其生产过程以增加生产速度,取消用来协助旋转炮塔的电动马达留下来的空位用来作油箱。移除炮塔上的手枪射击口及观察口。取消了车体尾部结构较复杂的消音器,代之以两支仅配置抑焰器的排气管。部分J型的侧裙改为铁网制,履带顶支轮由四个减至三个。
粉丝群:779044129
日常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