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铃芽视角看这部作品,体验感会完全不一样
看的时候要带入,多视角带入,铃芽的四岁遗孤视角(不重视自己生命,认为孤独比死亡更可怕),姨妈的舍弃视角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视角。其他比如大臣的不表达本身要表达的意思的视角。
其中铃芽视角是我看的时候主要带入的视角,看的时候感觉很正常,看完之后去翻看瓶子的评论发现很多如果旁观带入引发的问题。
首先争议最大的感情线问题,铃芽剧中的没有草太比死亡更可怕,和代替草太变成要石第一时间看确实会很突兀,因为感情铺垫少,一般人很难带入那种情感。但用铃芽的视角带入去看就能解释通为何这样。主要就是幼年丧母对铃芽的刺激,姨妈的爱虽然无私,但铃芽明显把这无私且伟大的爱当做理所应当了,这是她从小经历的爱,旁观者看好像是巨婴行为,不懂感恩。但铃芽没有这样的认知,她认为这只是对幸存者的一种补偿的感觉。但这份伟大无私的爱,终究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母爱,“这份爱太沉重了”这句话已经是最好的引导。而草太的出现给了他一个新的光亮,一个在大难后的幸存者可以说失去了她本该拥有的一切,对自己生活渴望改变的向往,不用多说便能体会了吧。结尾铃芽对从前的自己说下的那句“你会早到新的你所爱的人”,说明铃芽是渴望这份感情的,这是他对母爱缺失的遗憾心理和补偿的渴望。
希望可以有一种不用的视角看这部影片,说实话,我认为这部作品比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的深度和格局都要大很多的一部电影。成哥的格局这次真的打开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