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

辟谣
本文本身不辟任何谣,本文的体裁为小说。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小明多吃几块肉,过两天肉也吃不得了。”小明的父亲穿着休闲的大衫,挑选出盘子里的几块青椒炒肉,夹到了小明的碗里。
“孩子他都二十几岁了,自己会夹菜,你还当他是三岁小孩啊?”小明的母亲吐槽着父亲的说法。她早早吃完饭,回到卧室里继续看宫斗电视剧去了。
“爸爸,肉怎么就吃不得了呢?”小明好奇的问,他穿着暗色调的格子衬衫,戴着一副塑料镜框的眼镜,手上的手表也是电子表。他很好奇父亲在说什么。
父亲挑拣着紫菜汤里的紫菜,漫不经心地吃着自己的饭菜:“多吃点素菜好,健康!你看和尚多长寿。”
“总不能说素食健康,肉就不健康嘛……肉里还不是也有蛋白质之类的。”小明回答说。
“这个是次要的。”
“那什么是主要的?”小明更加迷惑了,他不算胖也不算瘦,不属于需要减肥的行列,何况青椒炒肉炒的是猪瘦肉,脂类并不算多。
“肉里有毒。”父亲神神秘秘,仿佛懂的很多。
“瘦肉精?”小明接过话。
“不是。是肉里本来就有毒。”
小明更加疑惑了,什么是本来就有毒。瘦肉精是人工喂养的,其它的一些所谓的毒药也是人工喂养或注射的。
等饭吃的差不多,父亲便讲解给小明听:“最近有科学家发现,猪、牛、羊、鸡、鸭的肉里面含有一种天然毒素,会致癌。吃得越多,死的越早。”
小明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八十年代城乡体制改革时从农村进城的,初中毕业的他也管好几十号工人。不过,想不到他还关注“科学家”的事情。
“所以说,不要吃肉,能不吃,尽量不吃,”小明的父亲继续提醒着,“身体是革某的本钱。吃坏了身体,什么都办不了。”
小明收拾好饭碗,放进洗碗池子里。然后回到客厅,坐到沙发上,掏出手机,快速地滑动着屏幕。如果真是科学发现,想必已经是微博热搜了。
很遗憾,热搜里只有明星的出行与国外的动荡。快捷地拨动输入法的盲盒,打出一连串的文字,搜了一搜,发现并没有类似的消息。再上知乎转了一圈,也没有相关的说法。
“爸爸,你说肉有毒,是哪里看到的?”小明有点奇怪。
“现在什么都有毒。奶也有毒,米也有毒,现在肉也有毒了。人心不古!”父亲愤恨地说。
“爸爸,我想问,你说在哪里看到肉有毒的?”小明继续问。他戳开自己的QQ列表,在一个科技交流群问了问,又跑去其它几个群水了水,发现没人听说过这件事。
“我给你找找看啊。”父亲也打开手机,然后继续找着。
那是在他的朋友圈里,有一个视频。视频的背景音乐是烂大街的那种,而声音是机器合成的,并非真人的配音。
“一说到肉食,大家肯定会想到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近日,德国国家科学院畜牧业研究二所的一位院士表示,长期食用动物,包括牛、羊、猪、鸡、鸭等等,的肉产品,会导致人体的非正常死亡。他的研究成果表明,肉类中含有一种名为应激反应毒素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而言可谓是剧毒。长期接触这种毒素会造成肺癌、肝癌等癌症。目前尚无任何临床方法或药剂能够有效治疗这种毒素……”
“这个院士没名字?”小明讥讽地笑到,要真是科学大发现,留个名字总是正常的。
他搜了搜“应激反应毒素”,没有发现任何信息。
“爸,这个‘应激反应毒素’,我搜不出来。”小明提醒着他爸爸。
“都说了,是科学家的新发现,能搜的出来吗?”
小明又切换着关键词,搜了搜“德国国家科学院”,发现并没有所谓的“畜牧业研究二所”,这下这个谣言大概是实锤了。而且论剧毒不谈剂量,简直是荒谬。
“爸爸,这个‘畜牧业研究二所’也搜不到,这个视频是瞎说的吧?”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老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谁知道肉里面有没有毒素呢?”父亲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他是管工人的,有一股高高在上的风格。
“你五十多岁了,吃了这么多年肉了,会不知道肉里有没有毒?”小明叹了一口气。
“这是慢性毒素。千万不可小看慢性毒素。积少成多,就是剧毒。”父亲反驳说。
“爸。我记得,小时候,您教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人左右。你现在,怎么就被一条来历不明的视频误导了。这个视频谁发的?你就这么信他?”
父亲拿着手机,笨拙地点了一下返回键,然后划了划屏幕,翻到发布视频的人的页面。
“走进现代科学”小明不禁笑出来,真是有脸叫这个名字,用一个看上去很官方的logo,还要添上三个五角星,显得自己“正经”。
翻阅着这个账号发过的视频和文章,无非是《太阳系内发现宜居星球,已证实有碳基生物存在》《这三种食物很常见,但是却有着无穷的副作用》《三千年前的中医古典理论已被新西兰广泛应用》《科学界证明,中国的人均智商高于世界平均》。
“爸爸,这种就不要看了,都是骗人的。”小明顺手点了取关拉黑,然后退了出来。
“你怎么能说这是骗人的呢?”父亲的脸色变得更严肃了。
“这就是骗人的。”
“你说他是骗人的,你有证据吗?”父亲急忙着操作着手机,看看如何加回去。
小明愣了几秒,他看着父亲,心里想,这不是举证倒置了吗。那个所谓的“走进现代科学”巴拉巴拉了那么多,一点证据都没有。
他的父亲想必没有听说过“举证倒置”,也不懂得什么车库里的喷火龙。没有上过大学的他自然也不知道“参考文献”是什么。
“你那个说肉有毒的视频,有证据吗?”
“当然有!”
“证据在哪?”小明戏谑地笑着。
“这是德国国家科学院发的,这就是证据。”父亲严厉地反驳道。
小明便回击说:“这不是那个所谓的‘走近现代科学’发的吗?什么时候变成德国国家科学院发的了?有署名吗?有公章吗?再说,就算是德国国家科学院发的,哪能做证据吗?”
“不要以为你读了个大学就了不起了,科学院的专家教授,不知道比你强多少倍了!”父亲严厉地教育着孩子。
“哪个教授?署名了吗?”小明也有些气愤,他甚至怀疑,那是一个诈骗团伙,虽然他只是怀疑罢了。
“哪个教授?还要问吗?科学院里那么多院士、专家,你不知道?”
“这个视频是他们发的吗?不是那个‘走近现代科学’发的吗?”小明又反问道。
“你不要自以为是。”父亲收好手机,站起来,走到阳台上,抽了一根廉价的香烟。
大概过了个十分钟,小明已经在自己的卧室里,写起了作业。他坐在那,面对着简洁明朗的编辑器,花花绿绿的字母与括号,看着终端输出的信息。
时不时,再喝上一小口奶茶。
“儿子啊,有些事我想和你说。”父亲头发里加着几根银色的发丝,看来染发剂也不够卓越。他颤抖着嘴唇,凝视着自己的儿子。
“您说。”小明瞟了一眼,又继续盯着自己屏幕上的终端。现在正在输出关键的信息,他一丝不苟地注视着那跳跃的字符。
“你在大学里。学校只教做事,不教做人。但是学做人比学做事更重要一点。智商高情商低的人碌碌无为,情商高智商高的人才能成才。”父亲郑重地说着。
“然后呢?”小明丝毫不重视这些心灵鸡汤上的说辞。
“你刚刚,跟父亲吵,就是不对。”
“刚刚没跟您吵。”小明回答说。
“怎么就没跟我吵呢?你还把我的那个什么‘走近现代科学’删了,你这样对吗?你们年轻人,有点锋芒毕露,爸爸是过来人,爸爸也懂的。”
小明没有回复,沉默地检查着代码里的错误。刚刚输出的数据有点不太对。
“你啊,还是不懂事。自以为自己读了个大学,就无所不知了。爸爸初中毕业,还不是活到现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们科学院是专门搞研究的,你不要不服。”
“都说了,那个视频是自媒体发的,不是德国国家科学院官方发的。”小明解释说,不过,这也是徒劳,因为他的父亲不理解“官方”是什么意思。
“怎么就不是了呢?我把这个视频转发给几个同事,他们都说少吃肉好。”
小明继续沉默着,他父亲这个思维路径,肯定不能做结构化开发。少吃肉好能够说明那个视频内容是真的吗?不应该是讨论肉里有没有毒吗?再者,同事说了算什么呢?
小明提醒着父亲:“你这不仅是信谣了,你还传谣了。”
“你不知道,谣言有时候也是真的。”父亲说。
“存在有谣言是真的,能证明所有谣言都是真的吗?”小明又问到。不过他的父亲没有学过存在命题与全称命题。自然听不懂这个。
“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你教吗?我说的是,谣言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谣言往往是真的。”父亲解释说。
很显然,这是个病句,只是说出病句的人往往自己察觉不到。
“这个不和你探讨。总之,说‘肉含有毒’是谣言。就事论事。”小明说。
“你啊,还是年轻,很多问题,你都不懂。我是经历过这么多年风雨了,你千万不要被你们老师那一套骗了,那是书呆子。”
“怎么书呆子都出来了?”
“你迷信你们学校的那一套。爸爸不希望你这样。”
“你还不是迷信一个压根儿不存在的,什么德国国家科学院畜牧业研究二所。”小明反感他父亲的说辞。
“你非要跟爸爸吵什么?我怎么教你做人的忘记了吗?不要跟长辈吵,将来到社会上会吃亏的。”父亲又接着说。
“没跟你吵……反正,说‘肉含有毒’是谣言,你不但信谣了,还传谣了。”小明继续盯着屏幕,打着字。
父亲扯住小明的手,带动他的鼠标滑动,这让小明有些急了。
“要你少吃点肉,是为了你好!”父亲站起来,严厉地看着小明,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焦躁和愤怒涌上心头,反映在那像是要喷出火的双瞳上。
小明保存好文件,也跟着站起来,皱着眉,看着自己的父亲:“肉有毒是因,少吃肉是果。怎么到你嘴里就是少吃肉是因,肉有毒是果了?因为为了我好所以要我少吃肉,因为少吃肉所以肉有毒?要你少信点谣,是为了你好!”
“你还是,不懂事!”
“比信谣传谣的懂事。”
“我没有传谣,那不是谣言,那是科学发现!”
“他全文有几个字科学?证据呢?实验呢?参考资料呢?怎么什么都没有?”
“那是大科学家搞的事情,我们小老百姓,只要记住肉有毒就可以了。”父亲愤恨地说着。
不知不觉地,小明察觉到父亲已经成为了他自己所厌恶的“书呆子”,不对,是“视频呆子”。居然一点点自己的思考都没有。
“爸,我记得,小时候,您教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现在你已经不会独立思考了吗?连基本的判断信息的真假也不会了吗?”
“我说了,谣言往往是真的。”父亲大声呵斥着,他握紧了拳头,似乎是要动手打人了,但是他克制住自己。
就这样僵着,小明发现自己的父亲无可理喻。因为一个鸡蛋是坏的,就说全天下的鸡蛋都是坏的。
“你还是太幼稚了。姜还是老的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亲尽力使自己放松,迈着沉重的步伐,轻轻地关上门,又走到阳台,抽起了自己的香烟。弥散的烟圈消散在淡淡的清风之中,消散不了的,是他心中的“愁”。
“现在的学校怎么都不教做人?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呀!”父亲望着窗外城市的繁华,不禁感叹到。
